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麗娟
來源 | 投中網旗下東四十條資本
今天,12月30號,商湯科技終於在港股上市了。
據悉,商湯科技最終發售價定為每股3.85港元。據此計算,公司將收取的全球發售所得款項淨額估計約為55.52億港元,股份代號為0020。
據富途資料,受港股整體走勢影響,暗盤中,商湯-W股價走低,暗盤收盤時跌破發行價,最新市值為1268.06億港元,約為162.69億美元。
但一經開盤,開盤價即上漲至3.91港元每股,較發行價3.85港元上漲約1.56%。以此計算,商湯科技目前市值為1471億港元。相較最後一輪融資,市值上漲三分之一。
此前,投中網《全球最大AI獨角獸IPO來了,4.5億部手機在用,軟銀阿里春華是核心股東》中也提及, 一旦此次商湯科技IPO順利,可能創下全球人工智慧領域規模最大IPO,也是10年間國內人工智慧融資2169億元最好的註腳了。
基石投資者變化,均為中資
原計劃,商湯將於12月17日掛牌交易,但當商湯科技按部就班進行自己的上市計劃時,風雲突變,美國財政部突然將該公司列入“非SDN中國軍工複合體企業名單”。
對此,商湯科技第一時間給出明確回應,“我們認為該決定與相關指控毫無根據,反映了對我公司根本性的誤解。科技發展不應該受到地緣政治的影響。”
與此同時,商湯科技還在12月13日在聯交所釋出公告表示,為保障投資人權益,調整全球發售及上市安排,並將所有申請股款悉數退還予所有申請人。
但隨後,商湯科技仍然迅速重啟了上市程序。12月20日,商湯科技在港交所公告稱,公司正式重啟公開招股,具體到發行規模細則,招股書顯示,商湯科技重新招股的募資金額、發行規模及價格區間均沒有變化,本次預計發行15億股,招股價介於每股3.85港元至3.99港元,籌資約60億港元,每手1000股。
但相較之前,本次商湯科技重啟招股的基石投資者變動較大。美國投資者被排除在認購全球發售的發售股份(包括香港公開發售提呈發售的發售股份)之外,基石投資者全部為中資機構。好在,更新後的基石投資者陣容更加強大,基石投資規模較早前進一步提升至5.1億美元。
具體變動層面,此前,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國盛海外香港、上海人工智慧產業股權投資基金、上汽香港、廣發基金、Pleiad基金、WT、FocustarCapital及Focustar Fund和Hel Ved等9家基石投資者合計認購商湯科技4.5億美元,其中,後四家為外資。
而在此次的重啟招股中,新9名基石投資者則包括中國誠通發起設立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國盛海外香港、上海人工智慧產業股權投資基金、上汽香港4家依然在列,新引入上海徐匯資本、國泰君安證券投資、香港科技園創投基金、希瑪眼科、泰州文旅。
這其中,新增的徐匯資本,是由上海市徐彙區國資委全額出資的,變身第二大基石投資者,認購金額為1.5億美元,認購股份佔發售股份的20%,國盛海外香港的背後則是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由上海市國資委全資擁有,其認購金額與認購股份也增長了363%。
目前,商湯香港公開發售也已經獲得超額認購,12月23日,認購結束後,有媒體報道稱,14家主要券商融資額只有13.37億港元,相當於公開募資額的2.23倍,而在首次招股時,17家券商合計融資額為30.8億港元,超額認購倍數為4.1。
上市帶來新的挑戰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到2025年,全球AI產業規模將達到1218億美元,2020-2025年複合增長率為31.9%。這其中,計算機視覺市場規模佔到整個AI產業的60.9%。屆時,僅國內計算機視覺市場規模就達到1017億。
招股書顯示,商湯科技是一家專注於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技術的人工智慧軟體公司,主要業務包括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汽車四大板塊,關注人臉識別、醫療影像識別、影片分析、無人駕駛和遙感等人工智慧應用領域。
在這其中,智慧城市業務去年為商湯科技貢獻了其銷售額的40%。自2008年以來,至少有500箇中國城市引入了智慧城市技術,與商湯、阿里巴巴、海康威視和華為等公司合作,尋找城市問題的數字化解決方案。
但具體到營收層面,2018-2020年及今年上半年,商湯科技營收分別為18.5億元、30.3億元、34.5億元、16.5億元,同期虧損34.3億元、49.7億元、121.6億元、37.1億元,三年半累計虧損242.7億元,摺合日均虧損1900萬。
背後則是商湯的超級融資能力。到上市之前,商湯成立至今已經完成12輪融資,融資總金額達到52億美元。上市前最後一輪融資於2021年6月完成,融資後估值達到120億美元。
股東層面,招股書也顯示,商湯最大股東為創始人湯曉鷗,持股比例為21.73%;持股較多的投資者包括:軟銀(14.88%)、淘寶中國(7.59%)、春華資本(3.08%)、銀湖資本(3.05%)等。
按照當下市值160億美元左右計算,這些早期投資者依然有了不菲的回報。據彭博億萬富翁指數顯示,創始人湯曉鷗持有商湯科技21%的股份,身家已然抬至34億美元。
2018年,商湯科技的CEO徐立曾說:“商湯科技是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平臺公司,未來將以技術為核心,賦能更多行業。”
現如今,商湯科技的發展,也得益於公司打造的“SenseCore AI大裝置”。該通用性AI基礎設施能夠使公司實現自動化、規模化、集約化的AI模型量產,解決當下AI發展中遇到的各類算力和長尾需求,驅動實現人工智慧的規模效應。
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副總裁楊帆在36kr的最新分享中也提及,如今產業對人工智慧提出的需求已經愈發深入和細化,比如對高鐵上零部件缺陷做檢測以實現提效,“這是3、5年前我們所不敢想象的極其細顆粒度的需求”。
這樣一來,整個社會積累的、沉澱的資料量正在保持極大的快速上升勢頭,如何面對這種全新的生產要素、怎麼去定義它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是行業需要解答的共同問題。
當然,隨著業務不斷向前推進,技術革新仍在進行時,技術創想和應用現實的不斷轉化,仍有機會繼續擴充賽道的想象空間。
商湯科技的此次上市,也意味著,迎來了另一層新的挑戰,即在完成IPO之後,以商湯科技為代表的公司,能否在高額研發投入與持續虧損的情況下,展現出與之匹配的切實增長。
商湯集團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徐立博士也在上市儀式致辭中表示:“每個時代的企業都承載著各自不同的希望和責任,我們的命題是如何從生存、追趕到發展與開創。當我們看到了技術的巨大突破,商湯人希望推動技術落地,用技術突破去重新定義場景和模式,去重新整理大眾對於人工智慧的認知。商湯人始終堅信人工智慧技術變革帶來增量價值,必將推動普惠和公平的智慧時代到來。我們將和投資者、合作伙伴一起,推動人工智慧基礎設施的建設,賦能百業,普惠眾人。用我百點熱,耀出千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