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吃魚嗎?作為我們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食,魚肉一直很受人們的歡迎。魚肉肉質鮮嫩,營養豐富,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
近日,有研究還發現,經常吃魚,或能降低全因死亡風險。
一、每週食用魚類4-6份,或能降低15%死亡風險
一項由中山大學、廣州市第十二醫院等機構聯合,發表在《歐洲臨床營養學雜誌》的研究指出,每週吃4-6份、每份50g魚類,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臟病發生風險和全因死亡風險。
研究人員納入了廣州生物樣本庫佇列研究中18215名平均年齡60歲以上的受試者資料,透過問卷,對他們的健康程度、生活方式、病史、家族史和每週各類食物的食用量等資訊進行了調查。其中,每週食用不同食物包括37種常見魚類、牛奶、堅果、蔬菜、水果等。
隨訪11年後,研究人員收集了受試者的死亡情況和死亡原因,資料顯示,從魚類的食用頻率來看,受試者中有24%的人每週食用魚類0-3份,有26%的人每週食用魚類4-6份,有23%的人每週食用魚類7-10份,有27%的人每週食用魚類11份及以上。
從發生疾病和死亡數來看,有2697名受試者死亡,其中917名死於缺血性心臟病和中風等心血管疾病。
經過分析,研究人員得出如下結論:
- 每週食用魚類4-6份或7-10份可以降低死亡風險,其中每週食用魚類4-6份與死亡風險降低明顯關聯,每週食用魚類11份及以上與死亡風險降低沒有明顯關聯。
- 與每週食用魚類0-3份的受試者相比,每週食用魚類4-6份的受試者,全因、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臟病、中風、缺血性中風、出血性中風的死亡風險分別降低15%、23%、20%、25%、25%、39%。
- 與每週食用魚類0-3份的受試者相比,每週食用魚類7-10份的受試者,全因、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臟病、中風、缺血性中風、出血性中風的死亡風險分別降低8%、13%、22%、7%、10%、34%。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在每週食用魚類3-4份的受試者中,女性的死亡風險降低比男性明顯。
對於研究結果,研究人員解釋,魚類中含有的多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D和硒等營養物質起了重要的作用,透過保護心血管,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進一步降低全因死亡風險。至於為什麼女性食用魚類獲益更加明顯,可能是因為女效能夠更好地將α-亞麻酸轉為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二、長期吃魚,身體可能收穫4個好處
魚類營養豐富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研究發現,魚類中含有優質蛋白、維生素D、硒、ω-3脂肪酸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營養物質。
長期適當吃魚,身體或許會收穫以下好處:
1、保護視力
湖南省腫瘤醫院營養科主任醫師胡小翠認為,魚類特別是深海魚,富含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如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EPA(二十碳五烯酸)等,對視網膜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如果每週適當吃1-2次魚肉,對保護視力有積極作用。
2、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
《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的一項研究顯示,攝入越多的二十碳五烯酸(EPA),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越低。而魚肉中就含有豐富的ω-3脂肪酸,EPA是ω-3脂肪酸的主要成分之一,這些物質可以幫助降低血液粘稠度,促進血液迴圈,減緩血管硬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腦血栓、心梗、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3、幫助預防老年痴呆
據日本JPHC研究所長達數年的研究發現,喜歡吃魚的人群,15年後患老年痴呆症的風險可以下降61%。究其原因,與魚肉中富含的DHA(二十二碳六烯酸)有關。
DHA主要存在於人體的腦部、視網膜及神經中,而老年痴呆患者其血液當中DHA的含量平均比正常人少30%~40%。因此,適當攝入魚肉,可以補充DHA,保證神經系統發育過程中的養分充足,幫助預防老年痴呆,
4、或能降低患抑鬱症發病風險
一項發表在《流行病學和公共衛生》雜誌上的研究表明,日常食用魚肉較多的人相比其他人群,或能降低17%的抑鬱症發病風險。
該項研究由青島大學醫學院團隊完成,研究人員對超過15萬人的健康資料進行梳理後得出此結論,相關專家解釋,抑鬱症患者大腦中的血清胺含量較低,缺乏多巴胺容易增加抑鬱症患病風險。而魚肉中富含的ω-3不飽和脂肪酸或能幫助大腦中多巴胺和血清胺水平的提升,由此降低抑鬱風險。
三、吃魚時有3個注意事項
魚的種類有很多,魚肉的吃法也有很多,怎麼吃,才對健康最有益呢?在此提醒大家,吃魚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件事:
1、少吃生魚片
有的人喜歡吃生魚片,出於寄生蟲的考慮,還是建議少吃為妙。淡水魚中,普遍存在一種叫肝吸蟲的寄生蟲,寄生在人體後容易損傷肝臟,引發腹脹、腹痛等腹部不適,嚴重還可能導致肝硬化、膽管癌。如果兒童發生肝吸蟲感染,還有可能影響生長髮育,導致侏儒症。
2、分裝冷凍更為安全
買回來的魚肉,不建議長期放在冰箱冷凍,可以一次性煮熟,然後用乾淨的保鮮盒或者保鮮袋分裝成幾份,再放進冰箱冷凍。這樣做,可以及時殺滅生魚肉中含有的致病微生物,避免汙染冰箱裡儲存的其它食物,也更方便食用。
3、卡刺別亂摳
有的魚刺又細又小又尖銳,很容易卡在喉嚨處,導致吞也吞不下,取又取不出來。這時候,千萬不要亂用手摳,也不要用吞飯、喝醋、吃韭菜等土方法,建議去醫院的耳鼻喉科,讓醫生用專業的器械把魚刺取出來,以免使魚刺卡得更深,引發動脈大出血的風險。
四、提醒:有種魚,吃多了無益
吃魚雖有諸多好處,但有種魚卻多吃無益。
2017年10月30日,國家食藥監總局釋出《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致癌物清單》,其中“中式鹹魚”被列入一類致癌物中。
中式鹹魚在製作的過程中,為了口感、風味、防腐等,會使用大量的鹽醃製,還要進行脫水,期間會大量的二甲基亞硝酸鹽。二甲基亞硝酸鹽被人體攝入之後,會轉化成二甲基亞硝胺,具有強致癌性,吃多了,會導致胃、腸、胰腺等消化道癌發生風險升高。
雖然要想產生實際致癌作用,需要大劑量的攝入致癌物質,吃一次鹹魚也不會直接致癌,但由於中式鹹魚具有明確的致癌風險,所以平時還是儘量少吃這類魚肉。
總結:適當攝入魚肉的確對身體有一定好處,但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吃魚的方法,除了少吃生魚片,還要少吃烤魚、炸魚等,烹飪魚肉的時候,儘量選擇蒸、煮、燉等烹飪方法,這樣既可以保留魚肉的口感,避免營養流失,也能降低疾病發生風險。#健康明星計劃##謠零零計劃#
參考資料:
[1]《中國研究發現:每週吃魚達到這個量,與死亡風險降低15%相關》.e藥環球.2021-07-23
[2]《鹹魚也是一級致癌物!國家食藥監局釋出最全致癌物清單了!》.健康時報.2017-11-15
[3]《疫情期間還能吃生魚片嗎?家庭烹飪飲食安全的九個建議》.人民網.2020-06-19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