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毛主席對中國現代史留下了巨大深遠的影響一樣,在中國書法藝術的殿堂裡,他也為中國人民留下了無比珍貴的財富。
從韶山時期的樸實無華,到長沙時期的儒雅厚重,再到南征北戰時期的氣勢磅礴,直至最終獨創一格,自成一家——毛主席的書法至晚年時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他的狂草被人稱為龍飛鳳舞的“毛體”,可與中國歷史上的“草聖”張旭、懷素相媲美。
從毛主席東傳世的大量書法手跡來看,他的書法創作,大致經歷了五個時期。
苦練基本功時期(1902至1919)
1902年,8歲的毛澤東被父親送進私塾,開始接受國學啟蒙。在六年的私塾學習中,毛澤東由填紅到臨摹歐陽詢、錢南園的書法。從這一時期他留在《詩經》、《論語》封面上的墨跡可以看出,毛澤東最早的書法是非常工整秀穆的。
1913年至1918年,毛澤東進入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習。
毛澤東這一期的書法代表作有:
一、1915年夏,讀《明恥篇》後的批語:
“五月七日,民國奇恥,何以報仇,在我學子。”
1915年5月7日下午三時,日本政府以解決中日之間的“懸案”為由,向袁世凱民國政府發出最後通牒,限5月9日下午六時前答覆是否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條”。兩天後,袁世凱政府接受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訊息傳出後,舉國悲慟。全國學子紛紛集會演說,抗議日本的強暴、政府的孱弱。湖南第一師範的學生集資編印揭露日本侵略中國的文章和資料,題為《明恥篇》。
毛澤東仔細閱讀並寫下批語。在封面上,他義憤填膺的寫下了這十六個字:“五月七日,民國奇恥,何以報仇,在我學子。”這十六個字用莊嚴厚重的顏體寫成,字型拉長,帶了行書特點。四字一列,正好排成一個方矩陣形。十六個字有避有讓、相承相就,看上去統一和諧,氣韻生動,線條果敢,對比強烈。全面體現了一位愛國青年對簽訂“二十一條”賣國條約的嚴正抗議,反映了青年毛澤東的拳拳報國之心。
二、1918年,工人夜校的“夜學日誌”。
這四個字字形扁寬,筆法簡古,明顯受到魏碑的影響。
書法探索時期(1920至1937)
這一時期,毛澤東的人生髮生了巨大變化,由一個身無分文的青年學子,在轟轟烈烈的革命血火中,逐步成長為中國革命的傑出領袖。這一時期,毛澤東在書法藝術上也在不斷探索,不斷進步,不斷創新。
這一期的代表作有:
1937年,為抗大二期畢業生的題詞:
“勇敢、堅定、沉著。向鬥爭中學習。為民族解放事業隨時準備犧牲自己的一切!”
該題詞行書體,分為五行,字形左斜,骨丰神足。首行“勇敢、堅定、沉著”六個字筆力雄厚,險而不危。後面四行錯落變化,充滿動感。這一時期,毛主席的書法已走出碑帖,開始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毛體”特徵已初見端倪。
書風形成時期(1938至1949)
在這一時期,毛主席率領中共和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他的書法,也在大風大浪的淘漉中,在戰火硝煙中錘鍊中,逐漸形成了獨立鰲頭的風貌。
這一期的代表作有:
一、1938年,毛主席為一次青年工作會議的題詞:
“努力前進,打日本,救中國”
正文三句十個字,一句一行;落款“毛澤東”三個字緊隨第三行之側,撐起整個幅面。字距密集,和而不犯,蘊含動感。正文十個字是毛主席在飽經槍林彈雨的洗禮之後,懷著精忠報國、勇猛抗敵的激情寫下的,因而帶有雄健之風、蒼豪之氣。這樣的書法傑作,是那些呆在書齋裡的書法家不可能寫出來的。
二、1942年,為《八路軍軍政雜誌》創刊三週年的題詞:
“準備反攻”
四個字縱軸垂直,字形拉長,對比強烈。這四個字雖是一個單行矩陣,卻極具動感,峻拔外露,雄健內含,彷彿積聚著無窮力量,鼓舞人們準備戰鬥。
三、1945年,手書《沁園春·雪》。
這首詞是毛主席詩詞的代表作,他很喜歡這首詞,曾多次書寫,其中,以他1945年去重慶談判時寫下的最具代表性。當時,毛主席手書的這一篇詞,震動了山城重慶,也震動了全國各界人士。
這首詞豪邁奔放,氣勢磅礴,而這篇書法也是難得的佳作。此幅用行楷寫成,雄峻超逸,豪氣吞海,其強勁的線條、獨特的結體方式、奔放強健的氣勢,都極具藝術魅力,觀後令人驚心動魄、胸襟大開。
總的來說,毛主席這一時期書作的風格是骨氣洞達,豪邁超逸,字勢右斜,左伸右收,方筆側鋒,長槍大戟。
書風深化時期(1950至1960)
這一時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第一個十年。這一時期的毛主席年過花甲,但他胸納萬有,精力過人。這一時期是毛篆書在書法上的黃金時期,他博採眾長,縱情揮灑,在中國書法史上樹立起一座豐碑。
毛主席這一期的代表作有:
一、1955年,為武漢人民戰勝1954年洪水的題詞:
“慶賀武漢人民戰勝了一九五四年的洪水,還要準備戰勝今後可能發生的同樣嚴重的洪水。”
這幅書作氣勢恢宏,神采照人,在毛主席的書法歷程中是一篇突變性的撼人之作。雖然字的結體仍保持了以斜求正的方式,但字的底線明顯發生了逆轉。長槍大戟的大撇沒有了,這就為草書的用筆和結體做好了鋪墊。
二、1957年,手書《蝶戀花·答李淑一》。
這幅字以情縱筆,是毛主席的書法精品。這首詞是毛主席於1957年上半年所作,5月份書寫的。自己抄錄自己的詞不可謂不熟,但他在書寫中卻出現了以前不曾有的錯字、漏字和重句的現象,顯示了內心的不平靜。此時的毛主席已經六十開外,但每當他想起與楊開慧之間刻骨銘心的感情,就有千惆萬緒直湧心底,以致於筆下也抑揚頓挫,波瀾起伏。
三、1960年,為中共中央辦公廳人員題寫橫幅:
“艱苦樸素”。
這幅字意態從容,用筆精到,顯示毛主席的書法已經十分純熟,是毛主席題詞中的精品。毛主席一生追求艱苦樸素的作風,他為身邊的工作人員寫下這個題詞,其用心當是十分嚴肅認真的。
毛主席這一時期的書風,在豪邁的氣勢之中,增加了靈動峻拔、雄強老辣,字勢由險絕復歸平正。
登峰造極時期(1961至1966)
這一時期的毛主席七十歲上下,人書俱老,他的書法造詣登峰造極,一年一個面貌,篇篇珠璣。
這一期的代表作有:
一、1962年,手書《七律·長征》。
這幅書法遒勁俊美,超逸豪邁,是毛主席草書的代表作。它被印在各種器物上,傳遍大江南北,享譽海內外。
二、1963年,手書《滿江紅·和郭沫若》。
這幅一百個字的橫幅手卷分為31行,筆法時而平穩、明亮,時而跌宕、晦暗。久觀此卷,猶如臨江觀濤,波浪頻湧,高峰疊起。毛主席的豐富感情盡湧筆底。
三、1963年,為雷鋒題詞:
“向雷鋒同志學習”。
正文七個字,分為兩行,中間留有大片空白,使人覺得空闊而高遠。這個題詞面世後,書法界極為震動。這幅作品,標誌著毛主席的書法已走大草,是他書法的一個里程碑。
這一時期,毛主席在中國書法的藝術之巔——草書的殿堂裡遊目騁懷,筆走龍蛇,縱橫馳奔,只求意足,不見字形。從此,毛主席的書法進入了出神入化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