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老趙戲說
編輯 | 老趙戲說
2021年馬上就要過去了,這一年我們經歷了袁隆平院士等眾多為國家做過突出貢獻的人離去。前段時間,中植集團的董事長解直錕突然離世上了熱搜,我們才驚覺,原來,在今年也有不少商業大佬相繼離世。
01、毛紡大王-曹光彪(03.12離世,享年101歲)
曹光彪出生於1920年,三十多歲時他獨自一人前往香港尋求發展,卻發現繁榮的香港居然沒有毛紡廠,於是看到商機的他在54年開辦了在港的第一家毛紡工廠,也就是後來的永新企業。
獨吃整個的曹光彪很快就在香港站穩了腳跟,於是他又開始進軍後另一行業-針織業。60年代曹光彪的工廠織出了羊毛衫。在此前,羊毛衫都是手工製作的,所以機織羊毛衫一進市場就引起了一股浪潮。憑藉著獨樹一幟的技術,曹光彪很快就佔領了歐洲市場。後來曹光彪成立永新,不斷開展海外業務,將永新企業的產品帶到了全世界,被稱為“世界毛紡大王”。
85年,在毛紡業獨佔鰲頭的曹光彪開始將目光瞄準了被國泰航空壟斷的航空業,於是他與華人船王包玉剛一拍即合成立了港龍航空。但打破壟斷談何容易,就在他們還在為港龍奔波時,內地決定支援港龍航空,為它開放22條香港與內地的航線。這也算是內地感激曹光彪的一種表現。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早在78年,曹光彪在無人香港商人無人敢投資內地的情況下,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成為第一個在內地辦廠的港商。一開始,工廠水土不服,但經過曹光彪的不斷改革,僅用了兩年半完成了原本五年的回本計劃。
後又經六年時間,更是將生產能力提高50%。曹光彪在內地的成功引來大批次的港商紛紛進軍內地市場,為推動兩地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曹光彪去世時,已經是101歲的高齡了,他曾說,自己做過最有意義的事就是:創辦香洲毛紡廠,參與國家改革開放。不得不說,縱觀曹光彪的一生,真的讓人心生敬佩。
02.鏈家、貝殼創始人-左暉(5.20離世,年僅50歲)
“我們對整個產業的改造才剛剛開始”。這是左暉在4月份參加央視節目時所說的話,但其實他從一入行就一直在顛覆二手房行業的運營模式。
92年,左暉從校園走入職場,一路從工廠到客服再到銷售,前前後後他用了三年的時間,他換了三份工作。這三份工作雖然沒有讓他有一番成就,但卻讓他知道了自己的長處-蒐集資訊。
於是在第三年,他開始與好友做起了保險代理,創立了新公司,最開始他研究各大保險公司的理賠條款細則,試圖找到陷阱,這一干就讓他有了近百倍的回報。2000年保險行業調整,察覺到不妙的左暉選擇及時退出。
同年,福利分房被取消,這就意味著個人購房的比例加大,市場急需各種房產資訊。這讓左暉找到了新的賽道。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他便舉辦了一場房地產資訊展覽展示中心。
當天的展覽吸引了大批人前來觀看,場面一度到了失控的程度。這讓他堅定了自己的選擇,於是在01年左暉創辦了第一家北京鏈家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
04年,左暉開始顛覆行業運營模式,對鏈家進行改革:中介由原先的吃差價,改成吃佣金,買家、賣家、中介籤三方協議。08年,左暉又開始做“資訊化”房源資訊,花費5000萬請IBM做了真實房源資料庫“樓盤字典”。 2011年,在虛假房產資訊橫行的時候,左暉又提出做“真房源”。這一系列的舉動不僅讓鏈家不斷地改善服務,也樹立了行業標準。
18年,左暉身價已經高達200億,鏈家線下門店有8000多家,也以一己之力扭轉了整個行業的口碑,彼時鏈家已經是二手房行業的巨頭。但此時,身為鏈家創始人的左暉卻又推出同類型的貝殼找房。與鏈家自營的方式不同,貝殼的定位是開放式平臺,所有的品牌都可以入駐。去年,貝殼找房於美國紐交所成功上市。
今年4月,左暉以155億美元的身價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128名。然而僅過了一個月,他因肝癌惡化而離世,年僅50歲。回想他在央視的豪言壯語,讓人不得不感嘆,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03、耗油大王-李文達(7.26離世,享年91歲)
李文達出生於1929年,是李錦記的第三代傳人,並於1972年,正式接手李錦記。在此前,李錦記的耗油一直都是屬於高價品,加上那時的國人並沒有用耗油的習慣,導致李錦記在內地市場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
於是李文達開始一系列的變革,先是引進生產機器,改變過去的人工製作方式,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開始走平價路線。但價錢低了,沒人知道有這個牌子也是個問題,李文達認為李錦記缺少一個開啟知名度的機會。
那一年,正值尼克松訪華,藉著國禮熊貓,李文達順勢推出“熊貓牌蠔油”,讓李錦記快速打開了國外市場。但僅靠一個產品,李錦記是走不遠的,於是他開始尋求新的發展方向,研發了上百種調味料,包括醬油、蝦醬等多型別產品。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憑藉著實惠的價格和繁多的品種,李錦記在李文達的帶領下,暢銷全球。在李文達的帶領下,李錦記實現了醬料帝國的搭建。19年,李文達以171億美元的身價位列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的第63名。
在李文達事業蒸蒸日上的同時,李文達開始回饋家鄉。96年李文達在廣東七堡投資了李錦記(新會)食品有限公司,佔地1200畝。98年,他又出資2000萬為家鄉建設了“李文達中學”。同年,他又為中國水災捐出價值3000萬的物資。01年,李文達又為清華捐資1000萬。
今年7月,91歲的李文達離世。一個帝國締造者的傳奇就此落下了帷幕。
04、中植帝國-解直錕(12.18離世,享年61歲)
1961年解直錕出生在黑龍江伊春市,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解直錕一路讀到了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到了印刷廠,靠著過人的學識,讓他在印刷廠很快就展露頭角,更是在印刷廠處於困境臨危受命接任廠長。
在印刷廠逐漸走上正軌的同時,開始接觸其他行業,麵食廠、水泥廠、養殖廠等。可多不代表精,這麼多的行業都沒有讓他真正發家。那幾年,黑龍江有不少人以稀有的紅松作為經濟來源,但一個人的總歸是少。
於是,解直錕乾脆直接收購這些人手裡的,自己集中拿去賣。就這樣,解直錕手裡的資金越積越多。95年,以5000萬的資金創辦了中植企業集團有限公司。
最開始中植集團是造紙行業的,但隨著房地產行業的崛起,解直錕又開始涉足房地產。01年,在兩個行業站穩腳跟的解直錕又開始朝著金融行業發展,在收購哈爾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股權後,中植集團的商業帝國漸漏雛形。在之後的幾十年中,中值集團開始不斷投資上市公司,據瞭解,中植集團參股的公司最高有20家。19年,解直錕的身價就已高達205億。
在解直錕白手起家的創業史中,他幾度響應國家精準扶貧的號召,累計向新疆喀什地區麥蓋提縣捐款1.69億。更是在19年,決定投入10億元,幫助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的孩子學習普通話。去年,解直錕以7.6億的捐贈款登上2020胡潤慈善榜,位列第6。
有人透露,解直錕離世的前幾天還在正常工作。他的驟然離世,讓中值集團這艘大船頓時失去了掌舵人。但相信,龐大的中植集團並不會因此就倒下,希望他們能繼續中植集團的輝煌。
05、雲南“茶王”-吳遠之(12.19離世,年僅55歲)
12月19日大益茶葉集團董事長吳遠之因突發腦溢血死亡。作為“奢侈品”普洱茶的主要推手,他的離世對於整個茶業都有不小的影響。
最開始吳遠之是從事金融行業的。04年,從未接觸過茶業的吳遠之順應民營化改制的浪潮,收購了勐海茶廠,後改名大益集團,由此開啟了他長達十七年的茶業傳奇歷史。
最早勐海茶廠就是做普洱茶而聞名的,可07年之後,普洱茶的價格一直都很低迷。出身金融的吳遠之開始發揮他獨特的眼光,劍走偏鋒,趁著市場價低廉,開始大量地佔領茶葉市場。
08年,北京奧運會吸引了全世界人民的目光,吳遠之藉著這個契機,花費5000萬在央視的黃金時間段打廣告。這一打,讓原本就有市場基礎的大益集團普洱茶更上一層樓。
趁著熱度還在,吳遠之開始大批次的授權線下專營店,構建自己的銷售渠道。經過這一系列的佈局,吳遠之開始走起了高階路線,用包裝和限量來引導茶市對普洱茶的爭相搶購,極大地推動了炒茶客的出現,也促使了“金融茶”的發展。
13年,大益集團的每一種茶都有了類似於股票程式碼的“嘜號”,更能查到它們的行情。一時間,炒茶客這一行業達到頂峰。16年,大益集團成為中國茶業第一。17年,吳遠之宣稱要將普洱茶打造成一種奢侈品。但其實在這之前,一塊好的普洱茶早已是天價了。
時至今日,儘管金融茶備受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是吳遠之將普洱茶從雲南推廣至全中國,他改變了整個茶業的發展格局,對茶文化的推動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他的逝去對整個行業來講是個損失。
06、西瓜霜大王-鄒節明(12.21離世,享年80歲)
本月21日,西瓜霜大王-鄒節明因病離世。
早年間,鄒節明只是的工人,但他善於研究,將從前讓人很難掌握熬蜜技術不斷改善並在全廠進行推廣,創新新的生產方式讓他在廠裡一戰成名。但真正讓他名聲大噪的是現在家喻戶曉的“三金片”。
據說這是在他出差期間,偶遇幾位拿藥的老大爺,閒聊中談到他們手中的藥治療尿路感染很有成效,這引起了鄒節明的好奇,於是經大爺同意後,他查看了藥中的成分,發現其中有三味藥與治療尿路感染的湯藥處方相同。
常年浸淫在中藥廠的鄒節明發現了商機,連忙回到廠裡召集人手開始研製。三年後,填補治療尿路感染中成藥空白的三金片問世。一舉讓桂林中藥廠在市場上打響名頭。更是憑藉著這味藥,榮獲了全國科技大會重大科技成果獎。
有代表性產品傍身的鄒節明並沒有吃老本,而是又投入到新品的研究中。當時,西瓜霜因技術問題,讓很多廠家逐漸的放棄了製作,眼看傳統工藝陷入無人傳承的困境,鄒節明帶領團隊,用了8年時間,終於攻克了西瓜霜生產的技術難題,並達到了量產的目標。這個成果榮獲國家保密專利。在此後的時間裡,鄒節明又帶隊,研製了一系列西瓜霜的產品。
94年,以桂林中藥廠為前身的桂林三金藥業集團成立。在他的帶領下,三金藥業的銷售額在三年後就達到了3億。09年,經過不斷的發展的三金藥業正式上市。鄒節明家族的直接獲得近3億的財富。
07.結語
在這些大佬中,有人壽終正寢,有人飽受病魔困擾。雖然他們離開了,但他們所留下的財富與精神卻一直影響著中國企業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