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相關的媒體訊息稱:2022年的歐洲年度長期航線合約,在近期已經拉開了談判簽約的帷幕,不少船公司表示:這次簽約和以往將會有很大的不同,過去的長期合同在條款約束上是比較寬鬆的,如今可能會打破這種現狀,加大長期合同的條款約束力度。
在價格的談判力度方面,船公司將佔有非常大的優勢,因為全球港口擁堵導致海運價格的快速暴漲和之前簽下的長期合約價格有相當明顯的差距。
根據上一年公佈出來的長期合約,每大箱(40尺櫃)運價根據簽署的貨量與運輸條件,運價僅在2000到4000美元之間,而今年的海運價格比之以往翻了數倍不止。
有船公司傳來訊息,這次長期合約在運價約定上可能會從之前提高2.5倍到5倍的價格,像赫伯羅特要求一簽就要三年,而且將可能拒絕中短期合約的簽署,馬士基則要求不簽定一般客戶的長期合約,並且對條款的約束也會加強。
根據最新簽約的訊息稱,2022年1月份簽約的長期歐線價格,普遍已經漲到了7000-10000美元一線。
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距,有業內人士解釋到:2021年的合約之所以會簽得那麼低,那是因為歐線運價是從2020年的11月中下旬才出現漲幅,在簽約談判的時候,海航運交易所公佈的貨櫃運費指數(SCFI),歐洲線每箱(20尺櫃)運價是1,140美元,每大箱約2000美元出頭,不過到了2021年1月8日,每箱運價已經漲到4,452美元,每大箱運價則超過8000美元!
對於這次漲價其實很多人都有相關的預期,因為在今年的10月份,馬士基就曾經表示:有些貨代公司透過倒賣大箱賺取差價,按合約船公司只收取4000美元的大箱,但是在市場上,貨代公司開出的價格卻是20000美元一個大箱,在價格上足足翻了有5倍不止。
這也是今年有不少船公司宣佈,可能會調整經營策略,未來可能會直接接受貨主的委託,不再經過貨代的原因,當然這種做法其實在2018年就已經有船公司在嘗試,但是效果都並不怎麼好,後期會不會有更新的經營模式,目前尚未可知。
至少從目前來看,歐線合約和美線那種一年一簽的合約將會有很大的不同,歐洲線有的合約是一季修正一次,也有半年或一年的合約,而且習慣籤價不籤量。
有船公司的負責人表示:看似船公司賺取了豐厚的利潤,其實在很多合約中,客戶達到一定的委託量,那麼船公司還必須返傭,實則利潤有很大一部分是要分出去的。
但是有很多貨代公司則表示了不同的意見,在簽約的時候,船公司不僅要挑客戶,而且對於中小型的客戶,一般是不簽約的,都是按市場價波動來自行訂艙,對於大客戶則要求籤2-3年的合約,每年的貨運量還要有嚴格的要求,達不到條件的話,合約規定第二年將會在原基礎上漲價。
但是目前終歸是船公司掌握了更大的話語權,船期也是會出現臨時變動的,中小客戶都只能被迫接受。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大客戶之所以願意和船公司簽署長期的合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希望自己可以掌握運輸成本的變動。
海運業界原本估計明年(2022年)歐洲線新長約運價漲幅大概在2到3倍,但是實際的簽約情況是現在最高漲幅已達5倍,遠超過市場預期。
業內人士認為:美國線在2021年長約運價水平明顯高於同期的歐洲線,運價漲幅估計不會像歐洲線那麼高,但是2022年合約價格漲幅可能也會超出市場預期。
無論是歐線還是美線,長期合約價格暴漲已經無法避免,2022年的海運價格可能還會隨之迎來巨震,那麼你是如何看待這次長期合約漲價的?
本文由一八供應鏈提供,有任何的意見或者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