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30./作者:竇文彬 楊永輝
編者按:古人稱“秦嶺七十二峪”,是比喻秦嶺的峪口眾多。秦嶺的峪口實則不止七十二個。秦嶺在陝西境內較有名氣的峪口有一百零三個,而且個個有它獨特的地理風貌和人文故事。我們通常所說的“秦嶺七十二峪”,實指“終南七十二峪。”終南特指秦嶺山脈的中段,“西起秦隴,東至藍田。另外,可能是因為“稠峪”和“峒峪”較小的原因,人們通常把它們算作一個峪。其實,終南山有七十三峪,加上另外三十個峪口,秦嶺在陝西境內較有名氣的峪口有一百零三個峪口。《神奇的秦嶺七十二峪系列》發表之後,得到廣大讀者的高度關注,受此鼓舞,我們將以《秦嶺陝西終南七十二峪以外的三十峪系列》為題,分篇介紹剩餘的三十個峪口,歡迎大家指導。
六、蒿岔峪——潼關縣境內
蒿岔峪位於安樂鄉東南2公里處,距潼關縣城約10公里,西接西潼峪,東連麻峪,南與洛南縣毗鄰,總面積26.8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45%。主峪道長約13公里,蒿岔峪河貫穿其中,峪口有水庫,峪內有大中小型金礦企業及蒿岔峪石料廠等多家企業。峪內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為休閒旅遊的絕佳去處。公交車可通至豆腐溝。
走出蒿岔峪口外,迎面即著名的十二連城--烽火臺。十二連城,北起禁溝與潼河交匯處,南至蒿岔峪口,古時築有烽火臺。烽火臺俗稱墩臺,位於禁溝西岸。烽火臺以土築成,方梯形,底邊長近11米,高近8米,夯層9~14釐米。始自秦嶺北麓,終抵黃河南岸,蒿岔峪一十二連城一烽火臺一禁溝,綿延百里,關中屏障,既是歷史上攻守酣戰的激烈戰場,也是最早就將秦嶺父親與黃河母親聯絡起來的大地兒女!
從蒿岔峪口南行,有三里店張喜溝:“三里”表路,“張喜”表人。據說張喜最早在該溝開荒種地,繁衍生息,故本峪即以人名。張喜溝之南,距峪口約2公星多為程家溝。張喜溝和程家溝均位於峪之右岸東側,與程家溝斜對面,位於西側左岸者為朱家溝,溝深近於1.5公里,因朱姓人家而名。從朱家溝南大約1公里,就到了蒿岔峪的深部--同時到了蒿岔峪真正的大分岔:東岔與西岔。“岔”者,分山也,在此卻是峪的一分為二也。
先表東岔。東岔人口在安樂鄉蒿岔峪內3.5公里處的兩岔口。蒿岔峪至此分東、西兩岔,居東一支稱為東岔。東岔長約6公里。入岔約2公里處又分為兩個小岔,兩側均有小溝道,是蒿岔峪東岔的一個分支。大槽溝在安樂鄉蒿岔峪東岔東側的一個小岔裡,小岔又分為兩支,東邊一支稱大槽溝,距蒿岔溝峪口7公里。大槽溝長約3公里,溝內長年有水。此溝在槽溝之東,較槽溝稍大,故名大槽溝。
再說西岔。西岔人口處在安樂鄉蒿岔峪內3.5公里處的兩岔口,蒿岔峪在此分為東、西兩岔,居西一支稱為西岔。西岔長約7公里。西岔內有許多小溝道,並住有農戶,是蒿岔峪的主岔。麻地溝在蒿岔峪西岔東側,王家坪對面,距蒿岔峪口5公里,溝長約1公里。此溝地勢開闊,多種苘麻,故名麻地溝。梁山溝在蒿岔峪西岔西側,豆腐溝口之南,距蒿岔溝峪口7公里,溝長近2公里。此溝最初屬梁姓所有,故名梁山溝。
甘斜窪在蒿岔峪西岔南段,距蒿岔峪7.3公里,長約2.5公里,是蒿岔峪西岔的末(南)段,長年有水。
(免責宣告:圖片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