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時,讀過的詩文中,欣賞過的畫作裡,那些舟船、假山、仕女或樹木掩映中的亭臺樓閣等等總與我隔著久遠的時空一一那是古人的生活場景,文人的理想居所。而當我成年後來到蘇州,徘徊於幽長的街巷、精巧的園林,滄桑的古鎮,隔世的恍惚漸漸清晰,內心深處發出感嘆一一原來你在這裡!做為中國水墨畫和文學藝木的寫意範本,靜靜地端坐著,醉了千年!
蘇州古城至今還儲存有2500多年前的城邑,水路並行,河街相鄰。古街巷山塘街和平江路小橋流水,粉牆黛瓦。唐詩有云:“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閒地少,水港小橋多”。這首詩寫實卻很美,雖是平常人家的建築,卻潔淨雅緻,疏朗巧妙,只白的牆黑的瓦,那樣的樸素、內儉,恰到好處地契合了門前靜靜的流水和石橋,既有煙火氣,卻又超然脫俗。在晨暮或煙雨之中,雅緻、靜謐的古街就是一幅帶著濃濃鄉愁的水墨畫卷。
而隱於街巷之中是大大小小的私家園林,現存二百多處。蘇州園林起於春秋吳宮原宥,私家園林是東晉的闢疆園,有詩為證:“柳深陶令宅,竹暗闢疆園”一一李白。這說明盛唐時這個號稱吳中第一園還存在,不然怎麼會有“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秋”的感概。
隋唐造園興盛,隨著江南經濟的繁榮,明清私家園林遍佈古城內外,是園林的全盛時期。園林的主人在仕途上累了,走不動了,於是在這裡停泊下來。利用蘇州的地理優勢和太湖石料,以畫歸本,以詩為題,鑿池堆山,搭建亭臺軒榭,種植花草樹木,獨具匠心地創造出內涵豐富的山水宅院。
建於北宋的滄浪亭是目前儲存最早的園林,為被貶的詩人蘇舜軟所建,建築風格清幽古樸,意境高遠。還未走進園內己覺水闊巷深,進入園內只見山水環繞,茂林修竹;長廊花窗間,步移景異;峰迴路轉至山頂就是“滄浪亭”。登上山頂的剎定會有一種釋然和放懷,《楚辭》中漁夫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撫平多少失意文人的憂患與悲愁。亭子兩邊的楹聯上闕:“清風明月本無價”為園主好友歐陽修所題,楹聯下闕:“遠山近水皆有情”為蘇舜欽作,對扙工整,自然天成。站在此處極目遠眺天平山、太湖怡然美景隱約可見。
詩人常常從門前的河流出發,劃一葉小舟往太湖深處,或泛舟於江海,一葉扁舟承載看超然的心情。天地悠悠,山川側畔,與自然對話,才是最好的歸宿。
滄浪亭以東,相距千米是建於南宋的網師園,為官至侍郎的史正志所建,“網師”有漁隱的意思,指捕魚人。
我第一次扣響網師園的門環,是在一個初春的下午。小巷深處的網師園門前有官槐兩株,從古舊的黑漆大門進來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古雅的傳統木質建築沿中軸線遞進,面寬五間。一進為門廳即轎廳,主人落轎的地方,木質門窗花紋裝飾十分講究。轎廳後門有精磚雕刻的門樓,面南嵌入天地君宗師五字牌位,面北,為橫聯雕刻大字:“藻耀高翔”,指文采飛場;字型端莊,淡泊。兩邊兜肚左邊為文王訪賢圖,比喻德賢文備;右邊為郭子儀上壽圖,意為“褔壽雙全”。小小的歷史人物,雕刻逼真、細膩,顯示出吳地文化和民間藝術的精良。門樓的上枋花邊刻著傳統的蔓草圖案,象徵延綿不斷,茂盛長久;下枋花邊是祥雲、蝙蝠並襯托著三個圓形壽字,整個門樓內涵豐富,雋永古雅。 “藻耀高翔”的門樓正對著主廳“清能早達”,互為呼應。
這裡是園主議事、會客之所,是宅院的中心,屋脊高敞,氣宇軒昂,庭前植玉蘭兩株。三進為女廳“擷秀樓"低矮含蓄為女眷之所,二層為起居室。後院湖石林立,臘梅成影,假山別院處是子女內室“梯雲室”,庭前西牆一座湖石疊成的峰洞假山,有登道,可曲折而上至書樓。“梯雲室”有逐級精進,梯雲摘月之意,真是寓教於景。這是典型的世家宅第,強調尊卑、等級秩序。整體裝飾古雅、莊重又和諧統一。
庭堂都有側門和廊通往西邊的中園。從後院入園處是主人的二層藏書樓“萬卷堂”,西邊套間為書齋“集虛齋,取《莊子.人間世》“惟道集虛,虛者,心齋也”,意即清除雜念讓內心澄澈。再西幾步己至看松讀畫軒前,面南但見池水幽幽,古松參天,小橋流水,山石水榭,園內諸景盡收眼底。左側古柏旁有“竹外一支軒”,取蘇軾詩“竹外一支斜更好”。軒側山石上種植梅花、迎春花和木香。
與軒相連的東邊長廊盡頭的山石上紫藤纏纏繞繞,有紫氣東來之吉,而與它相對的池西為“月到風來亭”,突出秋天的寧靜與風雅。透過貼牆廊道到達西南是“濯纓水閣”;正南臨池為黃石疊砌的雲崗,種植楓、梅、玉蘭。
雲崗外有小山叢桂軒,周圍植諸多桂樹,不難想象秋月當頭,“情疏跡遠只留香”的桂花盛開是何等心情,更可體會“人閒桂花落,”的靈空。
東南一座極小的石橋恰到好處地成圍合之勢,將走向轉入東側與起起伏伏的石塊相連。借東邊宅院的白牆、花木競然妙趣橫生。無論置身於哪個位置,古樹、花卉與建築、山池相映成趣,四季流轉及晨昏變化在這裡無處不在。或見花影移牆,或見峰巒當窗,移步換景,詩意天成,宛如天然圖畫。
中園西側跨過月亮門為內園,坐北小軒三間名“殿春簃”,有“尚留芍藥殿春風”之說,殿春指芍藥。“殿春簃”北院有竹石 ,竹在儒家象徵虛心、氣節,在道教那裡是竹徑通幽,在中佛教裡是空,中國曆代文人沒有不喜它的,自然不能缺席;較為醒目的是窗下葉片茂盛的芭蕉,想象夜深人靜,雨打芭蕉,也打溼了歸隱者的心。滴噠、滴噠,每一聲洗去的是仕途的塵埃……
庭院南牆附近堆置造形獨特的峰洞假山,並圍成弧形石臺,種植松楓、芍藥。一塊湖石蘊藏著千年的風雲,是家業穩固和永恆的象徵。
西南山石中有“涵碧泉”,取朱熹詩“一水方涵碧”之意。清泉與全園水脈貫通,西兌為澤為源泉。在這裡忽然有所領悟:土金為石,金生水,水生木……陰陽五行在園林中的運用是如此巧妙!西園最為安寧、靜謐,是潛心讀書作畫的地方。
網師園花園雖小,卻體現出古人“象天法地”的宇宙意識;構園佈局得當,搭建巧妙,園內有園,景外有景,精巧之至,又意韻悠長,無愧是江南園林以小見大的傑出代表。
蘇州的每個園林都有自己的特色,建於明代的拙政園為古城最大的園林,面積是網師園的八倍,視眼開闊,景色也更加富於變化。最喜歡園中清雅的主廳“遠香堂”。取義宋周敦頤的《蓮愛說》“香遠溢清”。它坐南朝北,臨水池中種植荷花,盛夏時節會送來陣陣涼意和清香,表現出園主崇尚古人潔淨的精神。也喜歡它後側的“聽雨軒”,以及與之隔水相望的“與誰同坐軒”……如果說網師園象一首雋永的小詩,那麼拙政園更像一篇優美舒情的散文,每一個段落都值得駐目、沉思……
至於建於清代的留園、有“不出城郭,而擁山林之趣”的美譽,諸多景緻會又一次驚豔到你,以及耦園裡建於園林中的愛情詩,更是讓人回味無窮……
諸多園林,不一而舉,其中那個在小巷中的曲園不容忽視,這裡可以看到離我們較近的清朝讀書人的宅園一一清道光進士俞樾故居。園內設五進廳堂,雅緻簡潔。花園麴院迴廊,茂林修竹。庭院深深,曲徑通幽的優美詩意,在這裡既寫實,也彷彿暗示著主人衣帶漸寬,百折不悔所追求的至深學問和崇高境界。他官至翰林,卸任後在此潛心學問,是清末最有影響力的文學家、經學家、古文字家和書法家。我們今天熟知的章太炎先生是他的門徒。因而中國國學的發揚和傳承,繞不開小小的曲園。
蘇州園林是山水和人文的完美結合,是人與自然山林長久而親密的對話,是詩,是詠歎,是天人合一、天圓地方,是傳統文化的大寫意和留白……
庭院深深,麴院長廊通向我們傳統文化的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