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臨近了,又到了一年一度人團圓的日子。“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幾千年來,國人對家鄉的感情從來難以割捨,對思鄉感情描寫的文學作品也是層出不窮。不管你身在何方,鄉音難改,對說家鄉話的人,總會說上一句“老鄉你好”。
在之前的文章裡面,我們講過江淮方言的發展史。筆者作為一個江淮方言區土生土長的人, 在外地對操著家鄉口音的人,感覺特別親切。我們這一代人,屬於方言和普通話的過渡段,我們的父輩普通話說不好,我們的下一代只會說普通話,這是目前全國的普遍現象。
而同時會說方言和普通話的我們這一代,日常生活中常常用普通話的基本音說家鄉詞彙,從而鬧出笑話。比如我老家蘇北,東西掉河裡浮起來,我們叫“滂pang起來”。你用方言說一點問題沒有,但是你用普通話說“滂起來”,同樣懂方言的小夥伴一定在旁邊偷偷樂。
筆者不是個安於現狀的人,在長期的學習生活中,我發現大家可以大膽地用普通話發音說這些方言詞彙。因為這些方言音的詞彙,字典裡能查到、普通話裡能找到。只是我們沒去研究所以不知道,大家大可不必再覺得尷尬。
下面我列舉幾個方言詞彙,和大家探討。當然,我說的是江淮方言蘇北話裡面的,其他地區的朋友也可以列舉你們家鄉的方言詞彙,我們一次探討。
“精綃”jingxiao,蘇北話,形容衣服或者書本及其他一些東西特別薄。以前我一直認為,這個詞彙就是方言詞彙,只有一個讀音,寫出來是需要借用諧音詞彙的。直到有一次,我讀《大染坊》這部小說,陳壽亭形容布匹薄,用了“綃”這個字。《大染坊》作者陳杰祖籍是山東的,他用了“綃”這個字和我家鄉話要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後來,我去查字典,字典說“綃”是生絲或用生絲織的綢子。絲綢肯定是很薄的,所以用來形容薄就說得通了。
《周禮》裡面講過“六書”,就是漢字六種造字方法,他們分別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我們方言裡用“綃”形容薄,也就說得過去了。
“眼眵”yanchi,蘇北話,指眼屎。之前,我也是覺得yanchi是寫不出實體的文字的。後來我去了東北幾年,接觸下來我發現,東北人或者北方人稱呼眼屎為“眵目糊”。我去查了字典,“眵”確實就是指眼屎,所以“眼眵”也就可以寫出來了!
“奓”zha,形容開啟、張開的意思。以此可以組成很多句子,如“寶寶奓開雙手要抱抱”、“嘴奓那麼大”、“腿奓那麼大”, 蘇北話“剛剛東西還在,手一奓就沒了”,形容東西消失時間快,和張開手掌速度彷彿。以前也是一直認為就是方言發音,後來看長篇小說的時候看到的,查了字典,發現確實有這個字。
“扽”den,蘇北話,就是拉直、拉緊的意思。這也是在東北,接觸東北人發現,他們在拉東西的時候也用“扽”。如“衣服扽下來”、“繩子扽直了”、“被子往上扽一扽”,後來我去查字典,確實有這個字,也是這麼解釋的。
“撂”liao,蘇北話,就是放、扔、拋的意思。東西丟棄了可以叫“撂忒”。這也是在東北,接觸東北人發現,他們在吃飯的時候,會說把東西撂在一起、撂在鍋裡。查了字典,“撂”確實存在,以後再用普通話說就別尷尬了。
“㞎㞎”baba,蘇北話,就是大便的意思。在東北的時候發現,東北人稱大便也叫“㞎㞎”。正好我有一本《新華字典》和一本《現代漢語詞典》,《新華字典》查不到“㞎”這個字,《現代漢語詞典》可以查到,包括很多輸入法也打不出“㞎㞎”。於是現在很多人喜歡用“粑粑”代替,這是不正確的,“粑粑”是一種食物,“㞎㞎”才是大便。
“卷”juan,蘇北話,就是罵人的意思。這個很多地方如山東、四川、廣東等部分地區都有罵人的意思。
“捲了一腳”juan,蘇北話,就是踢了一腳。這個在東北的時候,東北人形容踢人也叫“捲了一腳”。字典上“卷”quan本義指膝蓋彎曲,後來衍生出彎曲膝蓋踢人也就不難理解了!
“街”gai,蘇北話,這個要說的是音,因為全國各地基本上方言都讀gai。
還有很多類似的,可以在字典裡或者普通話裡找到的方言詞彙。今天我先列舉這麼多,其他的大家可以補充留言。不是江淮方言地區的朋友也可以說一說你們家鄉話裡可以在普通話裡找到的詞彙。
今天的文章就寫到這裡,大家點贊關注一下筆者,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