最近幾年,從“規模經濟”轉軌“質量經濟”的宏觀政策訊號,越來越清晰。在不斷的板塊衝撞中,硬科技逐漸成為時代主題詞。技術創新,正被視為走出路徑依賴、開啟產業新週期的必由之路。
判斷一家公司,乃至一個行業,是否融入時代底色,是否從屬於新的週期,不在於它提出什麼概念,而是需要一把公允的尺度衡量。這把尺度確是客觀存在的,它就是:
全要素生產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的增長,也稱為技術進步率。
以全要素生產率衡量,真偽創新一望便知。透過這把尺度,我們還能獲得一個重要問題的答案——這個時代的創新精神是什麼?它就是:
工匠精神。
以一家大眾耳熟能詳的公司——京東(NASDAQ:JD)——為參照,我們可以對這樣的邏輯看得清晰。
01 衡量創新價值的尺度是什麼?
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也被稱作技術進步率,是指包括資本、勞動、土地等全部生產要素的投入量都不變時,生產量仍能增加的部分。這個經濟學函式模型,用來衡量純技術進步帶來的生產率的增長。
經濟史表明,全要素生產率是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全要素生產率的高低,是不同經濟體經濟增長差異的一個重要原因。十九大報告作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並明確提出了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緊迫要求。
基於這樣的客觀規律與現實,我們認為,技術創新絕對重要;但更為重要的,還在於技術的產業化與基礎設施化,使技術創新擴散到更多實體經濟產業部門,為最廣泛人群帶來經濟增量福祉。
以此尺度觀察最新的產業經濟脈絡,一些實踐經驗需要及時總結。比如“京東經驗”:近日,京東公佈了2021年度技術體系成果,包括十大科研突破,以及十項重要應用創新。
透過這些科研突破與應用創新活動,我們看到,作為社會經濟底層執行的關鍵邏輯,中國供應鏈產業,正在實現全要素生產率式增長突破。
02 這個時代需要怎樣的創新?
先來看一組數字:
◆業內首個混合雲作業系統,全球範圍內對72座大型資料中心、近百個邊緣資料中心、數十萬智慧物流終端、超1000萬核的計算資源,進行統一排程與管理。
◆一項演算法,針對上萬貨架、上千機器人、上百工作站、億級可行空間匹配問題實現秒級求解;以該技術為核心的無人技術解決方案,適配3C電子、服裝、工業品、教育等29個垂直行業。
◆近1000萬自營商品的世界級庫存週轉,全國超300座城市的分鐘級送達。
◆國內首個供應鏈自動化、數字化生態的平臺,可接入和管理供應鏈各環節,實現供應鏈數字孿生。
◆業界最廣泛的生態規模、最高等級的安全標準,實現多源異構網路的快速融合和跨品牌多品類數千臺裝置的同步控制,已在家庭數字化全場景廣泛應用。
……
這組資料,是京東十項重要產業應用創新的幾重側影,它們對映的,是全要素生產率的本質內涵——而這,也恰是這個時代實體經濟所最為需要的一種創新路徑。
下面,我們置入三個具體參照系,以直觀理解:
【1】產業維度
最近一個時期,新能源產業正在成為整個市場的風口,幾乎大多數相關產業鏈公司,都在做一件核心相同的事:透過向政府要政策、向銀行要貸款、向資本市場募資,尋求技術的潛在突破,以實現產品規模化產出——這是產業發展規律,尤其新能源將是新週期的重要引擎之一,無需指摘。
但,京東“雲艦”混合雲作業系統、大規模機器人倉排程演算法、數智化社會供應鏈、物流數字孿生平臺等這些產業應用創新,則代表著完全不同的內涵:在產業、土地以及人力極小投入的情況下,透過為產業承擔技術研發成本,以技術的產業化創新,為整個社會供應鏈及商品貿易經濟帶來指數型的增長。
具體來說,京東自2007年始潛心於物流體系的重資產自建,15年發展過程中,基於技術創新所構建的供應鏈體系,已經進化為社會性的數智化供應鏈解決方案系統,並在“千行百業”廣泛落地。
從技術角度觀察京東的實踐,我們可以對這種全要素生產率式創新活動,有更為縱深的理解:
京東數智化供應鏈解決方案的基石是京東雲,京慧2.0、物控平臺、天狼系統等都是其上創新產生的軟硬一體式產業應用平臺。整套系統融合著人工智慧、雲計算、邊緣計算、數字孿生、視覺導航、物聯網等多重數字化技術,形成雲-邊協同機制,針對不同行業進行柔性、敏捷部署。
在對垂直行業的數智化改造過程中,京東的比較優勢,除了“軟硬一體化”能力,更突出的還在於對供應鏈“kown-how”的深度認知和適配能力:作為供應鏈及商品貿易體系的深度專家,深度認知賦予了它超越競爭者的產業適配力,能夠打穿從B端到C端的生產關係全鏈路。
在京東雲與北汽藍谷的合作中,它為後者定製研發的混合雲平臺(BPStack)和數字化營銷與使用者運營平臺,大幅提升北汽集團IT資源管理、協同能力同時,節約了50%的IT成本投入。這個案例是一個縮影,迄今,京東雲已向北汽、中聯重科、陝煤運銷、三一重工等1500多家大型企業提供著數智化服務。
對比之下,基於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技術創新價值優勢,展露無遺。
【2】行業維度
我們再具體到京東所處的科技行業內部,在使用者紅利的觸頂過程裡,最顯性特徵仍是製造流量明星,以存量博弈方式競逐最後的銅板——一如“薇婭”這樣的符號。
作為硬幣的另一面,京東這樣一直在經濟執行體系中幹苦活的公司,則在帶動供應鏈體系生產技藝的提升過程裡,客觀實現了整個產業的技術進步與蛋糕做大,對整個社會構成持續的價值創造:
5G是過去數年整個科技產業最重大前沿技術突破之一,圍繞這項先進技術,京東的產業化創新實踐是全行業最領先的——2019年,率先建設成國內首個5G智慧物流園區:4000平米的倉庫內,100多臺5G-AGV小車像訓練有素計程車兵,緊張而有序地運輸著貨物;鐳射視覺混合導航的自主移動機器人(AMR),則如同培訓上崗的倉庫管理員,在倉庫裡按要求揀選貨物……
目前,京東5G智慧無人倉進一步推廣到了零售、電商、醫藥等更多垂直行業場景。透過點、線、面再到立體覆蓋,京東打造的“5G+物流”標準,正成為整個供應鏈行業的標準。
我們再以國際比較視角,理解京東式技術創新的優越性:目前京東庫存週轉天數降至30天左右,力壓亞馬遜,與全球零售業週轉效率標杆Costco在同一水平。然而,京東SKU高達1000萬個以上,Costco的SKU僅4000-5000個,庫存管理難度不可同日而語。
【3】公益維度
以技術創新手段,應對處置重大的社會課題,是一種更高維度的全要素生產率式創新。京東亦未缺席:
過去兩年的疫情大考中,京東展現出的國家基礎設施般物流保障與履約能力,自不必提;
就在今年12月13日,東莞市大朗鎮通報2例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應對突發疫情,京東雲緊急上線了“疫情防控外呼機器人”,4小時完成聯調工作。機器人上線至今,已服務數23萬人市民,隨著專案的深入,將累計服務百萬市民。
在應對老齡化這個時代命題面前,京東數智化技術創新應用,也產出了實際成果。在天津河西區,京東雲自2019年部署了智慧養老服務平臺,為區域內20萬老人提供數字化智慧服務。“京小昂”智慧外呼系統每天對全區5000多位獨居老人完成自動溝通問詢,抵得上至少10名社群工作人員一整天的工作量。
總結來說,京東式創新的價值在於:基於技術創新,但不囿於自身技術創新,而是因循實體經濟發展客觀需要,將一個個共性關鍵技術創新產業工藝化,最終實現全產業的全要素生產率提升。
這既是全要素生產率的核心所在,也是產業網際網路、共同富裕以及ESG理念這三者共同的真實內涵。
“京東經驗”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基於高強度的研發投入:截至2021年歲末,京東體系技術上累計投入近750億元。
750億元硬核研發投入,帶來的不止普惠於實體經濟的技術進步率,還有通往下個十年的門票——京東技術體系2021年度成果顯示,10項重要產業創新應用之外,京東在10個前沿技術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包括大規模視覺模型技術、基於深度學習的端到端自動化補貨技術、時空AI技術等在內的10個重要技術突破,全面指向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抓手技術型別——人工智慧、超算與量子技術等。
實事求是地說,上述10項前沿技術在產業應用層面,均或多或少還面臨著技術成熟度或成本壓力的考驗。但在實業領域流傳這樣一句諺語——如果下雨天你沒有帶傘,那就太晚了。
這樣的超前投入與階段性產出,將在何時為中國供應鏈產業帶來新一輪全要素生產率式創新效應,我們不必揣測;它的技術創新迴圈能力,可以使我們對即將發生的事保持豁然開朗般樂觀。
03時代尺度下的創新精神是什麼?
梳理京東全要素生產率式創新模型,一個至關重要的經驗歸納需求還在於:核心深處的創新精神是什麼?
京東也許有它的答案,但觀察者的視角更為客觀:一直以來,這家公司能夠使用者廣泛認同,最深入人心的一個觀點在於,它始終兢兢業業,不走捷徑,透過日拱一卒式重投入搭設供應鏈基礎設施,致力於最廣泛使用者服務滿意度的最大化,像一塊頑石一樣,直至將自己深深嵌入整個供應鏈的每一個環節中,成為產業的報時者。
這樣的顯性特徵,我們在另外一些公司身上也見到過似曾相識的影子:近如做AI基礎設施的英偉達和通訊基礎設施的華為、遠如做電氣基礎設施的西門子等等。
這類公司,都有一個共性:忠於產業,探求本質,考慮長遠。這12個字的共性,凝練成一個詞語,就是:工匠精神。
人民日報曾對工匠精神有比較經典的總結:“擇一事終一生”的執著專注,“幹一行專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釐不敢安”的一絲不苟,“千萬錘成一器”的卓越追求。
結合工匠精神的時代內涵,以英偉達為引,我們看到,2015年之前,這家GPU龍頭曾因為全球PC產業進入衰退期而日漸被看衰,市值不足100億美元,但這並沒有阻擋其“擇一事終一生”的執著專注與“幹一行專一行”的精益求精:
- 2013年第二代Kepler架構:GeForce GTX Titan、780Ti;
- 2014-2015年高效率的Maxwell架構:GeForce GTX 980、970;
- 2016年工藝和架構全面升級:GeForce GTX 1080;
- ……
於是當AlphaGo戰勝李世石,AI產業按下超級加速鍵,市場發掘到GPU在AI產業中的重要作用,近6年來英偉達市值從100億美元直升到7000億美元。
某種程度上——這種程度建立在創新路徑與創新精神之上,京東是另一個版本的英偉達:
【1】從人工到智慧,技術攀升過程裡,不變的是執著專注地精益求精。
舉一個京東以技術的不懈努力實現突破的例子。在京東電商體系中,相較發展初期主要競爭對手,圖書是個後發品類。2010年,京東佈局圖書品類,正式與亞馬遜、噹噹網剛正面。
與京東的比較優勢品類 3C數碼相比,一個核心問題在於:種類不在一個數量級。當時京東上賣的電子產品,滿打滿算也就幾萬個 SKU,但如果要做實圖書板塊,起步就要100萬 SKU。
當時,京東負責百萬 SKU 圖書的採購同學只有十幾人,平均每人要管10萬種書的日常下單進貨,而且用的工具都是普通的 Excel 表格,“天天加班都是常事兒,女朋友都要分手”……這就是京東圖書的開局,從屬於典型的傳統工匠精神。
技術的進步讓工匠精神有了傳承載體:面對採購同學繁冗的工作內容,開發一個“智慧補貨系統”隨之成為當務之急。這個重任,就落在了當時剛成立不久的零售平臺部頭上。
回溯可知,彼時的零售平臺部已經發展為現在的京東Y事業部,他們現在雖然已是網際網路產品大牛,可當時對於“庫存管理”這個領域,屬於隔行如隔山,一竅不通。怎麼辦?只能扎入其中,“千萬錘成一器”:
第一步,他們先逛京東,網購了很多庫存管理方面的書籍,先在辦公室啃了幾個禮拜;
第二步,再把這些專業知識揉進產品開發,做出一套“銷量預測+智慧補貨系統”;
第三步:交付採購同學測試反饋,調整最佳化再交付測試反饋……
一輪輪流程下來,圖書行業多了一個數字化專家團隊;至2017年Q3,京東以36.2%市場份額始位居線上圖書銷售第一。
【2】從100元到90元,成本下降過程裡,不變的是一絲不苟地追求卓越。
資料顯示,我國社會化供應鏈費用為18%。也就是說,你花100塊錢買兩本書,其中約有18塊錢付給了供應鏈。而在京東供應鏈體系中,這個指標已經被降低到了8%,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從100元到90元,按科技記者史中的研究結論說就是:“(京東)這幫人每多寫一行程式碼,你買到的東西就會便宜一丟丟”。以供應鏈專用術語說,這得益於“庫存週轉率”的下降——上文已經提到,目前京東已實現1000萬SKU下30天的庫存週轉。
效率的上升,成本的下降,既是快遞小哥日復一日的努力結果,更是智慧化技術一代復一代的升級結果:
◆數字大腦“京慧”:2018年研發上線,2021年升級至2.0版本,輻射六大行業,管理百萬量級的商品,為產業帶來貫穿供應鏈全域的效益改善。
◆軟硬一體式智慧倉儲管理系統“天狼”:揀貨效率提升3-5倍,揀貨準確率提升至99.99%,單位面積儲存密度提升3倍以上。
◆面向未來的物流生產力——智慧快遞車:目前已迭代至第5代,對低矮障礙物的識別能力大幅提升,使自動駕駛能力進一步最佳化。
這種顯著的技術進步,所承載的,正是京東科學技術研發團隊們對技術創新、技術產業化一絲不苟的卓越追求。這種工匠精神,作為消費者能夠透過京東零售的服務體驗感知,作為合作者能夠透過與京東的數智化合作感知。
在即將過去的2021年內,京東體系在各大國際頂級學術會議發表論文220餘篇,奪得國內外權威競賽獎項60餘個,並創造了260餘項技術突破及應用創新,持續註釋著工匠精神的時代進階。
如是,時代需要怎樣的創新者,以及時代尺度下的創新精神是什麼,答案已不言而喻。對此,我們必須有更為引申的清醒認知:
以史為鑑,人類社會經濟的增長,從來不是一個線性的穩態過程,而是建立在對於先進技術的規模性、低成本的產業轉化之上;立足當下,應對新冠疫情與“卡脖子”全球化逆流,透過對實體經濟的數智化改造,做出新的財富增量,進而實現共同富裕,已是必由之路與當務之急。
為此,中國科技產業需要更多的“京東式創新”,少一些浮躁,多一點沉澱,以工匠精神引領我們切身投入到服務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之上,為中國經濟贏取確定性的未來。
參考文章:
《揭秘618:一場橫跨十年的“供應鏈戰爭”》,淺黑科技
《5G智慧無人倉成黑科技“頂流” 物流行業數字化轉型正當時》,新華網
《天津智慧養老平臺被新聞聯播點贊》,平安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