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肝細胞癌的最重要風險因素是慢性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酒精中毒和食用黃麴黴毒素(一種汙染儲存穀物的真菌毒素)。
在臺灣進行的一項研究中,約有 21000 乙肝感染患者參與並隨訪了 15 年。與未接受中草藥治療的患者相比,接受中草藥治療的患者的肝細胞癌發病率降低了一半(5.28% 對 10.18%)。
治療乙肝的主要中藥有哪些?
1、甘草及其成分甘草酸
我國有關乙肝的文獻中經常提到的一種物質是甘草甜素,甘草根的一種成分(甘草是我國使用的物種)。
甘草是古代用於治療肝炎的許多處方中的一種成分。根以其抗炎活性而聞名。其根、其粗體物、某些活性成分以及該活性成分的合成衍生物在現代藥房中用於治療胃潰瘍。甘草酸鋅可區域性用於治療面板炎症和潰瘍。
在日本體外研究表明,基於抗逆轉錄病毒活性,硫酸甘草甜素可能是抑制細胞 HIV 感染的有用化合物
2、五味子及其成分五味子素
五味子,木脂素是五味子的活性成分,從果實中五味子吸蟲。1970 年代在我國進行的研究表明,五味子及其成分五味子可以顯著降低肝炎動物模型和人類患者的 ALT 和 AP。然而,當停止施用化合物時,往往存在這些酶水平反彈的問題。
對各種類似物的篩選導致了一種名為 DDB(二甲基 1-4, 4'-二甲氧基-5,6,5', 6'二亞甲基二氧聯苯 1-2, 2'-二甲酸二甲酯)的新型肝炎藥物的生產。
這種化合物具有很強的保肝作用,可降低 ALS 和 AP,降低 α-胎兒蛋白質水平和膽紅素,並減少肝臟病變。
DDB作為一種新藥,在國內已經進行了多次試驗,在我國,它被用於治療許多疾病,包括哮喘、記憶力差、嚴重疲勞、腸炎和糖尿病,以及病毒性肝炎。
3、丹參及其成分丹參酮
丹參也許是現代中草藥實踐中最常用的草藥。幾個世紀以來,我國醫生都知道丹參,但只用於少數應用,而今天它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和症狀。
鼠尾草具有複雜的化學成分,因此經常使用草本植物粗提取物,而不是單獨的成分。
鼠尾草在肝臟疾病的治療中起著兩個主要作用。在嚴重或慢性肝病的情況下,微迴圈(毛細血管床迴圈)的改變似乎是疾病過程的一部分。
顯示臨床改善的丹參治療患者也顯示微迴圈正常化。其次,丹參抑制纖維蛋白原並有助於肝臟中纖維斑塊的吸收。因此被廣泛用於治療肝硬化。
丹參作為單一藥草或複雜配方提供,用於治療急性和慢性肝炎。作為單一草藥,靜脈注射以快速改善患有肝臟或腎臟疾病的患者的狀況。丹參用於治療重症疾病,常用量15-20克,煎服。
4、虎杖
虎杖它含有蒽醌類作為主要活性成分,以及白藜蘆醇,一種二苯乙烯。
據報道,這種草藥單獨使用或與其他草藥聯合使用,可以治癒急性和慢性肝炎,但有人認為它對急性肝炎有更大的影響。
5、女貞及其成分齊墩果酸
女貞子指的種子女貞子。它富含齊墩果酸,一種似乎對治療肝臟疾病有效的化合物,主要用作肝臟保護劑。
對急慢性肝炎均有療效,急性肝炎治癒率為70%,對慢性肝炎44%顯效。女貞已被確定為強烈增強免疫反應、逆轉癌症治療劑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症的草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