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3日,中國人壽前員工張乃丹發影片實名舉報該公司大量造假,登上微博熱搜。2月24日,孫小剛稱,張乃丹所說關於他本人的問題不存在。2月24日相關部門進駐嫩江調查。3月26日,中國人壽總裁蘇恆軒就此事進行回應,會給大家一個客觀公正的交代。4月28日,中國人壽公佈“嫩江支公司被舉報事件”調查處理結果。通報表示,張乃丹反映的部分問題屬實。中國人壽對嫩江支公司時任經理孫小剛等8人進行了嚴肅處理。
張乃丹事件至今近一年,保險行業的發展並不順利,甚至有很多人將2021年稱為保險業寒冬,股價腰斬,人身險業務萎縮,財產險經歷陣痛。上半年很多保險從業者將收入銳減的矛頭直指張乃丹,紛紛跑出來指責其胡說八道,惡意抹黑,更有大量自媒體從業者藉著這股東風,打著揭黑幕的名頭收割粉絲,蹭熱度蹭得風生水起。某些公司更是私底下組織了無數次針對張女士的抹黑行動,甚至有主播直接爆出某家公司給他送錢,希望他能將張女士搞臭。此事真相如何不得而知,但卻足夠丟人了。保險業各種訊息滿天飛,保險臭名飄遍全國,由此引發的退保潮,更是讓諸多人身險公司直接關閉了大量臨街客戶服務大廳。
進入2021年下半年,張乃丹事件的熱度才算降下來,保險行業也開始迴避這個名字,將銷售業績大幅下滑的鍋甩在了行業改革的頭上,畢竟改革進入深水區,實現保險高質量發展必然要經歷陣痛,這個說法足夠合理也足夠體面。不過,作為如此大規模的國企,足足過了半年才反應過來要怎麼做危機公關,這反應也著實慢了,耗著一個張乃丹不放實在不是什麼好主意,冷處理才是最佳手段不是嗎?
雖說淡化張乃丹並重啟市場信心是最好的處理辦法,但保險行業經歷寒冬卻是實打實的,別看各家保險公司都在拼命掩飾自己糟糕的業績,費盡心力美化報表,磨破嘴皮給員工造出一派歌舞昇平和前景無限,但有些事實卻是遮掩不了的。
先來看看保險行業在股市中的表現,無論是上證還是滬深,今年保險行業的綜合指數均成斷崖式下跌。見下圖可知,最大的拐點出現在3月初,考慮到張乃丹事件發酵擴大尚需時日,基本可以認定張乃丹對該拐點確實有不小的影響。
再來看看人身險行業的保費收入情況,截至今年9月,單月保費同比增速逐漸下降至負值,而增速下降的拐點同樣出現在3月。
也許會有人說,今年保險行業發展遇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各大保險公司在深化改革,尤其是精簡代理人隊伍,改革本身固然會影響業績,但拐點出現在如此時間點,很難不讓人浮想聯翩。由上表還可以看到,增速大幅度下滑還出現在今年6月,我去搜了下這月發生了什麼,結果搜到了人保壽險假保單事件,也不知道是不是這事造成的。
再來看看保險行業各大主要上市公司的業績,由下圖可以看到,各家上市公司的業績基本盤皆慘不忍睹,3月初後一蹶不振,有些專業的分析員說得好,這叫“估值底部、靜待風起”,估值底部確實是投資的好時機,但究竟何時風起就不好說了。都說資本對行業發展最敏感,大量資本逃離保險行業不是正說明市場對保險的信心垮了嗎?
總有人說,保險是保障國家發展的後背力量,是穩定國計民生的重大補充,這句點評放在社保上絕對名副其實,但商業保險就不要往自己臉上貼金了。臭名遠揚不是沒緣由的,保險原本就是專業性極強的產品,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能進保險公司的還都是真正的大學生,專業產品就需要專業人士去運營。結果現在卻靠著一群高中沒上過的人胡說八道來搞銷售,怎麼可能不烏煙瘴氣?總說保險行業在深化改革,清理代理人隊伍,但把鍋全甩在業務員上也不對吧?是誰在給業務員洗腦,又是誰在宣傳錯誤的產品話術?
招業務員就是招客戶的事實大家心照不宣,這樣搞讓大多數公司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利益,既能收割韭菜又能避免承擔責任。如今的地市公司老總們滿腦肥腸,總公司對其控制力有限,這些就是張乃丹控訴的物件啊,為什麼烏煙瘴氣?那是因為,他們就是當年靠著“CX”一般的手段爬上來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