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自己打豆腐。
黃豆要泡兩天,冬天嘛,要是夏天,泡半天也就行了。
我們小時候都是用石磨磨豆子,母親喂磨,我和姐姐輪替推磨。
我們家就是這種磨,現在都不用了
磨完了,把磨好的豆子放入鍋中加水燒開,然後用作帳子的布做的袋子,把煮開的豆子灌入袋子捏住袋口揉,我最喜歡揉袋子,溫暖,豆漿從網眼撒出來,很有意思。
過濾完了,盆裡的水就是豆漿,你要喝豆漿,舀一碗,放點糖就行了,老實說,我一直不喜歡喝豆漿。
豆漿重新放到鍋裡燒開,然後舀到盆裡。還是豆漿的時候,母親就把灶裡已經燒好的石膏用火剪夾出來,讓我把它捶碎,要研成細末。舀到盆裡的燒好的豆漿,把磨碎的石膏加進去,和勻,把筷子插進去不倒,證明點豆腐成功。點成功的豆腐,我們叫膏子豆腐,膏我們讀第四聲,這我倒是喜歡。
生石膏不行,必須放火裡面燒熟,捶碎,研末
這個時候,母親會拿兩個大碗,裝滿膏子豆腐,放入糖,放入調羹,我們所說的調羹是指舀膏子豆腐的勺子,讓我和姐姐給爹爹婆婆端去嚐鮮。
最後是豆腐成型,至少需要三個人同時工作,大方桌或者門板擱好,我和姐姐兩個人各扯住包袱的兩個角,母親迅速把膏子豆腐舀進包袱裡,舀完了,迅速把姐姐那面的兩個角拉到我這邊來,我這邊的兩個角拉到姐姐那邊,拉緊,不讓膏子豆腐流出來,這個時候就需要父親出來幫忙了,母親把鍋蓋迅速壓在上面,父親把磨盤搬上來壓在鍋蓋上面,大功告成,水不停壓出來,冒著熱氣。
過濾出來的豆渣,我們把豆渣放在鍋裡炒熟,然後捏成一個一個的球,放在稻草裡上黴,當然,春天夏天我們是砍青蒿蓋在豆渣上面上黴,半個月二十天的時候,掀開一角看一下,不要黴黑了就不能吃了。黴好了,我們把球形的豆渣切成長方條,放太陽底下曬乾。火撥爐子開了,需要下菜的時候,隨時可以抓一把黴豆渣放進去燉,很香。反正,我特別喜歡吃這種黴豆渣。
這個明顯沒有炒
現在市場上賣的黴豆渣,沒有經過炒制,沒有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