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婚姻制度的解體,是在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社會才有可能出現的,這一天遠未到來。
儘管有些國家和地區的一部分人不再選擇婚姻了,但這是區域性的現象,是在既有的經濟發展方式下,一部分人被動選擇的結果。
這部分人是被動提前了觀念的轉變,而不是在物質到了極大豐富時代的主動選擇。
婚姻制度是屬於生產關係的內容,如果不婚的群體性制約了生產力的發展,那麼一個國家不會放任不管,如果不婚的群體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那麼一個國家是樂見其成的。
但是,“國家”亦屬於生產關係的內容,是更高維度的生產關係,如果不婚的群體性影響到了“國家”的存在和發展,那麼“國家”是會干預的。
生產力的發展,是會重新調整個體與國家之間的關係,“國家概念的消失”是生產力極大發展下的產物,如同“婚姻制度的解體”一樣,這一天遠未到來。
在這一天遠未到來的今天,以及以後很長的一個時期內,人們會陷入思想的困惑中,體現在人們各種各樣的選擇,惟一的意志難以執行,也無法持久存在,埋怨和牢騷夾在其中。
強調婚姻的重要性,強調家庭的重要性,強調家國責任感,是一個有為的國家會去做的事情,因為這個世界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和平。
這個世界暗流湧動,這個世界的生產力分佈在各個國家內,受到“國家”這一生產關係的影響,存在嚴重的分配不公和剝削,戰爭並不是那麼遙遠。
收入分配亦是生產關係的內容,而全球性的收入分配調整,如果是要朝著一個地域的人們傾斜,那麼就離不開“國家”這一生產關係的強大。
如果一個國家的社會氛圍到處充斥著享樂主義,那麼精緻的利己主義思想就會逐漸瓦解集體主義思想,一代又一代地影響下去,人們將會失去鬥志,失去了血性,在外敵來臨時,投降派、妥協派就會佔據絕對的上風,國家的敗亡可能就在頃刻之間。
而涉及這個國家的大多數人的收入分配改革,可能將會隨著“國家”這一生產關係的敗亡停滯不前,甚至最後淪落到只能解決溫飽問題的程度。
但是小農經濟下的傳統觀念與現代經濟環境下的“現代觀念”碰撞在了一起,人們的思想在被衝擊著:人們開始懷疑曾經認為正確的思想是不是真的正確,是追逐個人利益的同時,儘可能維護國家民族利益,還是隻顧個人利益?
而國家民族利益總不能是虛空的存在,那又是以什麼樣的具體形式呈現在人們眼前呢?
比如說生育率問題,五六十年代的家庭基本上是五六個孩子,後來計劃生育只生一個就好,有的地方較為放鬆,可以生兩個,現在是鼓勵生二胎、三胎,因為人口可能面臨斷崖式下跌,長此以往下去,對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是不利的。
但是對於個人來講,房價這麼高,買不起房怎麼結婚?
婚都結不了,怎麼談生育的事情?更何況二胎和三胎了!
農村光棍兒成群,城市剩女氾濫,總不能使用強制手段撮合他們成家造人去吧!以前的人們都不富裕,生養孩子的成本也很低,是初步工業化和小農經濟並存的年代,傳統觀念在這樣的環境裡是適用的。
而今人們996工作,人們躺平玩耍,不想談情說愛了,不想傳宗接代了,追求起了短平快,久而久之也不再去想什麼責任問題了,家庭責任以及更高緯度的責任。
結婚成本上升了,生育成本上升了,養兒防老的觀念在被突破著,如果是為國而生,那麼生下來的養育,可能會讓一個家庭揹負沉重的負擔,教育、醫療、住房和養老。
這是一個社會問題,國家是要有所行動,有所作為的。
什麼樣的經濟環境,塑造出什麼樣的文化觀念。而經濟環境並不是單一的,是多層次、多結構存在著的,這也就造成了文化觀念的多樣性,但是即便存在娶妻生子的想法,也可能被現實經濟環境給打掉,因為人們沒錢了,沒錢怎麼搞?
婚姻關係依然需要,家庭責任依然需要,婚姻家庭的生產關係需要維護,個人命運與家國命運合而為一,是最好的人生選擇;只是未來會怎麼樣,人口老齡化和新生人口減少,可能真的難以逆轉。
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