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飛速發展以及建設新農村的需要,在許多農村的房屋、土地被徵用,當地的老百姓也被安置到了政府專門為他們建造的安置樓房上。小編的家鄉也是其中之一,因為受到京滬高鐵建設的影響,高鐵鋪設線路周邊的房屋土地均被徵用,人們自然也就被政府安排到了安置樓房內居住。但是在農村拆遷上樓的過程到底有什麼感受呢?親身經歷告訴你!
鄉土之情,難以割捨。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見天涯不見家。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有些思鄉懷舊之情。當初,小編家鄉的房屋、土地被徵拆之時,儘管政府已經和提前人們溝通好了並且簽訂了補償協議,但是多數人們望著自己辛苦建造,居住多年的房屋被推倒的一剎那,仍是心頭一熱,想要留下不捨的眼淚。還有很多人拿出了相機記錄下自己房屋的畫面,以作紀念。小編也曾默默地把自己小時候和小夥伴們一起玩耍過的巷子,村後摸過鳥窩的大柳樹,偷過苞米的田地又走了一遍。
感受政府與村民共同努力,解決徵拆難,安置難得困難局面
在徵地拆遷初期的工作中,被徵地的農民對於徵拆補償標準不瞭解,存在期望過高、願望過高的心理。人們普遍認為現行的補償費偏低,不認可當前的補償政策。更有甚者,有些村民想法單純,漫天要價,造成了徵拆協議簽訂難得局面。
還有部分政府拆遷幹部為了加快完成自己份內的工作任務,存在對村民隨意開口,亂承諾的現象,更是嚴重地阻礙了徵拆進度。另外,由於政府初期資金投入不夠,造成了居民安置樓房建設專案遲遲不能啟動的問題。
針對這些不利局面,當地政府痛定思痛,做出了一系列的應對措施。拆遷部門對於某些只求速度,不重實效的幹部進行了嚴肅的教育。另外,政府秉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將徵拆補償政策細心全面地同廣大村民進行講解,糾正了人們對於拆遷補償的錯誤思想。此外,政府還加大了資金投入,使推進安置樓房的建設不再僅是一句口號。最終,在政府相關部門的努力下,在人民群眾的配合下,拆遷工作圓滿完成,拆遷戶們都心滿意足的住進了期待已久的安置樓房內。
感受新社群,新生活。
離開了祖祖輩輩生活過的村子,入住了政府為人們新建的安置樓房後,人們的生活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從前居住的村子,雖說溫馨,但是硬體設施確實存在不足之處。村中的道路窄小破舊,一到雨天就變的泥濘溼滑,交通非常不便。村中飲水也是人們自建的水井,輸水管路鋪設粗糙,一到冬天就容易結冰堵塞。進入政府新建的安置社群後,人們出門即是寬闊明亮的四車道柏油馬路,交通非常便利,社群內還建有寬敞的地下車庫,停放車輛也非常方便。新樓房具備完善的供水系統,人們再也不用擔心用水問題。部分住戶曾經擔心上樓之後,十幾個村莊的老百姓混在一塊居住,出門誰也不認識,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會變的生疏尷尬。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當地政府提前考慮到了這一點,把同一個村子的百姓都安置在相鄰的樓房,所以大家出門見到的仍然都是熟人。另外,安置社群內還建造了室外廣場,室內休閒屋,供人們閒暇之餘運動健身,下棋聊天。人們的業餘生活由此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進入新社群後,因為自己的房屋土地被徵收,人們的謀生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漸漸的由曾經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面朝黃土背朝天,變成了日出上班,日落下班,公司家裡兩點一線。沒有了千篇一律的,穩定的種地日子,面對充滿競爭與壓力工作生活,儘管政府努力招商引資,擴大地方企業規模,但是仍需要人們不停地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以應對未來未知的挑戰。
未來的日子
在拆遷上樓之後,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不知不覺中,人們也正在適應這種轉變。但是在小編看來,無論人們生活在哪裡,農村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樸實精神不會改變。人們會一如既往的擁護著我們偉大的黨和政府,帶著美好的希望,自信幸福的走向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