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山消是一種橫跨南北兩地的藥材,分佈的地域頗為廣泛,在四川、江蘇、江西以及東北地區均有分佈。隔山消也叫“白首烏”,卻跟何首烏有較大的差別,其藥用價值很高,諸多中成藥中就有隔山消的組分,比如隔山消顆粒、小兒消食開胃顆粒和胃可安膠囊等等,老邪來說說這味藥。
01:隔山消的基本資訊
隔山消為蘿藦科植物耳葉牛皮消的塊根,生長於海拔一千米左右的灌木叢或是山谷中,這味藥在湘西土家族中被列為常用藥材,別的地方用得較少,因為關於隔山消的記載民間流傳的資料過於散亂,無法科學採集來進行加工以及炮製等等,研究其藥效的影響因素。
隔山消跟何首烏在外觀形態上有些相似,其肉質根近紡錘形呈灰褐色,葉片薄紙質呈卵形或說是心形。
02:隔山消的藥用價值
正是因為和首烏有相似之處,一些資料裡記載著它的功效和首烏相似,但這個思路並不被一些醫學家認可,受到的爭議較大,所以用得少。如今隔山消入藥時,僅僅是以健胃消食為主,很少有人將其用於滋補肝腎,以上老邪提到的中成藥,也都是消食這方面,
隔山消普遍被用來消食積,比如《綱目》裡記載的“主腹脹積滯”;《陝西中草藥》中的“治胃痛腹脹”;《孫天仁集效方》中用隔山消治氣膈噎食……這樣的例子太多了,說明在以前,隔山消也是多用於消除食積,現在人們被它的別稱給誤導了,以為可以把它當成何首烏一樣用來滋補身體。
03:隔山消的入藥炮製
有些朋友就有疑惑了,隔山消該怎麼入藥?它以根莖入藥,於秋季時採挖,得到的根莖多為紡錘形,也有長圓柱形的,質堅硬卻很脆,容易被折斷,斷面白色且粉性,一般也是切成塊狀來入藥。
對於隔山消的炮製方法,一般有三種。第一種是米炒隔山消,這跟原始的產品差別不大,表面為黃白色或黃褐色,皮質和木質部之間有間隙;第二種是土炒隔山消,此時它會變成土黃色,並且帶有焦香氣;而麥麩隔山消和土炒隔山消的特點也差不多,對於脾胃虛弱的人,選擇用炮製品來用,效果會比較好。
由於隔山消和三裂葉薯相似,在山野中很難分辨出來,農民就以為是雜草三裂葉薯,所以選擇性地忽略了這味藥材。儘管有爭議,但隔山消依舊在民間被人們廣泛應用,老邪就介紹這麼多了,關注【桂北老邪】,認識更多的農村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