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考古學》雜誌2011年度十大考古發現評選結果中,中國考古工作者在陝西發現的戰國時期食物狗肉湯和在新疆蘇貝希遺址中發現的一碗2400多年前的小米麵條共同入選。
蘇貝希遺址位於新疆吐魯番地區鄯善縣吐峪溝鄉蘇貝希村南3公里的火焰山腹地,吐峪溝河的西岸。經碳14測年標本檢測,蘇貝希遺址、墓地及文物的年代為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
有趣的是,透過對在這裡出土的麵條和3塊點心的研究分析,在2400多年前,古人的烹飪方法與現在並無差異,麵條進行水煮,而點心同樣是烤制而成。
如果您是一個素食主義者,這將是一個痛苦的時代。擺在我們的餐桌前只有烤肉與乳餅。
史前時代一般經歷由透過採集植物、狩獵動物或有時結合捕魚來收集自然界中的可用的食物到透過種植、畜牧而獲得食物,新疆古人應也經歷過從食物攫取者向食物生產者的轉化過程。
從一些在細石器文化遺址和巖畫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人以一些簡單的石器或投槍、長矛等工具來狩獵牛、馬等食草類大畜,採集只是作為一種補充。而他們能夠獲取的食物也十分有限,不過是一些植物的果實、塊根和獸肉。在經歷了漫長的發展後,大約距今三千年隨著被馴化的野獸種類和數量的積累,儘管北疆廣大地區仍以畜牧業為主,兼營狩獵,而在南疆的塔里木盆地的各主要綠洲,如焉耆、庫車、新和、拜城、皮山、和田、且末等地、東疆的巴里坤、哈密、吐魯番等地以及伊犁河流域,已以農業為主、畜牧業為副。在河湖集中、水草豐美的地區,除農業外,漁獵仍佔重要地位。
“以肉為食兮酪為漿”,不過,肉食依然是古代西域遊牧民族的主食,考古發掘證實,西域古代居民的牲畜飼養中有羊、牛、馬、狗、駱駝等(狗最初是作為一種食用的牲畜,此後才逐漸用於狩獵),其中又以牛、羊為主,而“羔肉又美於大羊。”,相比於今天,古代的烹飪方法則十分簡單,主要以燒烤為主。此外,所飼養牲畜的乳汁也是古人重要的食物來源。在孔雀河古墓溝,考古工作者發現在草簍中有糊乾的白色漿狀物,可能是乳餅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