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王瑜 于娜 北京報道
2021年,疫情仍然籠罩全球,而醫藥卻不再是時代的寵兒。這一年裡,醫療行業中哪些公司最為痛苦?
資本市場上,融資難度提升。隨著股價下行,醫藥企業IPO增速放緩,數家藥企上市破發,股價整體折戟;政策層面上,反壟斷是主旋律,多家原料藥企業收到反壟斷罰單。監管趨嚴,康美案引發A股上演“花瓶”獨董大逃亡。集採常態化,倒逼藥企改革。社會影響上,反內卷延伸到醫療行業,生長激素被濫用的情況得到重視……
Me too時代過去,FIC還未到來,摸索中的藥企必將經歷轉型陣痛。本文中所說的2021年醫療行業十大痛苦公司,同時也是行業縮影,在他們身上能照見自己,也能預見未來。
康美藥業:高額賠償引發獨董大逃亡
新《證券法》實施後,對違法行為不再是“自罰三杯”那麼簡單了。康美藥業的董監高、審計機構、獨董們都要面臨嚴厲的懲罰。而其中對獨董們的鉅額罰款,引發了A股市場的獨董大逃亡。
康美藥業的5位獨董,除了一位是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其餘4位都是高校教授。他們在康美藥業的年收入在6萬-10萬之間,但是因為在虛假財務報表上簽字,因此面臨上億元的賠償金額。
判決書披露後,11月12日-19日,A股企業中18家上市公司密集披露獨董辭職公告,某企業獨董因為在“敏感期”辭職引來公司董事長“炮轟”損害上市公司利益。
長期以來,獨董在企業中扮演“花瓶”角色,隨著康美案推進,獨董機制或將迎來變革。
華北製藥:“醫藥長子”的首張集採罰單
今年華北製藥迎來集採的首張罰單。由於在山東省未能按協議供應布洛芬緩釋膠囊約定採購量,華北製藥被聯採辦取消自2021年8月11日至2022年5月10日參與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活動的申報資格。另外,山東省將華北製藥失信等級評定為“嚴重”,中止其布洛芬緩釋膠囊在山東的3年掛網資格,取消其自2021年8月11日至2022年5月10日參與山東省組織的藥品集中帶量採購活動的申報資格。對於此次斷供事件,華北製藥解釋為現有產能不足,責任單位重視程度不夠等。
華北製藥是中國目前最大的化學制藥企業之一,其前身是中國“一五”計劃期間重點建設專案。華北製藥的投產結束了我國青、鏈黴素依賴進口的歷史,被稱為共和國的“醫藥長子”。
華北製藥近年來營收增速放緩,加之集採斷供事件,折射出老藥企的發展困境。
揚子江藥業:反壟斷天價罰單
今年4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佈對揚子江藥業涉嫌達成並實施壟斷協議行為處罰結果,責令揚子江藥業停止違法行為,並對其處以7.64億元罰款,罰款額為2018年銷售額254.67億元的3%。
據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揚子江藥業重點固定和限定價格的藥品種類為:藍芩口服液、百樂眠膠囊、黃芪精、依帕司他片、蘇黃止咳膠囊等。市場監管總局認為,揚子江藥業上述行為違反了《反壟斷法》第十四條“禁止經營者與交易相對人達成下列壟斷協議:(一)固定向第三人轉售商品的價格;(二)限定向第三人轉售商品的最低價格”的規定。
醫藥領域的反壟斷不斷趨嚴。2020年4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對三家葡萄糖酸鈣原料藥經銷企業開出3.2億元的鉅額罰單,並在10月釋出了《關於原料藥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旨在預防和制止原料藥領域的壟斷行為。
此次揚子江藥業被罰,說明醫藥行業的反壟斷已經從原料藥領域進入製劑領域。
長春高新:不內卷,生長激素能否支撐千億市值?
今年,某央媒釋出文章,揭露了兒童生長激素濫用的情況:不少醫院、企業聯手,利用家長的“身高焦慮”,將本該應用於醫學上治療矮小症的“增高針”,濫用於非該適應症兒童。
資料顯示,我國生長激素行業市場規模從2012年的9.1億元增至2018年的41.8億元,增幅高達359%。而文中醫生指出,真正需要生長激素治療的兒童佔比非常小,內卷支撐起生長激素行業爆發式增長。
長春高新是生長激素的龍頭企業,2016年-2020年淨利潤增速分別為26.11%、36.53%、52.05%、76.36%、71.64%,公司基因工程/生物類藥品毛利率高達92.27%。今年5月,長春高新股價達到歷史高點522.17元/股,截至12月28日收盤價為281.86元/股,幾近腰斬。
如果家長不內卷,生長激素能否支撐企業的千億市值?
百濟神州:“綠鞋”難護盤
在美股和港股都意氣風發的中國創新藥“一哥”百濟神州,登陸科創板時有點鬱悶。
百濟神州發行價格192.6元/股,開盤即報176.96元/股,直接跌破發行價,首日報收於160.98元/股,下跌16.42%。
在此次發行中,百濟神州引入了港股的“綠鞋機制”即超額配售選擇權,百濟神州授予中金公司為期30日的超額配售選擇權,可超額配售不超過1725.8萬股。中金公司在12月20日已全額行使完超額配售選擇權,其從二級市場買入 17,258,000 股股票,買入平均價格為 163.80 元/股,最高價格為 171.99元/股,最低價格為155.02元/股。
但是綠鞋難護股價頹勢,百濟神州12月28日報收於144.55元,據發行價跌超25%。
在美股、港股和A股上市的百濟神州目前未實現盈利。業內人士認為,過去兩年醫藥板塊在一二級市場估值過高,今年多家企業破發,是迴歸理性的表現。
可孚醫療:新股躺贏時代結束
本被視為“大肉籤”的可孚醫療於今年10月25日登陸深交所創業板,上市首日即破發。可孚醫療發行價為93.09元/股,收盤價88.97元/股,下跌4.43%。
可孚醫療是今年首隻上市破發的醫療企業。可孚醫療的破發,意味著醫藥股打新躺贏時代結束。可孚醫療的主營業務是家用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受新冠疫情刺激,個人防護裝置需求激增,可孚醫療2020年業績也水漲船高。但是隨著疫情被控制,個人防護用品的需求迴歸常態,可孚醫療三季度業績增速開始下滑。
Wind資料統計顯示,自可孚醫療破發後,又有華蘭股份、成大生物、迪哲醫藥、百濟神州、南模生物這些醫藥企業相繼破發。
成大生物:創首發日最大跌幅
10月28日,備受追捧的成大生物上市首日爆冷破發。成大生物開盤即跌破發行價110.00元/股,收盤價為80元,跌幅27.27%。而成大生物的破發,還影響了控股股東遼寧成大,當日遼寧成大跌停,報收於20.42元/股。截止到12月28日,成大生物報收於75.26元/股,總市值為313億元。
成大生物是一家研發和銷售人用疫苗的生物科技企業,其中人用狂犬病疫苗及乙腦滅活疫苗是成大生物的核心產品,招股書顯示,這兩類產品的毛利率都在86%以上。
據WIND資料顯示,截至目前成大生物是年內上市的醫療新股中首日跌幅最大的股票,迪哲醫藥居第二,跌幅為21.8%,其次是南模生物為18%,百濟神州為16.4%,華蘭股份為10%。
康泰醫學:業績可持續性存疑
據WIND資料統計,截至目前,在醫療保健行業中,今年年跌幅最大的股票為康泰醫學,跌幅為66.78%。
該公司於去年8月上市,是創業板註冊制首批上市的18家企業之一,其主營產品為血氧類的醫療器械產品。
康泰醫學也曾風光一時。該股票發行價為10.16元/股,首發當日股價最大漲幅達為2934.5%,儘管收盤時,股價從最高的308元/股跌到118元/股,但仍收漲1061.42%,成為康泰醫學是2020年IPO醫療企業中,發行首日漲幅最大的企業。
康泰醫學是疫情受益股的縮影,隨著疫情被控制,該公司今年三季度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44%。未來公司業績如何持續,是這類公司共同面臨的難題。
恆瑞醫藥:轉型之痛
從年初截至12月28日收盤,恆瑞醫藥股價跌幅達46%,在227家制藥企業中,跌幅排名居前五。“市值一哥”寶座在今年被藥明康德取代。
在集採、營收和股價的三重壓力下,恆瑞醫藥也開始逐漸轉變思路:一是透過變更會計政策,對研發支出資本化時點估計進行變更,以此減低商業化成果的不確定性和“最佳化“財務報表;二是公司開始與外界合作並引進專案補充管線,但是這條路恆瑞醫藥走得也並不順利。
今年8月,孫飄揚迴歸恆瑞醫藥後,以前甚少License-in的恆瑞,與萬春藥業合作了“普那布林”專案,但是12月1日,FDA駁回了萬春藥業的創新藥物“普那布林”的上市申請。FDA認為這款藥的臨床研究資料不夠充分,並要求萬春藥業繼續開展相關臨床研究,以獲得充分的審批證據。因此,恆瑞醫藥對萬春藥業的投資可能“打了水漂”。
恆瑞醫藥的轉型或許是眾多醫藥企業的縮影,Me too時代過去,如何成為FIC,企業還在探索的路上。
雲南白藥:從股神到韭菜
今年三季報顯示,雲南白藥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期間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為-15.5億元,也就是所謂的“炒股浮虧15.5億元”。而2020年,其炒股浮盈金額為 26.18億元,一年間,從股神變成了韭菜。
對於公司炒股虧了15.5億的質疑,雲南白藥對外表示,入局證券投資是為了提升資金的使用效率,未來會逐步最佳化投資結構,也會逐步退出證券投資。
在資本市場上浮沉的雲南白藥,背後是主營業務增速放緩的痛點。近年來,雲南白藥扣非淨利潤增速已經遠遠低於其他可比中藥企業。今年,雲南白藥還因為因生產、銷售不符合經註冊產品技術要求的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被雲南省藥監局處罰。近日,又被挪威主權財富基金從政府養老基金全球基金投資名單上“除名”,原因是該公司有導致嚴重環境破壞的不可接受的風險。
老牌藥企雲南白藥進入多事之秋。
總體來看,對於上述十大痛苦公司乃至整個行業而言,痛苦的開端,也許是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