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山西博物院
五千年華夏文明看山西,作為中原文化的主要發祥地和春秋戰國時期晉國的重要政治中心,山西地上地下的古代遺珍燦若星辰。而山西博物院,正是山西最大的文物徵集、收藏、保護、研究和展示中心。使山西博物院獨具魅力的,不僅僅是獨特新穎的建築造型,更是眾多價值連城的館藏文物。從史前文明到明清書畫,從夏商戰火到晉朝風雲山西博物院透過一件件精美的文物訴說著波瀾壯闊的歷史。
01
獸形觥
西周,高 29 釐米,長 30.5 釐米,2006年絳縣橫水墓地出土。方體,龍頭蓋,腹壁微曲。龍頭張口露齒,唇上飾蛇紋,蓋上飾龍紋和獸面紋,口沿以下飾花鳳鳥、長冠鳳鳥和彎角龍紋。觥體四壁和圈足分別飾內卷角大獸面和長冠鳳鳥,均以雷紋填地。主體花紋之上又以陰線刻花,形成三層花,豪華富麗。
02
豬尊
西周 ( 公元前 11 世紀—前 771 年 ),山西省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 113 號墓出土,高 22.4 釐米,長 39 釐米。盛酒器,出土於晉侯燮父夫人墓。器作豬形,豬嘴凸出,嘴角獠牙外露,雙耳斜聳,形體肥碩,腹部中空,四足粗壯,尾巴上翹,背脊有鬃毛,背部有圓形開口並附蓋。蓋面裝飾目雷紋一週,腹部兩側均有圓形凸起,裝飾火紋和獸體變形紋。此器部件功能配置合理,形像生動而傳神,堪稱精美異常的青銅藝術珍品。
03
刖人守囿青銅挽車
1989 年山西聞喜上郭村西周墓地出土。春秋時期的金屬器,廂式六輪車。車廂頂有蓋可啟,蹲猴形蓋鈕,四角各立一隻可轉動的鳥。前有帶活動插銷的車門,門旁立一刖人 ( 砍掉左腳的犯人 )。車廂四角和側面正中有伏獸。兩小輪被伏虎抱於腹中。整器 ( 似為“域養禽獸”的囿苑 ) 有 14 種鳥獸形象,與《周禮》“刖人使守囿”的記載相吻合。全車能轉動部位 15 處,構思奇特,製作精巧,十分罕見。
04
銅犧立人擎盤
戰國時期,高 14.5 釐米,長 18 釐米,盤徑 14 釐米,重 1.38 公斤。1965 年長治市分水嶺出土。盤為圓形,侈口,平底,下接支柱,可以靈活轉動,盤底以鏤空蟠虺紋裝飾。犧牲體肥碩,面部表情溫順,雙目圓睜,長吻大耳,四足短而粗壯,站立平穩,牲背上站立一人,面目清秀,束髮垂脊,身穿右衽長袍,雙臂前伸,手握盤柱。“犧”是古代祭祀所用牲畜的稱謂。該器的功能尚待進一步研究。
05
鎮館之寶 晉侯鳥尊
西周 ( 公元前 11 世紀—前 771 年 ),山西省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 114 號墓出土。高 39 釐米,長 30.5 釐米,寬 17.5 釐米。鳥與象,是西周時期最流行的肖形裝飾,尤為晉人所鍾愛。大鳥回眸,小鳥偎依,巨象縮首,構思奇特,想象卓絕,華美的造型藝術和精巧的實用功能,完美組合於此尊,使之成為中國青銅藝術中罕見的珍品。鳥尊銘“晉侯作向太室寶尊彝”,表明這是晉侯宗廟祭祀的禮器。《周禮》曾記載宗廟禮器有“六尊六彝”,“鳥彝”即為其中之一。這件國寶的主人就是改唐為晉的第一代晉侯——燮父。
作為三晉文化的傳承者、墾拓者、引導者,山西博物院的基本陳列以“晉魂”為主題,它緊緊抓住山西曆史文化長河中的“亮點”重點展示,由《文明搖籃》《夏商蹤跡》《晉國霸業》《民族熔爐》《佛風遺韻》《戲曲故鄉》《明清晉商》等 7 個歷史專題和《土木華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圓世界》《瓷苑藝葩》等 5 個藝術專題構成,打破傳統陳列模式,以物代史,史物結合,形成了內涵豐富、具有鮮明個性的陳列風格。山西博物院總投資近 4 億元人民幣,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山西省投資規模最大的文化基礎設施,也是一座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
圖 | 文 白英
以上節選自旅遊世界2021年12月刊
旅遊 · 欣賞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