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喜歡看歷史劇?就是因為可以在銀幕上看古人嬉笑怒罵,人生起落。到了結局,壞人被歷史掩蓋,主人公全身而退,觀眾在十幾天的時光中跟著主人公經歷了他人生中最精彩的時刻,到了結局功成名就與疲憊感同時油然而生,甚至比他們自己還要失落。如果遭遇了《風起洛陽》高富帥式的開頭,傻白甜式的收尾,想來跟老白相同體驗的必不在少數。
一、漏洞百出的奩山銅
大家可能還記得,在《長安十二時辰》中,無論是曹破延、龍波、元載、魚腸、姚汝能、何執政、何孚、林九郎都有成為大小BOSS的潛質和可能性,在層層反轉之後再反轉的劇情推動下,最終才發現一切的幕後推手居然是最不起眼,卻一直都沒有離開過大眾視線的徐賓。 觀眾的腦子在編劇的帶動下,轉的飛快,發熱發燙,卻刺激的不到最後一刻根本停不下來。
到了《風起洛陽》的大結局,我們驚奇地發現,所有的佈局,所有的線索,辛苦搭建的劇情迷宮的出口就在安排在對面。一個爛尾的結局,讓所有人的努力、奮鬥、理想全部變成了虛妄。
我們從開頭梳理一下劇情,就會發現開局的預設和結局的不合理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與撕裂。一開始,奩山的告密者要到神都告密,半路出現一堆殺手,引出了百里弘毅參與案件。
換個思路考慮,春秋道連火藥都還沒有製造出來,不用奩山銅當容器可不可以?唐朝早就普及鐵器了,非得用銅?還必須是百里延家的產業?就算上面追查下來,這又不是什麼動搖國本的大事,派幾個賬房把賬面抹平可不可以?
花點錢把查賬的官員收買了可不可以?
派十六夜把查賬的官員暗殺掉可以不可以?
哪怕是花錢讓官員把辦案時間拖上十天半個月可不可以?
何至於把百里延、巽山公、宋涼這麼幾位混到朝廷大佬級的人都給直接弄死?這幾個人當中,要錢有錢,要兵權有兵權。兵部尚書宋涼的職位可是遠高於武攸決的,大家齊心合力一起開開心心幹壞事,事成之後再分蛋糕,豈不美哉?
二、破滅的理想,離奇的操作
《長安十二時辰》中,張小敬、聞無忌、龍波都是第八團拼死守衛烽燧堡的戰士,隨後無論是張小敬火拼熊火幫,還是龍波挾持聖人都有著一條從始至終都貫穿的敘事線索,每一個關鍵節點,都在助推這新的敘事時空的形成、完成著對套路性既頂敘事線索的自我拆解和自我完善。
到了《風起洛陽》,男主高秉燭是因為和幾個弟兄們捨命去保護太子,結果這些人的犧牲和男主的終極追求變得毫無價值,甚至沒有任何意義。
十六夜既然早就與高秉燭郎情妾意,乾脆直接安排武思月直接下場大家一起狗血三角戀得了。正好,百里弘毅、柳七娘、郡主之間的感情線也是欲抑還揚,羞羞答答,遮遮掩掩,六個人乾脆一起搞一場轟轟烈烈的古裝虐心偶像劇得了,何必費力不討好地安排一場又一場打打殺殺的呢?
聖人放糧的現場,柳十郎居然帶著弩機上場?歷史上柳家的侄女可是王皇后,武則天上位之前的死對頭,所有人居然對這麼危險的人物視而不見?
最離奇的就是武則天的神操作,在發現春秋道炸燬含嘉倉之後,立馬給武憂決奉上金手指大禮包,先是接手聯昉,又是封龍山王,接著安排了工部侍郎的位置,這還嫌不夠又把軍隊的排程權也交給他。這般驚慌失措大張旗鼓,就好比大英帝國博物館發生爆炸案,英國女王立馬讓007破格提拔為國防部長一樣荒謬絕倫。什麼核潛艇、戰鬥機、航空母艦能安排的都給安排上,就是為了抓幾個蟊賊。這樣拿著紅棗當火吹的精神頭也是沒誰了。
全場最腦洞清奇的就是武攸決,長期服毒長期潛伏,最後關頭在群眾面前搞一場演講,再弄死武則天就可以稱帝了?按照這個邏輯,《奇葩說》、《超級演說家》、《世界聽我說》的選手豈不是早就能天下無敵,一統全球?區區一個旁支的武性,認識幾個關壟集團大佬,手下有幾個朝廷重臣?左右羽林軍、左右龍武軍,左右神武軍的將領認識幾個?無論是太子、武承嗣都還健在,皇位怎麼也輪不到一個區區侍郎吧?
三、嚴重跑偏的歷史
《長安十二時辰》中,從李泌的雲淡風輕到元載的功於心計;從張小敬的堅毅果敢到姚汝能的左右逢源;從許鶴子的溫婉可人到王蘊秀的傻甜刁蠻。這些人物在歷史上幾乎都能找到相對應的人物,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他們的性格和行為都相當契合歷史上的形象。
反觀《風起洛陽》,嚴重架空了人物的歷史形象。武則天親口承認東川王是太子之侄,聯昉的公子楚,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唐明皇李隆基。公子楚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又是排查內奸,又是遭遇刺殺,其目的居然是為了女皇的長治久安?這跟匍匐在女帝腳下,當一條“忠狗”有何區別?
如果對應一下歷史背景,真要按照這個劇本進行推演,那麼即將到來的神龍政變如何上演?唐隆政變還如何實現?武則天對李隆基的殺母之仇,囚父之恨如何消解?無論從人物的對立關係還是從歷史的角度進行橫向對標,整個行為邏輯都顯得非常被動。
無論是晉王武慎行還是東川王李譯耽,他們在劇中的表現,每一步的政治動作,都帶著很強的目的性和自主意識。他們在串聯其整個劇情之後,反而推動著情節朝著劇情的深淵,義無反顧地一頭扎進去。那份樂觀和執著不禁讓人懷疑,這究竟是懸疑劇,還是無厘頭鬧劇?
藝術來源於現實,又高於現實,既要映照歷史,又要書寫現實,洞察渺小生命的底層苦難,展示社會生活中小人物被命運裹挾的真實衝突才是對人性之本的回溯與叩問。
白羽點評:在《風起洛陽》的前35集中,我都一直相信這些歷史人物都是真實存在的。因為好的懸疑劇必然是愛情與陰謀交織在一起,相互牽引,在重重矛盾中蹣跚前行。尤其是歷史背景的加入使得資訊量陡增,每個案件的離奇驚險、撲朔迷離。我們當然享受這段歷史,不是因為它是歷史的,而是因為它是我們熟悉的。要想保持懸疑劇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最起碼要有能夠自圓其說的自洽邏輯。稍有不慎,漏洞就會帶來虛假,主角的成功就再也沒有說服力了。
最後弱弱地問一句高秉燭:從開頭你就冷冷清清,悽悽慘慘,這都尋尋覓覓到了結尾,你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