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昔有長者①子,入海取沉水②,積有年載,方③得一車。持來歸家,詣④市賣之,以其貴故,卒⑤無買者。
經歷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厭,以為苦惱。見人賣炭,時⑥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燒之作炭,可得速售。”
即燒為炭,詣市賣之,不得半車炭之價值。
註釋
- 長者:指德高望重的人。
- 沉水:即沉香。
- 方:才,始。
- 詣:去,到。
- 卒:終於,終究。
- 時:常常,經常。
譯文
從前,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人,他的兒子到大海里去打撈沉香,收集了一年左右,才積攢了一車沉香。這個人把沉香運回家,然後拉到集市上去賣,因為價格昂貴,始終沒有人買。
過了好幾天,這車沉香都沒能賣出去,他即疲憊又厭倦,心裡很是痛苦煩惱。他看到別人賣木炭,常常很快就把木炭賣了出去,於是心裡想:“不如把沉香燒成木炭,這樣就可以很快賣出去了。”
他就回家把沉香燒成木炭,再拉到集市上去賣,結果只賣了不到半車木炭的價錢。
禪機故事
他依舊是個窮人
從前有位富人,看到有位窮人每天穿不暖、吃不飽,覺得他很可憐,就想著幫幫他。
一天,富人去看望這位窮人,手裡還牽著一頭牛,說是要送給他。
富人臨走時囑咐窮人要好好開荒,到春天撒下種子,等到秋天就可以收穫了,那時候就會過上衣食無憂的日子了。
窮人滿懷希望地開始耕作,可是沒過幾天,他就覺得好累。既要給牛吃草,自己還要吃飯,日子過得比以前還要艱難。
於是他想:“倒不如把牛賣了,再買回來幾隻羊。先殺一隻吃掉,剩下的還可以生小羊,長大了就可以賣錢了。”
窮人按照自己的計劃去執行,可是等他吃掉一隻羊之後,小羊還遲遲沒有生下來。日子又艱難了,他忍不住又吃了一隻羊。
窮人想:“這樣下去怎麼行呢?不如把羊賣了再去買些雞,雞生蛋的速度要快一些,說不定能早點賺到錢。”
窮人再次如願以償,但是日子並沒有像他想象的那樣改變,他又忍不住殺了一隻雞。等到他殺到只剩下一隻雞的時候,窮人徹底崩潰了,心想:“看來想要發財是沒有指望了,不如把雞賣了,打壺酒,來個一醉解千愁!”
過了一年,富人再次來到窮人家,推開房門卻發現窮人躺在床上,房子裡依然一無所有。富人無奈地搖搖頭,轉身就走了。
這位窮人繼續過著貧窮的日子。
文化常識
沉香
沉香不僅是一種木材,還可以入藥和用作香料。因為沉香木質堅硬,大多不浮於水,所以又名沉水香。
沉香是含有樹脂的木材歷經多年沉積形成的,一塊優質的沉香木要數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形成,因此產量極少,十分珍貴,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因為沉香燃燒時發出的氣味,可以使人心平氣和,起到調節人體內氣執行的作用,所以被廣泛用作香料。
據史料記載,沉香早在漢代就已被王室用作香料,隨著佛教、道教的興盛發展,沉香的使用更加頻繁。
古代的君子有四雅——斗香、品茗、插花、掛畫,其中以對香品的熟練掌握為才藝之首。
古人透過焚香,摒棄雜念,集中精神,來達到清新淡遠的境界。
唐代的李密就喜歡獨自一人進入山嶺之中,席地而坐,焚香後讓香氣與山中的樹木清香融為一體,使身心浸淫在青山綠水和特殊的香氣之中。
沉香還經常被製作成各種工藝品,如:手串、吊墜、掛件、擺件等,深受人們的喜歡。
出處
古印度·伽斯那《百句譬喻經》
啟發與借鑑
這位長者的兒子為了很快賣掉貨物,將昂貴稀有的沉香變成了廉價普通的木炭,使得使自己一年的辛勞化為烏有。真是目光短淺,只求一時的爽快而失去了基本的價值判斷。
普通人的一生,往往不會一帆風順,陷入困境,遭受挫折,再正常不過。如果不能持之以恆,半途而廢,不僅永遠得不到理想的結果,反而浪費了先前的諸多努力。
正如最美的景色往往是在山巔,只有不畏艱險的人才能看到。那些望而卻步,只會在山腳徘徊的人,永遠無法體會什麼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對於學習,道理亦然,正如魏源所說:“學問之道,其得之不難者,失之必易。惟艱難得之者,斯能兢業以守之。”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