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作者:北京中醫藥大學 王慶國
烏藥為樟科灌木或小喬木烏藥的根,味辛、性溫,歸肺、脾、腎、膀胱經,有順氣、開鬱、散寒、止痛之功。
烏藥自唐代《本草拾遺》開始入藥,因其功效甚廣,在諸多疾病中均配伍應用。烏藥用處廣泛,主要因其有兩大特色。其一,通行上下,無處不到,《本草述》說“逆邪橫胸,無處不達,故用以為胸腹逆邪要藥耳”,而《本草新編》則謂其“上入脾肺,下通膀胱與腎”,可見其通徹上下之能。其二,達陽之中有和陰之妙,既調氣又調血,氣血同治。由於本品通行上下,氣血同調,故用之頗廣,然歸納其功效,實則行氣開鬱止痛與溫中散寒而已。廣而言之,其有以下八大應用。
氣滯身痛
烏藥開鬱行氣止痛,通行上下,兼調氣血,故對於氣滯所致諸痛最有效驗。如《慎齋遺書》中說:“凡渾身走注疼痛,皆為氣滯血凝,有痰勿作痰治,只行氣行血,而痛自除。”書中之香附散,即以本品與香附相合,治療氣血凝滯,渾身脹痛,六脈有力者。而《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烏藥順氣散,治療風氣攻疰四肢,骨節疼痛,遍身頑麻,頭目血暈,癱瘓,語言謇澀,筋脈拘攣;腳氣步履艱難,腳膝軟弱;婦人血風,老人冷氣,上攻胸噫,兩脅刺痛,心腹膨脹,吐瀉腸鳴,用本品配伍麻黃、陳皮、白殭蠶、川芎、枳殼、甘草、白芷、桔梗、乾薑等,共為細末,姜棗湯下三錢。此證中年婦女患之者多,查體多無異常發現,但周身酸重疼痛不舒,自覺有氣上下攻衝,或在腹中,或在脅肋,或在四肢,或在背膂,以手按之則呃逆聲出而略減,少時復作,多伴有易怒多憂,諸藥不易見效,而烏藥順氣散治之效佳。此方氣血並調,表裡通達,配伍巧妙,故能取佳效。而另有一方可以與此方媲美,即木香流氣飲,讀者可以一試,便知其妙。
脘腹脹痛
烏藥辛溫開通,中走肝膽脾胃,上行於肺,下行於腸,能宣導氣機,順結氣,散冷氣,善治寒鬱氣滯之胸腹脹滿疼痛。如《赤水玄珠》之烏藥順氣散,以本品與香附、沉香、砂仁、橘紅等行氣藥配伍,治療七情鬱結,脘腹脹悶,痞塞疼痛。《嶺南衛生方》小烏沉湯,以本品配伍香附、甘草,治療寒凝氣滯,心腹刺痛。若由於情志抑鬱,出現脘腹脹悶,胸脅不舒,納呆不食,呃逆聲聲,腸鳴矢氣者,則以本品配伍沉香、檳榔、枳實、木香,即《醫方集解》之五磨飲子。再有六磨湯,也屬於此類。另現在應用甚廣的成方四磨湯,以本品與人參、檳榔、沉香相伍,源出《杏苑生春》,功能破滯降逆,補氣扶正,主治七情傷感,上氣喘息,胸膈滿悶,不思飲食。有報道對多種原因所致的氣滯腹脹,消化不良,腹部膨隆效果滿意。而《醫宗金鑑》所載加味烏藥湯,由本品名方並與砂仁、木香、香附等配伍,治療粘連性腸梗阻效果很好。筆者臨床喜用百合烏藥湯,此方在《醫學三字經》中名百合湯,由百合一兩、烏藥三錢組成,治“治心口痛諸藥不效,亦屬氣痛”。據陳修園自述乃“餘從海壇得來”。本方治療各種胃痛效果頗佳,可以作為解痙止痛藥應用,用藥比例以10:3最佳。
疝氣疼痛
疝氣一症,《醫學傳心錄》曰“七般疝氣,病在厥陰”,大多與肝經有關,一般為寒凝肝脈,氣滯不行所致。本品入肝經,性辛溫,不唯行氣止痛,又能溫肝散寒,故治疝氣效佳。如《孫天仁集效方》治療小腸疝氣,用烏藥一兩,升麻八錢,水煎空心熱覆即效。又如《醫學發明》天台烏藥散,治寒凝氣滯之小腸疝氣,少腹痛引睪丸,用本品配伍茴香、木香、高良薑、川楝子、檳榔等。《景嶽全書》之暖肝煎,治療肝腎陰寒,小腹疼痛,疝氣疼痛,用本品與小茴香、肉桂、沉香、當歸等同用。筆者在臨床上遇有寒疝之證,一般以上兩方加減化裁,或加入荔枝核、橘核以增效。
婦人腹痛
烏藥善溫肝寒,行氣滯,止疼痛,達陽而和陰,故對於婦人肝鬱血滯寒凝所致氣血不和之痛經、平素及產後腹痛,均有療效,常與當歸、香附、芍藥、川芎、木香、元胡等同用。如《醫宗金鑑》治痛經之加味烏藥湯(原出《濟陰綱目》),以本品配伍元胡、炙甘草、木香、香附、榔片,治療氣滯寒凝之痛經;而寒凝血瘀為主的痛經,則以《本事方》琥珀散治之,以本品配伍劉寄奴、香附、莪術、丹皮、肉桂、元胡、當歸、芍藥等。筆者常以此二方辨證治療痛經,包括原發性痛經、繼發性痛經、子宮內膜異位症所致腹痛,均能獲效。對於產後腹痛,本品也可治之,如《類編朱氏集驗方》以本品與當歸為末服,治產後腹痛。《本草切要》則以本品配伍當歸、川芎、香附等,治療胎前產後血氣不和之腹部脹痛,皆有效。
氣厥頭痛
《本草綱目》載,本品善治氣厥頭痛、婦人氣盛頭痛及產後頭痛,以本品配伍川芎,等份為末,每服二錢,蔥薑湯下。
小便數及白濁
本品味辛性溫,不唯能上達於肺,中治於肝膽脾胃,按《本草從新》之說,又能“下達膀胱與腎”,因而具有溫腎散寒,除膀胱冷氣作用,故常用於治療腎陽不足,膀胱虛冷所致的小便頻數或遺尿白濁。《本草拾遺》雲其“主……膀胱腎間冷氣”,《本草綱目》謂其可“止小便數及白濁”。如《孫真人海上方》治遺尿方,即單用本品研末米湯服。臨床常用名方縮泉丸,由本品配伍益智仁、山藥而成,治療腎陽不足,膀胱虛冷所致的小便頻數,或小兒遺尿、白濁等證。如果加用菟絲子、桑螵蛸、炙麻黃,效果更佳。
涎涕清稀
涎涕清稀,時時流涎或流涕,多由於肺胃腎虛寒所致,本品治療小便頻數,有溫陽固澀之功,國醫大師朱良春將縮泉丸移治肺寒或腎陽虛弱之涕多如稀水,或咽部時有滲清涎而久不止者,取縮泉丸之三味藥加入辨證方中,可以大大提高療效,也是對中醫異病同治的一種靈活應用。
結石絞痛
運用烏藥解痙排石,是朱良春的經驗。朱良春用烏藥30克、金錢草90克煎服治療結石引起的絞痛,屢收顯效。他還特為指出,烏藥常用量為10克左右,但治腎絞痛需用至30克始佳,輕則無效。《朱良春用藥經驗集》載有一則典型案例:某男性患者,一年前突發腎絞痛,經檢查為右側輸尿管結石引起,經治療後緩解,此次又復發作急性腎絞痛,汗出肢冷,急用烏藥30克、金錢草90克,水煎服,藥後半小時減輕,4小時後服二煎,藥後半小時腰腹絞痛即止,次日排出綠豆大結石2塊。後用金錢草60克,海金砂20克,芒硝4克,雞內金9克,甘草梢5克,服20劑,又排出結石3塊。經B超複查,已無結石。該病例急性腎絞痛,用烏藥、金錢草藥後半小時痛減,5小時後即止,療效可謂如桴擊鼓。
烏藥常用量為5~10克,急性絞痛可以用至30克。本品有香燥耗氣之弊,氣血虛而有內熱者不宜服用。
編輯:董俊彤
稽核:朱蕗鋆
“首都中醫”ID:
bjtcm010
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