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旅行成為我生活的重要部分。除參與他人組織的各項活動外,從2018年開始,我也組織或協助組織了一些自由行,從中深感途中忍耐與寬容的重要性。
如十人清江之旅(4天)、八人川西之旅(16天)、神農架之旅(4天);六人霞浦之旅(一週);四人貴州之旅(12天);川、滇、渝之旅(12天);三人巴黎、西班牙,葡萄牙之行(22天),及兩人溫湯行(一個月),行程幾萬公里。
其中最難忘的是:2019年10月10日,我們從武漢包車出發的16天8人高中同學川西行。
這次組織對我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從聯絡司機,落實人員,開行前會,到在旅遊達人鼎立相助下,第一次做詳細攻略。
好友拿出初步方案後,我又兼顧各人需求,儘量將沿線景點一網打盡,做了幾次修改。舉著放大鏡,將臥室牆上的中國地圖都掘破了。
一想到能與近40年重點學校的老同學一同出遊,就興奮不已,盲目樂觀。
事實上,離校後,大家各忙各的,大多數接觸不多,只是幾年有一次聚會,也沒有超過兩天的同行。突然要在風雲變幻的茫茫高原上玩十幾天,矛盾可想而知,困難也不期而遇。
現在想來,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其成長環境、思考方式、消費觀念、性格喜好等各不相同,如果沒有長期相處與打磨,又怎能步調一致?
好在磨和9天后,都能善解人意,相互包容、達成共識,最終以留下滿滿地回憶結束旅行。
最令我感動的是:一戶外徒步已十餘年視力不好個頭不高的閨蜜,每天揹著長槍短炮,為大家不辭辛勞地照相,晚上還要幫我查詢次日線路,因有少數同學高反或天氣因素,往往需調整行程與住宿地。
而當她出現高反時,則一聲不吭,泡個腳睡覺,不給任何人添麻煩。見到不盡人意的事,也從不怨天尤人。
當我投去讚許的目光時,她則會心一笑:“這是徒步人所具備的基本素養——互相關照、相互理解、不給別人添亂……
的確,只有求大同、存小異,常懷感激之情,包容之心,在任何不平或不滿面前,先以謙虛的態度想到彼此的緣分,再以喜悅的心情、熱情的態度善待對方,才能共享詩與遠方……
我們在離開俄亞大村前往盧沽湖時,正遇上沿途修路,山路崎嶇不平、泥濘低窪,兩邊懸崖峭壁、崇山峻嶺, 有時我們不得不下來行走,有時又須坐在車上,驚現車輪在已裂開的水泥路上的懸崖絕壁上行走。
此時,每個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只有年過花甲的劉司機,嫻熟地全神貫注地緊握方向盤,將我們帶出險境中,安全抵達目的地。
儘管如此,同學們並沒有抱怨我選擇的線路,感謝他們的忍耐與寬容。
旅行中的另一件事也令我感動。
那是 2019年1月,我們仨閨蜜去巴黎自由行,在市中心租了一室一廳的旋轉式步梯房。原本計劃客廳中一人睡沙發床,兩人睡臥室1.3米的床。
住了兩晚,因客廳在馬路旁,晚上摩托車的尖叫聲震耳欲聾,睡眠質量較好的閨蜜也無法入眠。
不得已,我們只有把臥室門拆了,將沙發勉強塞進只能放一張床的房間,一閨蜜就將身體捲縮在沙發上,頭和腳擱在沙發兩端,頭部還常常被我們上衛生間撞來撞去,就這樣忍耐了半個月。若換著我,一天也睡不著。
一路走來,有歡歌笑語,有互助互愛,有安慰與鼓勵、也有不理解的委屈及淚水……最終都收穫了謝謝、對不起,不虛此行的觸動與感動!
也更感悟著名主持人敬一丹的一段話:“人的一生要走過多少路,才能確定前行的方向;在路上要遇見多少人,才能知道與誰同行。”
未來,我將繼續保有忍耐與寬容之心,抵達詩與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