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知府無知嫌畫陋,沈周弄畫戲知府
明代著名畫家沈周畫了幅《五馬行春圖》送給一位知府,以此頌揚他(古代太守以五馬駕車,故“五馬”成為太守的代稱。明代時,太守改稱知府。古代地方官春耕時都要下鄉,表示關心民生,勸農耕作,稱“行春")。
知府見了,不但不高興,反而發怒道:“我這樣的堂堂知府,難道連個隨從都沒有?“
沈周知道他鄙俗不堪,於是另外畫了一幅有隨從的送給他,並戲弄他道:“可惜畫紙太短,前面只畫了三對儀仗。“
知府這才高興道:“差不多也夠了。”(本文摘編自《古今談概》)
02、無詩才自感有才,不押韻反說押韻
明嘉靖年間,有位織造太監在杭州收稅徵款,卻難以收上來,作詩一首表達自己的心情:
朝廷差我到蘇州,府縣官員不理咱。
有朝一日朝京去,人生何處不相逢。
詩句既俚俗,又不押韻。有位地方官想奉承他,於是讚道:“好詩!”
織造太監謙虛地答道:“雖然算不上什麼好詩,韻卻是押得不錯的。”(本文摘編自《古今談概》)
03、汪道昆孤陋寡聞,眾朋友婉而能諷
明嘉靖時,一日,汪道昆與朋友姜寶等相聚千武漢,宴會於黃鶴樓。汪道昆舉杯朗朗說道:“四川人比如像蘇軾,文章一字不通。這種秀才,應該給他個劣等。”
眾人十分驚訝,知道他把蘇軾當成明代人了。姜寶也不好意思說他,只是敷衍他而已。
幾日後,在送別宴會上,汪道昆又大言不慚地說起同樣的話,姜寶忍不住,笑道:“我問過四川的官員,秀才中不見蘇軾其人,想來是臨近考試害怕,躲避了!”眾人鬨堂大笑,汪道昆仍不以為恥。(本文摘編自《列朝詩集小傳》丁集)
04、大文人邀請看戲,小縣令虛驚一場
王世貞痛恨大奸臣嚴嵩父子,特作《鳴鳳記》傳奇以抨擊之。後來有一次,王世貞邀縣令看此劇。
縣令起先不知內容,一見是鞭笞當代權貴嚴氏父子的,且寫得如此尖銳,大驚失色,急忙想離席而逃。
王世貞見狀,從容拿出朝廷文告給縣令看,告訴他道:“嚴氏父子已倒臺了!”縣令這才安下心來看戲。(本文摘編自《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