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不如喝湯,自古以來,中國人都喜歡把湯作為一種高營養的食物食用。
說到給孩子補營養,煲湯自然成了很多媽媽的首選。
但其實,湯水對於孩子來說,並沒有什麼神奇的營養功效,反而喝多了並不好。
想要寶寶吃喝有營養,最重要的衡量標準便是食物的「營養密度」。
它是指食物中以單位熱量作為基礎,所包含重要營養素的濃度。
簡言之,就是食物中得有讓孩子吃飽有勁兒的「能量」,還得有能讓孩子長身體的營養,比如: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
不同湯水的營養成分略有差異,但其中 99% 以上幾乎都是水和脂肪,營養密度極低。
那些家裡常喝的湯水,到底有多少真正的營養?
骨髓內主要是脂肪,這也是骨頭湯稠厚的原因之一。
長時間的熬製,把骨髓裡的脂肪都煮進了湯裡。熬製後骨頭湯味道香濃,給人一種很滋補的錯覺。
其實,骨頭湯香味主要來源於肉中的一些水溶性物質加熱後的反應以及脂肪加熱後分解產物所揮發出來的氣味,跟營養無關。
很多人都認為骨頭湯補鈣可以代替牛奶,而實際情況卻是100g牛奶中含鈣100mg左右,而1 L 的骨頭湯裡含鈣量僅僅含有約 10 mg 。
所以,骨頭湯補鈣可以代替牛奶,但是要喝50份。
而且骨頭湯裡還含有非常多的鹽、調味料、油脂等,脂肪含量高,飽腹感強,喝多了不僅佔肚子,還會造成肥胖。
米湯是煮粥的時候飄在上層的濃稠液體,被很多老人們認為是富含營養的食物。
事實上,米湯和營養完全搭不上關係。
米湯的主要成分是糊精,而糊精是米中的澱粉經過長時間的加熱適度水解的結果。說到底糊精是碳水化合物,是一種糖,經常食用很有可能會讓孩子變成小胖子,但這個胖卻是虛胖,不是strong!
雖然經過長時間的熬煮,米粒中的部分營養物質會溶入到米湯中,但是溶出的量卻不盡人意。而且煮的時間越長,營養流失的越多。
所以,不管是營養的質量還是總量,米湯的價值都遠不如母乳、配方奶粉以及牛奶。
如果長期以米湯作為孩子的主食,必然會造成營養缺乏,嚴重影響孩子的生長髮育。
但不得不提的是米湯容易消化吸收,對腸胃的負擔小一些,適合腸胃功能尚不完善的寶寶食用,但不能過量,尤其不能作為主食,也不合適代替白開水,當然也不能代替母乳(奶粉)、或用來衝調奶粉!
很多寶寶不愛吃蔬菜,家長們就找了個方法,把蔬菜、菌菇這類原材料煮成湯水。
似乎寶寶不吃菜,光喝湯效果也是差不多的。
但事實卻是,菜湯中的成分只有水分、礦物質以及少的可憐的水溶性維生素,根本不能給孩子提供充足的膳食纖維,其營養更是達不到蔬菜本身的營養。
亞硝酸鹽和水溶性農藥殘留物都會溶到菜湯裡,這對臟器發育不完善孩子來說也極為不利。
對於嬰幼兒來說,湯水是一種複雜的存在。
湯湯水水的美味,給寶寶嚐嚐,自然是沒有問題。
但如果想靠喝湯,去給孩子補充營養,或者代替各種膳食的攝入,是一種錯誤且危險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