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悠然閱讀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曾評價三島由紀夫是“三百年難遇的天才”。這位在日本文壇有著舉足輕重地位、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作家無疑對當時初露鋒芒的三島由紀夫給予了極高的讚譽。
三島由紀夫是一位高產作家。從十六歲初涉文壇到四十五歲結束生命,不足三十年的時間裡,三島由紀夫創作有21部長篇小說,80餘篇短篇小說,33個劇本以及大量散文。而作家、記者、電影製作人、演員等諸多身份更是為三島由紀夫的一生增添了一抹神奇的色彩。
前幾日,出差途中讀完了三島由紀夫自傳性長篇散文《太陽與鐵》。坦白講,《太陽與鐵》讀起來並不輕鬆,三島由紀夫在文章中大量象徵性的語言描述、內在自我的深入探討是需要沉靜下來細緻品讀的。三島由紀夫說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兩種呼喚,一種是來自內在的呼喚,另一種是從外在傳來的呼喚,而《太陽與鐵》則可以看作是作者三島由紀夫兩種呼喚的遙相應和。
從少年時代敵視太陽到青年時代與太陽握手言和,從熱愛黑暗的室內到甘願被太陽打上種族成員的烙印,三島由紀夫逐漸將內在自我釋放,最終實現了精神與肉體的高度融合。
《太陽與鐵》中,三島由紀夫將我自比為房屋,將肉體比如圍繞著房屋的果園,太陽與鐵則是我努力耕耘果園的兩個動力——多虧太陽與鐵的賜予,我學會了一門外語,懂得了肉體的語言。三島由紀夫文字傳遞出的是複雜的美學觀念,一方面,三島由紀夫崇尚肌肉感觀美;另一方面,三島由紀夫熱愛雕刻想象美。
三島由紀夫如詩般優美的語言打動人心,但作品中隱晦的比喻手法卻令讀者難以觸及作者文字背後的深意,閱讀過程中不自主產生的遊離於文字之外的無力感偶爾會令我生出放棄閱讀的念頭。然而,三島由紀夫文字間傳遞出的感觀細膩又很快將我拉回到作品之中,比如這一段——在通風良好的窗邊冷卻因鍛鍊而發熱的肌肉,汗珠消退涼意掠過的瞬間讓我(三島由紀夫)感受到了一股透明的力量。
三島由紀夫崇尚日本傳統武士道精神,曾有過一段短暫的軍旅生涯。軍隊訓練令三島由紀夫肌肉疼痛的同時也給三島由紀夫帶來充盈的幸福感,在這一段時間中,三島由紀夫感受到“我”從我的自我意識中解放出來,也領悟到若要自我證明,必得先自我破壞。
應該說,《太陽與鐵》是帶有哲學思辨氣息的長篇散文,三島由紀夫對內心矛盾的展現與剖析,對自我信念的追逐與嚮往是勇敢的、是悲壯的。
較之《太陽與鐵》,書中收錄的三島由紀夫文學回憶錄《我青春遍歷的時代》讀起來要順暢許多。三島由紀夫在文中坦言自己對太宰治的不喜,認為太宰治是刻意把我欲隱藏的部分暴露出來的那種型別的作家,並且對於太宰治頗具盛讚的《斜陽》很有些不以為然。
三島由紀夫回憶自己以笨拙、欲言又止的口氣說出“我不喜歡太宰治先生的文學作品”那一段章節讀來非常有趣,兩位作家的第一次碰面竟如此率真是我始料未及的。《我青春遍歷的時代》書至三島由紀夫二十七歲,從十七歲到二十六歲十年間的文學歷程被三島由紀夫稱之為諸多坎坷的心路歷程。
如果你手中正握著這本《太陽與鐵》,而你又是第一次閱讀三島由紀夫的文字,推薦你從後一篇《我青春遍歷的時代》開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