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向雲山那畔行
作者:周健飛(湖北大悟)
《北疆開發報》美女記者申女士在她的新作《美食嚐遍盡銷愁》一文中說:喜歡一個城市,最主要的是喜歡那裡的美食和美景。她所說的城市,是指雙河市,雙河市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五師新建的一座城市。申女士出生在新疆,是《北疆開發報》資深記者;《北疆開發報》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五師的黨報,是宣傳報道兵團第五師屯墾戍邊工作的主陣地。申女士在文章中介紹了雙河市的美食:肥腸魚、五香燒餅、麻醬幹拌豆皮、乾鍋魚雜、豬肚雞等美食。文筆細膩優美,令人神往;並在以前的文章裡以大量篇幅宣傳雙河市的風光,棉海、葵園、艾比湖等。新疆的美食美景,對內地人來說,熟知的人不多,讀其文後,“我要去新疆”的想法油然而生!
儘管新疆我去的地方不多,但雙河市我還是很熟悉。按照國家對口援疆政策,湖北省對口援助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簡稱博州),孝感市對口援助博州境內的第五師九十團。2017年,我有幸成為孝感市第七批援疆幹部,在第五師九十團工作了一年。雙河市是兵團第五師師部駐地,建在八十九團,那時還在興建中。
說起雙河市的美食,我覺得最好的還是羊肉。當地艾比湖邊或天山腳下生長的山羊,肉質鮮嫩,肥而不膩,口感極佳。當地人就地取材,製作簡易,真材實料,以誠待客。羊肉或黃燜,或清燉,或燒烤,色味俱佳,讓客人大塊朵頤,齒頰留香,好不開心。至於雙河市附近的美景,要數艾比湖、賽里木湖了,還有阿拉山口的邊界風光。艾比湖邊的蘆葦粗大挺撥,連線雲天;賽里木湖幽深湛藍,朝雲暮雨,是大西洋最後的眼淚;阿拉山口風沙無際,隔岸可以看到哈國。
雙河市是2014年國務院同意設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直轄縣級市,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管理。雙河市的名字源於唐代在西域博樂一帶建立的雙河都督府,取自精河與博爾塔拉河兩條河流。雙河市是兵團第五師開發和建設新疆的屯墾戍邊建功立業之地,是國家改革開放程序中發展起來的一座新興城鎮。
雙河,是兵團第五師從北疆沙漠中墾荒建設起來的城市,兵團五師人和其他兵團人一樣,自進疆開始,就紮根邊疆熱土,精心耕耘,不畏堅辛,只求奉獻,經歷了二代、三代,乃至四代、五代,為新疆和國家的和平穩定繁榮立下了不朽功勳,是共和國最值得敬重的人們。
雙河的美食,以中國北方菜食為主,胡辣湯、大蔥伴白麵饅頭、拌麵、大盤雞,這些北方菜食對於到此的南方人來說,無論是用料還是做工,都產生不了多大興趣。雙河兵團的人,無論是在團場勞作之後,或是從邊界守衛歸來,每天吃的就是這些美食,他們的收入都不是很高,但是他們吃得是那麼的坦然和自豪!
其實,任何美食美景都是以國家富強人民安定為前提。舊中國戰亂頻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根本談不上美食美景。當今的伊拉克、敘利亞、阿富汗國家弱小,任人宰割,人民流離失所,更是無從談起美食美景的。今天,中國強大了,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上,到處都有美食和美景。
我們是湖北人,在疆期間,團場領導怕我們不習慣麵食,特供新疆大米我們食用。據我知,新疆由於氣候和水源限制,只有伊犁等幾個地區生產水稻,不過其品種和產量是極其有限的,無法和我們“魚米之鄉”的湖北相比擬。曾有位兵團同志問我們,“你們口裡生產的大米,有我們新疆的好嗎?”新疆人習慣把內地叫“口裡”,“口”是指嘉裕關,出了嘉裕關就到了新疆。新疆國土佔祖國六分之一,大多數兵團人長期工作生活在新疆,幾乎沒有出過疆,他們對口裡知之不多。
說起雙河人眼中的風景,有一件事我記憶猶深。團場有位姓吳的司機大哥,平時工作細心又認真,得到團場所有人的認可。一次,我們去師部出差,到了博樂,我們去辦事了,他卻到市裡買了許多腳踏車的零部件。回程中,我問他,有小車還用得上腳踏車嗎。他說,父親退休後喜歡騎腳踏車到團場附近看風景,現在腿腳不靈便了,他們家就用腳踏車改裝成了一個輪椅。每天傍晚下班後,家人都會推著輪椅讓老人家到團場周圍轉轉。吳司機的父親是河北人,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後來轉業到兵團第五師九十團工作到退休。九十團團場原先是一片荒漠,是他老人家那一代兵團人,透過艱苦的勞動開墾出來的。如今的團場排灌系統縱橫交錯,一方方條田鬱鬱蔥蔥,一排排挺撥的白楊防風固沙生機盎然。老人家自進疆後,再也沒有出過疆,他把一生的心血都用在團場建設上,在他眼中團場的日新月異就是世間最美好的風景。
雙河市的第五師墾區地處北疆古爾班通古沙漠邊緣,艾比湖邊,依託天山和阿拉套山,守衛著祖國西北國門。那裡,長年風沙乾旱,環境惡劣。經過長期經營,兵團已建成了欣欣向榮的博爾土塔拉墾區,兵團職工以種植棉花為主,兼種葡萄、西瓜、向日葵等經濟作物,團場職工都過上了自給自足的幸福生活。
我們對口援疆幹部住在九十團學校裡,學校書記是一位個子不高,帶著一副深度眼鏡,和藹可親的即將退休的老者。有次週末和我們聚會,酒過三巡,他滔滔不絕地講新疆、講兵團、講往事,愛國守邊情懷,讓聽者心情振奮,熱血沸騰。最後,他說等他退休後一定會專注寫一本書,書名叫做《匹夫》。他告訴我們,他的祖上是陝西人,父親年幼時到西北逃荒,被國民黨抓了壯丁來到新疆,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後來是共產黨救了他,參加了在陶峙嶽將軍率領下的和平起義,並留在新疆,紮根生產建設兵團,一家人過上了幸福生活,到他們孫子這一代己經四代人了。他父親從沒有回過老家,到他這一代,已經不知道老家的具體位置了。他們家只相信共產黨是最親的人,新疆是離不開的家。建設好新疆,守衛好新疆是他們家世代相傳的最重要的職責。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九十團老書記執教四十餘年,現在應該光榮退休了。東隅己失,桑榆非晚。他的書不知寫成沒有,但我認為他的書名《匹夫》還是挺有意義的,他在書中一定會寫出他們家幾代人在黨的領導下,緊隨兵團,鑄劍為犁,捍衛邊疆、建設邊疆的艱苦歷程。
據說,當年東北抗聯英雄楊靖宇將軍犧牲前,面對兇殘的日寇,大義凜然,說出了最後的話,氣壯山河,令敵膽寒。“以日本區區四島,斷無亡我中華之力。我雖然僅是華夏一匹夫,然以堂堂七尺鬚眉,抗日救國之信仰堅如磐石,富貴不可動搖。今日得以血濺山河,我足矣!”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有了強的國,才有富的家。兵團人在國與家的關係上處理得非常好,正是他們人人盡到了匹夫之責,才有了我們國家興,民族興。正是我們國家有了千千萬萬個匹夫擔責,才有了我們今天國人的堅定自信。
真所謂:生在中國,何其有幸!
【作者簡介】
周健飛,湖北省大悟縣財政局幹部,2017年至2018年參加湖北省孝感市第七批對口援疆工作,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五師九十團工作一年。先後在各類報刊發表有《老家那幾株老檀樹》、《老桂開花分外香》、《送你一筐苜蓿草》、《當樹上掛滿榆錢》、《又值南方荔枝丹》等優秀散文作品。
#湖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