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寶相繼關停,這種由公司發起的網路互助保障模式,我一直是不看好的,不管初期如何火爆,都逃不過關停的結局。
加入相互寶的吸引力,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先保障,後分攤,第二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初期的低分攤費用,有網友指出,從最初加入時每月分攤費用僅需幾分錢,到後來每月分攤費用達到十幾二十塊錢後就果斷選擇了退出。也有網友列出了加入三年來的分攤費用,2019年公攤58.02元,2020年分攤180.92元,2021年分攤達到304.20元(引用網友提供的資料,不一定很精準),對於這種幾何級別的增長費用,未來的分攤還會變成多少?試問有多少人會一直願意繼續投入,如果大眾不願繼續投入,關停就是唯一的結局。
其實新農合從開通到現在,保費上漲的速度也相當之快,從2006年發起之初參保人10元/年的保費,到2021年的320元/年(江西),對於情況特殊群體實行了減免,16年裡幾乎是每年遞增,有兩三年也出現過補繳往年保費不足的現象,對於這種補繳,我是不太能理解的,這畢竟是一種所謂的保險機制,未使用也不會退還,不足也不該出現補繳這麼一說吧(個人理解)。
新農合由於不斷納入大病報銷種類,增加可報銷的藥品範圍,即使國家每年都對新農合進行了大比例的投入(有資料指出,國家投入比例達到7成),對於報銷費用的節節攀升,終究只能透過不斷增加保費來保障繼續運轉。
2021年對於320元的保費,目前參保人可以定時定點從藥房刷取總價75元的“藥品”,對於那些定時定點的東西,有沒有存在的必要也各有觀點,我也更偏向與其劃這麼一筆75元的定時定點費用支出,不如將這筆費用轉變成一定比例的參保費折扣更好?
保險是一種對於意外的分擔機制,不是一種眾籌,一味地透過提高保費來應對這種越來越大的分攤開支,小金額還好,當金額越來越大時,似乎顯得差點合理性,何時能考慮差別對待,對於參與報銷與沒參與報銷的參保人,採用兩檔或者三檔繳費方案。何況目前對於斷保以後的續保,是要補全斷保費用的。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