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歲的許先生(化名),2年因“股骨頸骨折”在當地醫院進行了右髖關節置換術。術後髖部疼痛改善,行走功能改善。
3月前右髖部再次出現行走不適,活動行走時症狀加重,伴髖關節縮短。當地醫院就診拍片顯示:右髖人工關節髖臼鬆動,下沉。
為求進一步治療,他來到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求診。
入院後經過詳細檢查發現,右髖可見一長約15cm縱行手術疤痕。
髖關節縮短畸形,髖關節壓痛點位於腹股溝中點。雙下肢長度相差2cm。
關節外科劉萬軍主任介紹到,髖關節置換手術為股骨頭壞死,股骨頸骨折,成人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等,原本十分難治的骨科疾病帶來了治療的希望,但這也不是一勞永逸的手術。
隨著時間的推移,關節假體可能出現鬆動、感染和假體周圍骨折的情況,因而需要施行進一步的翻修手術。
考慮到許先生的年紀,手術存在一定風險。相對於常規初次置換術,由於手術造成軟組織瘢痕及骨質的缺損,髖關節翻修術在手術技術上更加複雜、困難,手術時間長且失血量多,而手術效果往往不及第一次手術。
這些特點使得對髖關節翻修技術要求高。在完善手術方案及術前檢查後,劉萬軍主任團隊為許先生成功取出右側髖關節假體並行假體翻修術。
術中取右髖後外側原切口,充分暴露關節假體後,見原假體鬆動。
取出原假體,使用髖臼磨處理髖臼,安裝已選好的假體。
然後處理股骨髓腔,並選用好的股骨柄置入固定,安裝股骨頭。復位。
術中出血500ml,予以輸血治療,手術順利。
術後老人疼痛感明顯減輕,關節功能逐步恢復中。
劉萬軍主任指出,許多因素會影響到人工髖關節的使用,其中材料工藝、手術技術、自身使用是關鍵。
首先是人工關節本身的質量好壞,包括假體設計理念、材料質量、製作工藝水平等。
其次,人工關節的使用壽命與醫生的技術水平和先進理念也有很大關係。
因此,選擇專業度高、經驗豐富、理念先進的醫生是術後效果的保證。
第三就是患者自身使用情況,不建議人工關節置換術後患者做劇烈的活動,對於肥胖患者也需減重。
另外就是要重視儘量避免暴力的意外事件發生。
人工髖關節翻修術
人工髖關節翻修術,就是做過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因為各種原因導致人工假體失效,需要進一步植入新的假體,重建髖關節結構,恢復關節功能的一種手術。
廣義來講翻修手術的適應證是指透過翻修手術可以解決的各種原因引起的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疼痛、功能障礙。它主要包括:無菌性鬆動、感染、反覆脫位、伴有假體鬆動的假體周圍骨折、假體斷裂、髖臼內襯嚴重磨損、進行性骨溶解、雙下肢嚴重不等長等,其中由於無菌性鬆動需行假體翻修手術的最為常見,佔目前髖關節翻修手術總量的60%~70%。有統計顯示翻修術目前已佔到髖關節置換手術的18%~25%。
如何保護人工髖關節?
1.術後早期嚴格遵循醫囑,按照醫師指導進行功能鍛鍊,避免深蹲、髖關節極度屈曲內旋等動作,預防術後早期脫位。
2.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避免重體力勞動以及劇烈運動,避免關節假體過度磨損,也要避免跌倒或暴力外傷導致假體周圍骨折或假體斷裂等。存在骨質疏鬆的患者,需要進行正規的抗骨質疏鬆治療。
3.細菌的血行性傳播是關節感染的重要原因,在關節置換手術後,若出現感冒發熱、咳嗽咳痰、牙疼、區域性組織紅腫等可疑細菌感染的症狀,請儘早到醫療機構就診,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治療,避免感染進一步擴散最終導致關節假體周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