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回看2021年最出圈的“綜藝名場面”,可能在廣大網友的腦海中,首先冒出來的,不是哪位藝人的搞笑有梗,也不是某位歌手飆出的高音。引起網路中火爆的連鎖反應,連登幾天的熱搜榜首,不得不提到河南衛視。無論是詼諧歡樂,將千年之前唐朝仕女的悠然怡樂、憨態百出演繹出的《唐宮夜宴》;還是將“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洛神之美展現得淋漓盡致的《洛神水賦》;或是以龍門石窟為背景,讓金剛大力士“活”了起來的《龍門金剛》……從年初伊始,河南衛視的傳統節日晚會,“轟炸”了一整年的綜藝市場,讓傳統文化持續“披荊斬棘”。
沒有大牌的流量藝人,也沒有浮誇大成本的舞美,自2021年初,河南衛視春晚的舞蹈《唐宮夜宴》出圈後,其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脈”,掌握了所謂的“流量密碼”,陸續傳統節日推出《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遊》等晚會節目。直至6月12日的《端午奇妙遊》,河南衛視再次迎來“爆發”,該晚會中的節目《洛神水賦》在48小時內熱搜上榜19次,被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趙立堅轉發點贊。截至當下,該節目的全網點選量已突破60億,更成為了2021年的現象級文化事件,在網路中掀起了一陣“國潮”的狂歡。
一直以來,節日晚會都是各大衛視的“傳統專案”。所有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觀眾對於晚會的印象,就是各路明星藝人,當紅小生的“唱跳才藝”展示。似乎誰能請到更大牌、更具流量的藝人,就能夠吸引更多的受眾。這樣的晚會模式存在多年,自然會讓網友們產生“審美疲勞”。而在河南衛視的“一鳴驚人”之後,從同質化嚴重的傳統晚會中脫穎而出。隨後,不少業內人士也將目光放到傳統文化這一“富礦”上,帶起了節目晚會的“內卷”。
譬如,在今年中秋節的晚會設定中,“國風”“傳統文化”的元素開始多了起來。譬如,由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推出的中秋特別節目《花好月圓會》,就直接將晚會的背景設定在了古代,觀眾們跟隨鏡頭,似乎穿越了時光遊走在古代熱鬧的夜市之中。從流傳千年的指間手藝“草編”,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萬載開口儺”,再到呈現大量敦煌壁畫元素的“花車斗彩”,還有川劇變臉、皮影戲、戲法、飛花令……不難看出,《花好月圓會》主打的就是“國風”主題,因為也收穫了不少的好評。
河南衛視“出圈”所帶來的傳統文化“內卷”,不管體現在節目晚會當中,更表現在綜藝市場的走向之中。隨後,河南衛視與B站推出舞蹈綜藝《舞千年》,盡展中華傳統舞蹈之美。而在前段時間曝光的B站2022年片單中,還將繼續攜手河南衛視,推出綜藝《歌萬里》,瞄準傳統文化的方向。
曾經,拼藝人拼流量,是眾多晚會和平臺爭奪受眾最常見的手段。但隨著時光流轉,在節日晚會這條賽道上,傳統文化的爆紅出圈,也在呼喚業內褪去流量與喧譁,沉思什麼樣的文化和節目,更能引起觀眾的共振,延長觀感的餘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