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裡講“什麼是文化屬性?”
“透視社會依次有三個層面:技術、制度和文化。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物。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也可以理解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我個人理解文化屬性就是人性規律,因為這個世界上的任何都是由人決定的。
研究清楚了人性規律,也就明白了世界執行的底層邏輯。
哈佛學者埃利奧諾·阿倫森說:
你努力的方向,必須要專注於那些不變的東西,諸如深遂的思想、諸如永恆的智慧,諸如萬古不易的人性。這世界變化得太快,技能或知識不斷在更新,只有對思想的求索,對人性的解析,對智慧的追求,才能夠讓我們立身於不敗之地。
那我們來看一下人性十大定律。
1.二八定律
80%的財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90%的堅持掌握在10%早睡早起的人手中。
20%的知識比80%的知識更有用,我們要做的是花80%的時間,用在這20%的關鍵問題上,而不是平均地把時間花在各種知識上。
而建立底層思考系統的知識,就是那20%的知識!
2.庫裡肖夫效應
“庫裡肖夫效應”得名於蘇聯導演庫裡肖夫,來自電影中的蒙太奇手法。
有一天,庫裡肖夫給著名演員莫茲尤辛拍攝了一組沒有任何面部表情的特寫鏡頭。然後,把這些完全相同的特寫鏡頭與其他影片的片段連線成三種組合:
第一個組合是特寫後面接了一盤湯的鏡頭。第二個是特寫後面接了一個躺在棺材裡的女屍鏡頭。第三個是特寫後接著一個小女孩在玩耍的鏡頭。
庫裡肖夫把這三種組合影像放映給一些觀眾看,發現他們有著不同的觀看感受。他們表示:莫茲尤辛看著那盤湯時,表情是沉思安靜的;看著棺材時,表情是悲傷沈痛的;而看著小女孩時,表情則是愉悅輕鬆的。但是,事實上,莫茲尤辛至始至終臉上都毫無表情。
“庫裡肖夫效應”,就是指觀者將自身的經驗投射到了眼前的事物中,他看到的,更多的是自己內心的聯想。
推而廣之,也就是說,有時候人們看到的外在世界,其實是自己內心世界的一個投影,他只願意相信自己相信的事,看見自己願意看見的事。
如果一個人看事情的角度已經有自己既定的印象,那麼無論誰跟他說什麼,他都會用自己既定的印象,來“詮釋”對方說的話,所以在聽別人說話的時候,我們沒有辦法100%真實感受到對方的意思,頂多只能用自己的同理態度,用自己曾有過的生命經驗,儘可能理解對方的需求,“儘可能”。
這是大腦的限制,我們與他人擁有的頭腦是不同的,看出去的眼神與界限,一定有所不同,這就是所謂的“投射”。認真負責的態度,以及慈悲心,通靈品質就在你生命智慧的成長中,漸漸被帶起來。
這個理論可以參考我這兩天的文章《我的世界裡除了我,沒有別人》
3.增多效應
人性只喜歡他擁有的東西越來越多,而不是越來越少。
延伸:只要你做的事情超出來了對方的期望,哪怕只付出了一點點,對方都會感恩感動;但如果是低於了對方的期望,哪怕做得再多再好,對方都會都會生氣和抱怨。
4.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對一個人傳遞積極的期望,就會使他進步得更快,發展得更好。反之,向一個人傳遞消極的期望則會使人自暴自棄,放棄努力。
老師誇一個學生寫字整齊,讓其他同學都像他學習。以後這個學生在寫作業的時候會特別注意。
5.波什定律
表揚愈具體,愈能達到鼓勵的目的。
這就是“波什定律”,由法國學者羅瑟琳·波什提出,意指人如果知道了自己什麼地方做得很好,就會去努力把這方面做得最好。
在我們身邊,大多數人的天賦和閃光點是沒有被挖掘和看到的,所以一生碌碌無為。但是,人如果知道了或者被別人發現了自己什麼地方做得很好,就會去努力把這方面做得最好,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績。
6.讚美定律
讚美事實而不是人。
要把讚美的焦點放在對方所做的事情上,比如說“你的書寫得真好”要比說“你真棒”更容易讓人接受。
讚美要具體。
針對某件事讚美會更有力量。
比如“你的領帶跟西服很配”要比“你今天穿得很好看”更能說到對方的心裡去。每一次真誠地讚美別人,不但對方快樂,同時也會讓自己獲得滿足。
7.理解定律
即使對方錯了,他也不會承認這一點。
智者以理解代替指責。
願意這樣做的人鳳毛麟角,也因此出類拔萃。
傑拉德·尼倫伯格在《進入人們的內心世界》(Getting Through to People)一書中評論道:
“若想讓交流變得順暢,請像重視自己的感受一樣重視對方。
請在商談之初就表明議題,並在開口之前先斟酌一下,如果你是對方,你願不願意聽這些話。
如果你希望對方認可你的觀點,請先接受他的觀點。”
8.拆屋效應
魯迅在《無聲的中國》中曾經說過一句著名的話:
“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
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在這裡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天窗了。”
拆屋效應就得名於此。
所以如果你想讓別人答應你的要求,就請提出一個更高的要求。
討價還價莫不是如此。
9. 路西法效應
也就是著名的監獄定律,把學生關在監獄裡,大部分學生扮演犯人,少部分學生扮演獄警。結果扮演獄警的學生越來越殘暴,扮演學生的犯人任人欺凌。最後實驗被迫停止。
大意是如果人的身份(或者說環境)變了,他的性格會跟著變。
所以人性中的善惡是環境的產物。
人性非善非惡,乃是趨利避害者,人會本能地被高價值所吸引,遠離低價值。所以你要有意無意地拉高自己的價值,對方會自動被你吸引。
記住:普通人做銷售,高手做引誘。
10. 人性脆弱定律
猶太法典解釋說:
人性是極軟弱極軟弱的,一旦接受了謊言或誹謗,就再也不會擺脫影響。
所以在自己計劃去做某些事時,需要明白,人心很脆弱,不要考驗人心,也不要違揹人性。
同時“人身上也有很多種不同的開關,如:
1、生氣的開關:只要你毫無緣由的辱罵和指責別人,對方十有八九會很生氣的和你急;
2、快樂的開關:只要你恰如其分很巧妙的讚美別人,對方几乎都會感到開心和愉快;
3、花錢消費的開關:
人在兩種情況下是最願意花錢消費的。
第一是省錢:如商品打折銷售時,人們會毫不猶豫的花錢;
第二是賺錢:如投資性的產品,當人們感覺到他今天花的錢有把握在不久的將來會賺很多錢回來時,他也會毫不猶豫的花錢出去。”(引用)
從複雜來看,人性包含了很多,有好的,有壞的。
從簡單來看,人性就是他所想的。
人與人之間有兩個重要點:
一個是需求,一個是利益。
因為需求才有了兩個人在一起的原始動力。
因為利益,才有了兩個人能長久在一起的基礎。
需求和利益一定要從兩個方面來看:自己和對方。
而且都必須要平衡。如果只有一方滿足,那註定不長久。
說簡單點,也就是你因為有需求,你才會去找人辦事。在找人辦事的時候你就要想方設法去滿足對方的需求。如果滿足不了,對方至少不會心甘情願的去幫你辦事。
有人曾說:“其實這世界,是很簡單的。認清事實的不簡單,就會簡單到不能再簡單。
小學的數學題,在幼兒園小朋友眼裡,定如天書般晦澀。
但在中學生眼裡,卻是簡單到不能再簡單。
想要做個簡單的人,享受簡單的快樂,你必須要懂得認知升級,不斷的認識自我,提升自我。
你每優秀一點點,世界都會簡單一點點。最簡單的人生,莫過於走近智慧,打通人性。
每人所遇到的人生難題,都是一次能力的成長,萬不可越俎代庖,引發出人性的崩塌。
當你認識到人性的晦澀,才能獲得簡單的人際。當你認識到世界表述性的主觀,才會最近距離的靠向客觀,靠近智慧。”(引用)
最後願我們規劃自己的人生時,記得:
1、做減法,明白自己想要的,規劃自己的路,把與之不相關的都拋棄。
因為人性是貪多的。
2、從事物的對立面去觀察和思考。
因為人性是不喜歡思考的。
當我們學會了這兩點,
會發現很多事情能夠更加簡單直接。
今天是我寫作的第42/365天。
歡迎關注我,加入我的改變超越自我之旅。
我是覺醒了42天的內求外修,用大白話持續更新一個靈魂的心靈成長,具體行為改變之旅。
歡迎與我這位研究底層邏輯,熱愛古典書籍的冥想者一起前行,因為你我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