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實現了“十四五”的良好開局,推出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改革,包括對平臺經濟的監管、房地產行業的轉型以及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推出,並提出共同富裕要有實質性進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肯定了2021年中國取得的成績,同時也認識到我國經濟未來面臨的三重壓力,即需求收縮、供給衝擊和預期轉弱。所以,會議指出了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在2022年首先要做好穩定宏觀經濟的工作。
此次會議和以往的會議內容有所不同,今年的工作會議並未按照具體分配的重點任務進行討論,而是透過七個重要政策領域進行討論,一是關於長期的政策方向,體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一致的政策連續性討論,二是關於較短時間內的重點規劃和調整,適應目前國際國內經濟環境的要求。
在七個政策的闡述中,宏觀政策佔據了首要的位置。其中,財政政策繼續定位為積極,強調效率、精準和可持續性,體現了在目前財政增量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的必要性,用途的重點是新的減稅降費以及適度超前進行基建。同時,會議表明了堅決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嚴厲態度,明確否定了大肆舉債搞建設的模式。貨幣政策延續了穩健、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三個表述。在小微企業以及科技創新之外,今年綠色發展成為了受鼓勵的資金流向,體現了在總量穩定的框架下中國貨幣政策進一步結構化的趨勢。
國際國內的複雜形勢造成了中國發展環境的大變化,最近社會各領域都對經濟發展中的很多新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為凝聚社會共識、避免誤讀政策,會議又對五個重要的問題進行了簡明而又深刻的討論。第一,在爭取實現共同富裕的長期努力中,價值和財富的創造是首位的,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做好公平合理的分配。第二,作為生產要素的資本是建設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積極力量,同時要抑制其消極作用,要設定“紅綠燈”。第三,初級產品的供應約束可能帶來民生和物價方面的壓力,在保障供應的同時要引導節約適度的消費觀,加強在生產環節利用資源的效率。第四,地方政府、金融監管和行業主管部門要做好應對金融風險的預案,同時企業負有自救的責任,要避免不恰當的救助帶來的道德風險。第五,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不能急於求成、運動式推進,而是應該建設可靠的新能源供給在先,化石能源退出在後。
在複雜的國際國內經濟環境之下,高質量發展要求平衡穩定宏觀經濟的短期政策和深化結構性改革的長期定力。在短期記憶體在顯著逆風的情況下,會議為2022年的經濟工作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框架,在穩定中國經濟這艘大船的同時保持其不偏離航線,朝著高質量發展和共同富裕的長期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