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一下中控屏
15.6 英寸的中控螢幕,90% 屏佔比的窄邊設計,從尺寸和形狀來看,問界 M5 的中控屏與特斯拉 model 3 ( 15 英寸 ) 和小鵬 P7(14.96 英寸)接近。不過前兩者導航即桌面或者卡片式佈局不同,問界 M5 的桌面看起來更「空曠」,採用了類似平板電腦的桌布 +dock 欄佈局,將主頁、空調等功能固定在底部 dock 欄。
為了減少互動層級,讓常用操作更簡潔,M5 在螢幕下方設定了可移動、可自定義的 Smart Dock 欄,點選「服務與應用」鍵,進入應用中心後,能夠看到所有的選項卡功能;與智慧手機類似,長按功能鍵——拖動圖示,就能新增到桌面的 Smart Dock 欄,類似地也能將服務中心的浮窗新增到桌面。這個體驗並不是普通的平板,而是鴻蒙平板的體驗。
同時,將桌面下拉,可以進入控制中心,左側是駕駛模式、充電口、加油口控制等常用車控按鍵,右側則可以透過 APP 設定車家互聯的場景;點選 dock 欄中央的空調圖示,進入空調控制區域,可以採用類似特斯拉的單點拖拽模式來調控溫度、風向。
而且在操作的過程中,無論是分屏模式,還是導航時 2D/3D 模式的切換,都沒有出現卡頓、影象邊緣延遲的情況,流暢程度就像在造作一塊兒平板電腦。
鴻蒙萬物互聯的暢想,把智慧軟硬體的互聯互通拉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自然我們對這款座艙也有更高的期待。AITO 問界 M5 釋出當天,在辦公室裡看直播的 GeekCar 同事們就在摩拳擦掌:如果用我們的評測體系測一下,這款鴻蒙座艙能得多少分?很遺憾,問界 M5 試駕最早也要等到 1 月 20 日之後,展廳裡的工程車也不允許我們按照《智慧座艙情報局》的標準,在固定路段下詳細地評測兩三天,但這不影響我們用評測框架的角度來考量一下這款座艙的完整度,比如:功能性、互動能力、場景空間、互聯能力……
地圖導航方面 ,問界 M5 採用了華為自己的 Petal Maps,提供了包括超級 GNSS、 智慧慣性導航定位技術,鴻蒙流轉等能力,也可以提供 LBS 服務,根據當前位置提供生活服務、路線規劃、加油站、充電站、消費等場景推薦。
開啟導航後,既可以全屏顯示導航,也可以用分屏模式同時開啟其他應用;對於熟悉的路段,也可以僅保留一個最小的導航浮窗,在螢幕左上角指引路線。
與其他車載地圖僅支援的手機車機端資訊共享不同(目前 Petal Maps 還沒有進入國內手機商店,不支援手機版),Petal Maps 支援跨應用的手機車機端無縫流轉。比如同樣使用鴻蒙系統的手機,可以在微信、美團、大眾點評、百度、高德等第三方應用中獲取地點,手機與中控螢幕「一碰傳」,將資訊傳送到車機端,直接進入 Petal Maps 開啟導航,節省了開啟第三方應用中的位置、跳轉至地圖後再分享的步驟;也可以手機車機導航接力,當手機與車機登陸同一個華為帳號,使用手機導航、靠近車輛準備出發時,車機會自動識別接替手機的導航工作,下車後,再把導航任務自動傳送給手機端。
在語音互動方面 ,問界 M5 採用了華為系智慧產品的語音助手,也是鴻蒙自帶的智慧助手小藝。華為並沒有為小藝設定擬人化的 IP 形象,而是以卡片形式出現在 Smart Dock 上,可以自行拖拽調整位置。
小藝支援 60s 連續對話、四音區互動、隨時插話、多種方言等基礎語音能力,對於後排兒童吵鬧的情況,也支援後排音區遮蔽;同時提供車控層面的可見即可說。
當然,對於多場景下語音互動的響應率和準確率等具體表現,還需要等 AITO 問界 M5 開啟試駕後,更詳細測評下的反饋。
在兩個月前的華為開發者大會 2021 上,
荔枝播客曾經分享過第三方應用上車的「艱辛」:在車載應用開發的過程中面臨著最大的痛點,就是不同車廠的中控體系不一樣,需要定製化適配,而適配的工作量佔到了總工作量的 2/3 適配的艱辛。 這使得車載第三方生態的「多」和「精」,成了很多車企難以兩全的命題。 而背靠著龐大硬體基礎、可以一次適配多品牌上車的鴻蒙系統,自然有生態優勢。
在之前的智慧座艙情報局中, 我的同事 @GeekCar Mr.Yu 曾把蔚來「非定製不上車」的生態比作精心而樸素的清吧:將琳琅滿目的基酒精心調配,提供穩定的服務和出品。如果用這個比喻來看,那問界 M5 的座艙生態就更像會員制的精品超市,透過鴻蒙系統龐大的軟硬體做支撐,提供豐富的、品控穩定的生態,這裡既有華為自己的生態資源,也有深度定製的第三方生態。
音訊方面,華為音樂更像是一個自營的音訊合集:音樂、線上電臺、小說相聲等有聲讀物,都整合在華為音樂中,提供 5.1 聲道、 7.1 聲道音樂,這讓座艙內 HUAWEI Sound 音響系統的能力得以充分釋放。除了自帶的華為音樂外,也可以在應用市場下載深度定製後的酷狗音樂、喜馬拉雅等第三方應用。
影片方面,既有自營的、配備 5.1 聲道超音質體驗的華為影片,也有嗶哩嗶哩、優酷影片等;
生活服務類有銀聯雲閃付、口袋故事等等!
這些生態與創新硬體協作,打造出了不同的場景。問界 M5 並沒有給座艙設定過多的場景模式,不過休息、音樂等都圍繞使用頻率高的場景展開。
比如,一鍵開啟小憩模式,會放倒主駕座椅,調整空調溫度風量,中控螢幕進入「自然」介面的倒計時,同時頭枕音響播放白噪音或者舒緩音樂來放鬆。
比如,播放音樂時開啟劇院模式,HUAWEI SOUND 車載音響系統會配合音樂營造環繞立體聲的劇院級效果。
從功能性、互動能力、場景空間、互聯能力這四大維度考量後,問界 M5 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是一個充滿華為味兒的座艙,我們很容易發現華為的元素。
座艙內搭載了 DMS 和 OMS 攝像頭,一個用於 FACE ID、疲勞監測;另一個則提供社交屬性,可以視訊通話顯示車內全貌。座艙內攝像頭與使用者隱私,一直是一個敏感話題。位於後視鏡上方的 OMS,可以手撥擋板來遮擋攝於像頭,類似於遮陽板上的化妝鏡。
這種解決攝像頭隱私問題的思路,在華為之前的 matebook 筆記本上出現過:上一代 matebook 的攝像頭隱藏在鍵盤中,需要時按鍵彈出攝像頭,避免隱私問題。
說實話,對於大家越來越關注的車內隱私來說,可能沒有什麼比這個略顯復古的物理開關,更能帶來安全感吧。
另一個時刻提醒我們這個座艙是「華為出品」的點,就是座艙內的快充。座艙前排分別設定了一個 USB 插口和兩個 Type-C 插口,支援 60w 的有線極速快充,同時中控扶手位的無線充電板支援 40w 無線充電板,甚至後排也有兩個支援快充的 Type-C 插頭。座艙內變部的快充插頭似乎時刻提醒我們:我們很擅長快充哦。
不過對於我的那些需要長時間泡在車上測試的同事們來說,充手機、充電腦、充相機電池… .. 座艙內的快充插頭還真不嫌多。
座艙裡有一個設計可以印證這一點:在問界 M5 中,AIoT 功能預設在下拉選單右側,與車控功能並列,同等重要。對於問界 M5 來說,AIoT 並不是座艙內一個形式大於意義的功能,而是智慧汽車存在本身的價值。
問界 M5 釋出最大的意義之一,就是補全了鴻蒙生態中在機車系統中的一個短板。鴻蒙系統賦能汽車的同時,汽車也與其他智慧產品一樣,服務於鴻蒙生態。
最後,接下來華為將會把所有的科研成果一步一步集中在自己的車機系統中!可能不久的將來全自動無人駕駛汽車領域華為是第一梯隊,大家認為呢?歡迎大家評論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