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如何,2021年終要過去了。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大概是這一年的整體“體感”。
和其他諸多行業一樣,科技網際網路領域的公司們,在這一年也經歷著或狼狽或不安或欣喜或慶幸等諸多驚心動魄又悲欣交集的時刻。
一系列的強監管陸續落槌,正值當打之年的創始人紛紛退居幕後,高調的“大佬”變得噤聲,野蠻生長的演算法“猛虎歸籠”,巨頭、莊家與“韭菜”共入元宇宙“幻境”。
在這一年,搜狐科技見證並報道了七部門入駐滴滴的180天,阿里“女員工”事件的糾葛與企業文化的撕裂,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潮,網紅主播鉅額補稅風波,劉強東、張一鳴、黃崢交棒,孟晚舟歷經3年終回航。
在這一年,搜狐科技觀察並探討了AI技術應用的隱私邊界與演算法的倫理,以及《個人資訊保護法》《人臉識別案件法律規定》《資料安全法》出臺後對行業帶來的規範意義。
搜狐科技2021年終特別策劃系列,覆盤並上線年度五大關鍵詞,它們分別是「交棒」「換軌」「收縮」「規範」和「元宇宙」。
該文為系列策劃第4篇——《2021,網際網路規範之年》。
往期系列文章:
《2021年終策劃|創始人“交棒”之年:劉強東忙投資,黃崢1:10超級投票權失效》
《2021年終策劃|巨頭“換軌”之年:百度小米攜百億上車,OV造芯,位元組入雲》
《2021年終策劃 | 行業收縮之年:教培落幕、風口“觸礁”、巨頭“去肥增瘦” 》
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尹莉娜
編輯 | 楊錦
野蠻生長到規行矩步,是萬事萬物發展的基本規律。但在今年,對網際網路規範的步伐走得明顯更快了些。
從反壟斷有實質性進展,到《個人資訊保護法》的推出再到“內卷”被質疑並廣泛討論。
這一年,我們見證了阿里、美團接連因為“二選一”被罰幾十甚至上百億元,上百個涉嫌經營集中的案例被曝光,積弊已久的網際網路圍牆被打通,互聯互通邁出了第一步。
我們看到了上千款APP的被密集地通報、要求整改,使用者的隱私權、便捷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我們看到千萬騎手、網約車司機等靈活用工的社保問題受到重視,各大公司也開始迴歸“朝九晚五”的工作生活作息。
商業模式、使用者隱私保護、企業用工······在網際網路領域所涉及的每個環節中,“規範”都在成為關鍵詞。
商業模式:反壟斷進行時,互聯互通邁開第一步
4月10日,經過將近四個月的反壟斷調查,182億元的天價罰單落在了阿里的身上。這是國內第一例網際網路反壟斷案例,也是迄今為止罰款金額最大的一筆。
不久後,美團實施“二選一”涉嫌壟斷行為也被立案調查,最終被罰34.42億元,並被要求全額退還商家獨家合作保證金12.89億元。
兩張罰單之外,今年以來,上百起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集中的案件也被陸續通報,並被頂格處罰50萬元。
案件的主角幾乎涉及到了國內所有的一線網際網路公司。這其中既包括阿里巴巴收購高德、餓了麼、高鑫零售,騰訊收購轉轉這類較為有名的股權收購案,也涉及三快科技(美團運營主體)收購青萍科技、騰訊投資瀋陽美行科技等一系列不為大眾所知的案件。
在對資本無序擴張進行規制的同時,防患未然,對未成形的壟斷實施管制也同樣重要。7月10日,發酵許久的鬥魚與虎牙的合併被宣佈禁止,這起由騰訊推動,兩家合計約佔遊戲直播市場70%的大合併最終擱淺。
今年來,習慣於“圈地”各自為政的網際網路也迎來了實質上的“互聯”。
憑藉著產品、服務、營銷等換取的流量優勢,近年來,網際網路巨頭們從開放走向封閉,“割據一方”。搭起所謂“閉環”的同時,也給使用者帶來許多不便。但在如今,使用者在微信上分享淘寶商品連結,再也不用忍受“火星文”,在阿里系的各種APP中,可選的支付方式也變得多樣化。
一系列重拳監管之下,各大網際網路平臺開始隱藏鋒芒,今年“雙11”“雙12”,電商平臺們沒有實時公佈成交額的大屏,也沒有像以往一樣高調發布戰報。
平臺之下,更多平臺和商家在反壟斷背景下迎來了商機。以京東為例,京東集團總裁徐雷表示,第三季度京東主站上第三方商家的成功入駐數量達到上半年總和的三倍,其中時尚居家的新商家入駐數量增長最多。
使用者:隱私保護成主旋律,開屏資訊關不掉問題被解決
“中國人對隱私問題的態度更開放,也相對來說沒那麼敏感。如果他們可以用隱私換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況下,他們就願意這麼做。” 2018年,中國高層發展論壇上,李彥宏這樣說道。
這一言論曾引起巨大爭議。三年後,使用者隱私受到高度重視的2021年,李彥宏的看法顯得更不合時宜。
今年年初,國內APP的不規範情況堪憂。第一季度檢測中,騰訊應用寶、小米應用商店、OPPO軟體商店、華為應用市場和vivo應用商店等主流應用商店上,發現問題數量分別佔比14.22%、13.81%、12.80%、11.37%和11.17%,相當於每7-9個APP,就有1個出現問題。
人們或許習慣瞭如被“竊聽”般的精準營銷廣告,在毫無知覺下被“大資料殺熟”,被迫接受了必須授予所有許可權才能使用某款APP的強制要求,但當這種情況愈演愈烈,乃至於幾乎所有APP都開始將底線後挪一步時,就到了不得不整治的地步。
今年4月,網信辦起草了《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個人資訊保護管理暫行規定(徵求意見稿)》,確立了“知情同意”“最小必要”兩項重要原則,包括App開發運營者、分發平臺、第三方服務提供者、終端生產企業、網路接入服務提供者等產業鏈上下游五個環節主體,都有明確的責任和義務。
自此,無限獲取並利用使用者隱私的潘多拉魔盒開始緩緩關閉。
“彈窗資訊標識近於無形、關閉按鈕小如螻蟻、頁面偽裝瞞天過海、誘導點選暗度陳倉”等違規行為首當其衝,被首先進行了集中整治。
第二季度,這一情況得到了明顯的改善:開屏彈窗資訊使用者投訴舉報數量環比下降50%,誤導使用者點選跳轉第三方頁面問題同比下降80%。如今,根據工信部統計的資料,目前主要網際網路企業(Top100)開屏資訊“關不掉”基本解決,“亂跳轉”誤導使用者問題發現率大幅下降至1%。
當然,對於依然存在問題的APP,工信部也對個別公司採取了更為嚴格的措施。今年以來,騰訊旗下9款產品存在違規行為,共計4批次被公開通報,違反了2021年資訊通訊業行風糾風相關要求,這也導致,騰訊旗下所有APP必須經過工信部稽核才能重新上架或者更新版本。
用工:“996”被拋棄,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來社保
記不清從何時開始,“996”、“007”、“大小周”等一系列詞彙成為了網際網路的標籤,這一度成為網際網路人奮鬥的徽章,但在今年,這枚徽章開始被陸續摘下。
6月24日,快手宣佈從7月1日起取消大小周,員工按需加班,公司按照相關規定向員工支付加班工資。
快手內部將大小周稱為“聚焦日”,今年1月開始試執行,經過半年試執行之後決定取消。據瞭解,週末加班快手向員工支付2倍工資,國家法定節假日加班向員工支付3倍工資。
當第一塊多米諾骨牌被推倒,位元組跳動、BOSS直聘、vivo等一系列網際網路公司都開始發聲抵制加班。
7月9日,位元組跳動宣佈,將於8月1日起取消隔週週日工作的安排,8月開始有需求的團隊和個人,可以透過系統提交加班申請。但隨之而來的是,員工的工作照做,以前被談入年包的多倍加班工資卻被取消。有媒體計算,這相當於變相降薪約17%。
當然,並不是所有公司都是如此。8月17日,BOSS直聘也宣佈從9月1日起取消“大小周”。但在恢復雙休後,員工薪資中的“週末加班費”仍正常發出,薪資總額不變。
監管部門的聲音也在此時出現。8月26日,在最高法官網釋出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聯合釋出超時加班勞動人事爭議典型案例》中,明確指出“996工作制”嚴重違反法律關於延長工作時長上限的規定,被認為無效。
儘管在官方的聲音中,加班在名義上被禁止。但從實際操作層面來看,不少網際網路大廠員工仍表示,以往該做的工作依然要做,deadline仍在那裡。
除了真正的網際網路員工,如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這類大廠的“編外人員”的用工情況也受到了格外的重視,相關規定出臺,對於其社會保障、最低工資、工作強度等都做了更為具體的約定。
今年7月,人社部、國家發改委、市監局等多個部門先後印發了《關於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對平臺與騎手、司機等零工人員之間的關係劃分為了三個層次:包括符合確立勞動關係情形、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係情形以及個人依託平臺自主開展經營活動、從事自由職業等。
三種情形中,最具爭議的是“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係”。這也是目前大多數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與平臺的關係。指導意見指出,將指導企業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協議,合理確定企業與勞動者的權利義務。不過,截至目前,該書面協議的相關指導意見並未最終確定。
但這個還未出臺的規定對網際網路公司的威力十足。《指導意見》一經發出,美團跌幅達到17.66%,連續兩日累計跌幅超過25%,市值直接蒸發3000億元。作為餓了麼的母公司,阿里巴巴兩個交易日的跌幅也超過10%。
或許,2021年註定將在網際網路行業發展史上,成為一個重大歷史節點,讓人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