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其他發達國家、城市的房地產行業發展路徑和規律來看,未來的產品形態裡面,小戶型產品將佔到舉足輕重的地位。
無論是從未來的發展趨勢,還是從小戶型自身具有的一些獨特優勢而言,我們都認為,市中心小戶型的房子,會變得越來越吃香:
1、大勢所趨:小戶型居住空間會變得更加主流
根據最新發布的中國統計年鑑,2020年全國“一代戶”(指同一輩人居住或單身居住落戶的情況)的比重,較10年前上升15.33個百分點,達到了49.5%。
這意味著,中國的家庭模式,從“四世同堂”“三代同堂”(extended family),經過了這麼多年的城市化程序,,已經轉變到由夫妻二人帶娃的“核心家庭”(core family/nuclear family),再進一步轉換到獨居或夫妻二人為主的模式。
同一個居住空間內,更少的人,意味著更大的私人空間,這無疑是十分符合現代大城市大多數人自我覺醒、自我認知的需求的。因此,生活中的獨居、空巢、丁克家庭現象,也變得越來越普遍。
家庭組織模式的變遷,勢必帶來居住空間的市場變革,這和一二三胎都沒關係,有許多就算是生育有子女的家庭,等到子女成年以後,大多也要和父母分居,父母最終又回到二人居住空間模式。
2、大城市的居住、置換成本考量
對於一二線大城市而言,城市的配套和公共資源,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往往會變得越來越優質,而人口淨流入的大城市,城市人口也會變得與日俱增,這就會讓教育、醫療等稀缺資源變得更為稀缺,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會更大, 與這些資源所匹配的房產的價值和含金量,也會水漲船高。
所以,一線城市有很多“置換改善”的說法,也就是賣掉手中這一套,才能買得起下一套改善,而二三線城市,就更多的是直接買改善,不用賣掉手中已有的房源,這就是在尋求居住改善時,付出的成本不一樣,而隨著未來一線城市的精細化發展、二線城市的進階,置換改善大機率也會在二線城市更為常見。
居住改善、置換成本的上升,未必一定會帶來大戶型“一步到位”需求的增量,相反卻很可能會讓人們重新思考在資產配置上房產分配的權重,例如,一個家庭擁有一套二居小戶型,擁有一套三居大戶型,父母住小兩居,子女和兒孫輩住大三居,就足以滿足兩代人(甚至養娃第三代人)的需求,而這樣的一大一小的搭配,是要比兩套大三居的配置,更為節省成本(購買和持有成本)的,也更能房盡其用,不至於空間浪費,在家庭資產比重中,不動產所佔的權重也更低,可以有更多的其他配置。
而且,隨著“去客廳化”裝修理念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不喜歡把社交場合安排在自己的私人住處,甚至很多年輕人都反感家裡來客人,因此,會客的場景更願意選擇社群的咖啡吧、茶座等,屋內曾經的客廳、會客等功能和空間,同樣可以用於安排起居,空間節省就更有效。
3、市場流通性的選擇
小戶型在二手房市場上,往往擁有極高的定價主動權,稀缺性也更高,尤其是市中心地段、配套完善的小戶型,可以說奇貨可居都不過分。
從流通性上,小戶型的交易成本相對更低,而且買手下家需要支付的購房款金額更低,風險等各方面也都更為可控,面對的受眾和客群是更廣的。
從實用性而言,未來的趨勢是“取消公攤”的呼聲不斷,而小戶型所佔的面積不大,所以公攤比例也較小,未來一旦“取消公攤”變成現實,那麼市面上大部分公攤面積很大的二手房,將很難競爭得過新建的無公攤面積的新房、期房,唯有公攤相對較小的小戶型二手房源,還能與0公攤的新房期房一較高下。
從持有成本預期上,包括房地產稅、物業管理費等各方面,都比大戶型更低,同樣是能夠用於居住,只不過空間緊湊一些,所需要花費的成本和代價,比大戶型低得多,從這個角度來看,大戶型的邊際成本是很低的,而小戶型的價效比就高得多。
由此可見,從未來的趨勢來看,小戶型在流通性上,表現大機率會比其他大戶型、中等戶型更為優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