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即將過去,在這一年的時間裡,“膝上型電腦”的發展速度確實超出了我的預期,由於疫情的影響,膝上型電腦市場需求激增,在這個陳舊且競爭激烈到不能再激烈的賽道中,各個廠商都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市場的需求倒逼廠商創新,在略顯陳舊的產業中可能並不太常見。
1、肉眼可見的效能增長
我們暫且不去討論究竟是何種原因導致了這個情況,因為要考慮的因素實在有點多,總之,膝上型電腦的效能在今年進入了快速上升的軌道。
英特爾在標壓處理器上響應了AMD的核心大戰,加之十一代酷睿移動端10nm工藝全覆蓋,再現i5秒i7的隔級吊打。英特爾和AMD也都補齊了各自的短板,英特爾多核強了,AMD單核也趕上了,你說誰強誰弱,比之前更難說了。
相比於之前移動端處理器只有TDP 15W和TDP 45W之分,還多出了TDP為35W的處理器,這點我後面會提到。
在面向輕薄本的低壓處理器上,不僅CPU的效能提升明顯,核顯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記憶體頻率的上漲、雙通道16GB成為標配再加上最佳化的不斷提高,AMD的Vega核顯效能穩步提升,已經可以滿足輕度的網遊娛樂;英特爾這邊搗鼓出了全新的Xe,並且實裝到了11代酷睿之中,高規格的96Eu理論效能更是比肩Nvidia的MX 350獨顯,這讓Nvidia可坐不住了,本來可以安心慢慢擠牙膏的MX系列一下出了個和GTX 1650同核心的MX 450,搭配上最新的處理器,在一臺效能調校出色的產品中,輕薄本也能流暢吃雞了!
筆電的效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長,對於消費者來說肯定是一個好事兒,畢竟買到了效能更強的東西,但這對於我這種總想嚐鮮的人來說,我的錢包那可就...反正沒錢,眼饞吧就。
2、35W,英特爾沒打好的小算盤
膝上型電腦這個東西不論如何發展,它的方向始終只有一個:機身做輕、做薄、體積減小,同時效能也要越來越強。
誠然,為了不同的需求,有很多優秀的產品並沒有依照這個方向去做的,而以目前的技術水平來看,AMD推出的HS系列處理器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解決方案,35W是一個非常討巧的設計,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機身內部的散熱壓力,而CPU的效能並沒有太大的損耗,搭配上一塊高效能的獨立顯示卡,雖然效能表現絕對不如正經的遊戲本,但是比傳統的輕薄本可強太多了。
這兩年,以輕薄和高效能為主要特色的“高效能輕薄本”如雨後春筍一般湧出,最先一批進入到消費者眼簾的絕對是ROG的幻系列,比如說去年4800HS/4900HS+GTX 1660Ti/RTX 2060的幻14,小尺寸超便攜還有如此的硬體,說實話讓我這個窮人動了想買ROG的念頭,還有今年的幻13,我要不是沒錢,我買它5臺!
可AMD的HS系列處理器是由ROG和AMD共同設計研發的,是ROG獨佔,這麼好的東西咋會隨便給別的人使,於是英特爾瞧準了這個市場,在十一代酷睿釋出時還推出了H35系列標壓處理器,意圖非常明顯了,想吃掉這一細分市場的份額,畢竟除了ROG還有那麼多廠商呢,可從當下的情況來看,英特爾這個小算盤沒成功。
當前大多數高效能輕薄本大多還是採用了TDP為45W的處理器,並且也沒有上到小尺寸螢幕,這與英特爾H35處理器效能太過羸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高效能輕薄本作為新興產品,本身就需要研發新的模具和新的設計,所以先拋開使用什麼硬體不談,本身的成本肯定就比較高了,售價絕對降不下來,這也是為什麼這類筆記本價格比較高的原因之一,與此同時,高效能輕薄本的目標使用者多為設計師群體或者有便攜需求的遊戲玩家,英特爾H35處理器全是4核心8執行緒的,本身就不會便宜的定價,加上效能再弱,廠商和消費者也不是傻子,它不好賣,消費者也不會買,所以我們看到,H35處理器打出標壓的稱號和定位,但並沒有出現在它應該出現的機型之上,而是運用到了很多效能調校較好的輕薄本中,可4核心8執行緒從核心數量上依然被6核心或者8核心的銳龍低壓U壓了一頭,H35的地位非常尷尬,相信很多廠商也都是恨鐵不成鋼。
3、高效能輕薄本進入上升通道
隨著筆電效能的節節攀升以及消費者對筆電需求的增大,高效能輕薄本這一細分市場逐漸火熱是必然趨勢。
之前不管是設計類工作者還是遊戲玩家,很多人都認為術業有專攻,桌上型電腦和膝上型電腦的界限非常明確,我上班工作,經常出差,可以用膝上型電腦,但是當打遊戲或者做渲染、做影片時我就要用桌上型電腦了。
這種想法大多是由於膝上型電腦的效能不足所導致的,但在底層效能已經提升非常大的今天,移動端的硬體效能表現已然過關。另外,膝上型電腦越來越多的成為剛需,從真金白銀方面考慮,購買一臺價效比很高的輕薄本也要5000塊,再組裝臺臺式機,加起來至少要10000出頭,而這個價位的桌上型電腦效能一定和筆記本有特別大的差別嗎?如果差別不大,購買一臺高效能筆記本,辦公能用,效能也好,花的錢還少了,何樂而不為。另外,全球的晶片短缺導致桌上型電腦配件溢價過高,裝機成本陡增,筆記本市場雖也多少受到了影響,但總歸沒有太過於離譜。
效能提升+剛需筆記本還能一機多用+DIY主機成本過高,使得有便攜屬性的高效能筆記本漸漸多了起來,消費者的觀念還需要培養,對於這類產品,筆者有著極大的興趣,並且有理由相信這一細分市場將後勁十足。
4、顯示卡功耗、獨顯直連,選購機型有點懵
來到RTX 30系顯示卡之後,Nvidia淡化了Max-Q和Max-P的概念,轉而要求筆記本廠商要標註出GPU的功耗。
這是一件好事,相比於一個代名詞,我認為直接顯示功耗更能夠讓消費者更為直觀的瞭解這臺電腦在圖形處理方面的效能。另外不少廠商的不少機型都支援了獨顯直連的功能,遊戲效能表現會更為出色。
但是對與小白使用者來講,瞭解一下產品具體型號、規格、定位就已經比較困難了,還有這個功耗那個功耗,獨顯直連什麼意思?能有什麼樣的提升,具體效能有多少差距,一頭霧水。在標註功耗這個問題上,很多滿功耗的產品當然很願意標註出來自己是滿血版,而不少非滿功耗的產品並沒有標註出來,這就又增大了消費者在選購時需要蒐集的資訊量。
雖然這是一件好事,也代表了膝上型電腦這一產業在向前發展,但我們可能需要一個更完善的機制、更明確的標準、更簡單的方法去展現膝上型電腦的在這方面的表現。
5、核心硬體玩不出花兒,角力螢幕!
前面已經講過了,筆記本廠商在面對這一波市場需求的增長需要的是創新,需要的是脫穎而出,在CPU、GPU、記憶體方面已經玩不出什麼花活了,螢幕成為了眾廠商角力的焦點。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膝上型電腦從低色域轉變到高色域、低解析度轉變到1080P有多TNND費勁,在消費者呼聲很高的情況下,眾廠商依然是視而不見,而這兩年,高色域已經不能拿來說事了,什麼16:10、高解析度、高重新整理率、HDR認證、各種護眼認證,哪怕是個4000、5000的低價位機型,也反正就往上堆,甚至有大量OLED螢幕的機型出現。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我們急完了,該廠商們急了,廠家們的廝鬥,算是好事兒吧。
6、新品層出不窮,新入局者何去何從
為了保證自身的品牌熱度,各廠家是不斷的推陳出新,可能很長時間以來都沒有見過這種場景了,我們隨便舉個例子,比如說目前筆電行業的頭部品牌聯想。單小新產品線,之前就只有小新Pro 13、小新Air 14、小新Air 15等幾款產品且可選的配置版本比較單一,今年是在此基礎上加入了什麼Plus版本、Pro 16這種標壓+RTX顯示卡的機型,配置選擇也變得極其豐富,各種銳龍版、酷睿版、標壓版、獨顯版,想買個筆記本真能挑花了眼。
面對上升趨勢如此旺盛的筆電市場,也有一些新入局者想來分一杯羹,比如說板卡大廠七彩虹,網際網路品牌Realme,都推出了旗下的筆記本產品,機型的亮點還是有的,但多少都有點雷聲大雨點小,後勁不足,希望他們能夠繼續深耕下去,畢竟這個賽道上的老玩家們資格真的夠老,想要取得一定的成績肯定要付出更多,就看他們能否真正的想玩下去了。
7、展望2022
在這裡簡單說了說2021年這一年以來膝上型電腦市場給我留下的印象,最後,也展望一下2022年的筆電市場。
筆記本的需求已經逐步放緩,但是創新我認為不會大幅度放緩,晶片效能肯定將再一次有所突破,AMD、Nvidia、Intel這三家上游供應商已經廝殺了起來,處理器方面,AMD剛剛在筆電市場站穩腳跟,Intel十二代酷睿就來了一波王炸,AMD將會拿出6nm的Zen3+暫作回應;顯示卡方面,AMD持續佈局獨立顯示卡,意欲透過3A平臺撬動遊戲本市場,Nvidia憑藉著多年來的市場份額穩紮穩打,而Intel的新品Arc Alchemist獨顯虎視眈眈,Intel的Xe和AMD即將推出的RDNA 2核顯將會對輕薄本市場中一家獨大的Nvidia MX造成相當大的殺傷。
I/A/N都這樣了,底下的各廠商那還不得更熱鬧,2022,我們拭目以待!
(784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