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都是處於亞健康狀態,明明身體總感到不舒服,卻也查不出哪裡有問題。其實這種情況大多是脾虛引起的。脾胃乃是氣血生化之源,一旦脾胃受到了傷害,身體也會跟著遭殃。脾虛的一些典型症狀主要有氣短乏力、頭暈以及大便溏瀉等,此外不妨伸出舌頭看一下,它不僅能看出你的脾胃究竟虛不虛,還能看出你的脾虛到什麼階段了。
你是脾虛的哪個階段?
入門級脾氣虛:舌淡苔白,齒印明顯;
脾虛+陽虛的脾陽虛:舌淡苔白滑;
柔弱的寒溼困脾:舌淡苔白膩;
油膩的溼熱蘊脾:舌紅苔黃膩。
脾虛了,該怎麼辦?
脾氣虛
這是脾虛的“初級等級”,脾虛會導致脾胃功能減退,引起水液、津液運化異常,因而出現面色發黃、肌肉消瘦、疲倦無力、腹痛腹脹等症狀。
脾氣虛的症狀往往極難引起人們重視,但脾氣虛進一步發展,則會引起脾氣下陷,脾不統血等問題,嚴重的會導致脫肛、子宮脫垂等症狀。因此,脾氣虛一定要及時調理。
黃芪是調理脾氣虛的中藥之一,《本草備要》中記載黃芪“益元氣,溫三焦,壯脾胃”,可以用來緩解脾氣虛引起的腹痛、氣虛等問題。
脾陽虛
脾氣虛更進一步發展,就會出現脾陽虛。陽虛之人會感到身體寒冷,因此,脾陽虛的人會出現胃部冷痛的症狀。
脾胃寒涼,時間一長,就會出現腹瀉、四肢發冷、身形消瘦等表現。有些脾陽虛嚴重的患者,一吃寒涼的食物,胃部就會出現強烈的疼痛,以至於再也不敢碰冷飲。
調理脾陽虛,中醫常用菟絲子這味中藥。《本草匯言》中提到菟絲子的功效:“補腎養肝,溫脾助胃之藥也”,菟絲子既可以溫補,又不會燥熱,所以它脾虛可以補,寒可以溫,是調理脾陽虛的良藥。
脾虛久了,會寒溼困脾
當飲食不節,過食生冷,久居溼處的時間長了,溼邪困脾久了,傷了脾陽,運化無力,脾虛就“華麗”成為寒溼困脾。
典型症狀如脘腹痞悶,脹痛,噁心欲嘔,口中淡淡不渴,頭身困重,面色黃如煙薰,體胖,浮腫,小便不利。
寒溼困脾患者主要是由於氣血流通不暢所引起的手腳冰冷以及血液迴圈障礙等症狀。這種情況下,可以適當地吃一些補充氣血的中藥或者食物,比如說常見的枸杞,當歸等中藥都可以有效促進患者體內的血液迴圈,達到補充氣血調理身體的目的。
少食生冷寒涼食物(包括不合時令的水果,冰凍)海鮮,牛奶,多吃陳皮,砂仁,茯苓,豬苓,炒扁豆等;
還可艾灸中脘、神闕、天樞、腎俞、大腸俞、八髎、足三里、陽陵泉、豐隆。
脾胃溼熱
脾氣虛,一方面會引起脾胃虛弱,體內水液運化功能受損;水溼滯留,則會化成熱氣,進一步則形成溼熱。另一方面,由於溫邪容易傷脾,燥邪容易傷胃,脾溼胃熱,兩者結合起來,就變成了脾胃溼熱。
脾胃溼熱引起的症狀主要是嘴巴發苦、噁心嘔吐、舌苔黃膩,而有些人也會因為脾胃溼熱,出現溼疹等面板問題。
對於脾胃溼熱,中醫常用黃連進行調理。黃連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等功效,是調理脾胃溼熱的良藥。在飲食方面宜清淡,多吃新鮮瓜果蔬菜,少吃油炸、高糖的食物,少吃辣,不要暴飲暴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