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4日,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召開線上會議,聚焦甘肅、河南、陝西三個重要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會上公佈了陝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即為漢文帝霸陵,而非史料記載的“鳳凰嘴”下。
霸陵作為開闢“文景之治”的漢文帝的陵墓,對研究漢文帝其人以及西漢時期的政治、文化、軍事等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歷史的長河中,像文景之治一樣的盛世數不勝數,接下來就跟小編一起梳理一下在我們事業單位考試中經常涉及到的盛世吧。
一、文景之治
朝代:西漢
相關人物: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
措施:漢初,社會經濟衰弱,朝廷推崇黃老治術,採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無為而治”“以德化民”的政策。推崇“無為而治”的國策,也不是無所事事、放任自流的“無為”,而是積極“有為”的。
評價:西漢以“文景之治”為標誌的太平盛世,是透過輕徭薄賦政策取得的。這是君主社會第一個盛世。《資治通鑑·卷十五》評價:“海內安寧,家給人足,後世鮮能及之”。
二、光武中興
朝代:東漢
相關人物:漢光武帝劉秀
措施:三公權力削弱,權力分散
評價:光武帝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史稱其才兼文武,豁達有大度,在統一全國之後,光武帝仍能兢兢業業,勤於政事,“每旦視朝,日仄乃罷,數引公卿郎將議論經理,夜分乃寐”,樂此不疲。他所實行的各項政策措施,既維護了東漢封建統治,也維護了國家統一,與民休息以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後漢書·循吏傳》有“內外匪懈,百姓寬息”之譽。
三、開皇之治
朝代:隋朝
相關人物:隋文帝楊堅
措施:三省六部制、開皇律、州縣兩級制、均田制、大運河、科舉制度、長安城、洛陽城、義倉。
評價:清代顧炎武在《日知錄》中曾說:“三代以來,權量之制,自隋文帝一變。”唐承隋制,基本以此為準,唐以後雖稍有變動,但基本仍保持隋制。隋朝首都大興城乃當時的“世界第一城”,它的設計和佈局思想,對後世都市建設及日本、朝鮮都市建設都有深刻的影響。
四、貞觀之治
朝代:唐朝
相關人物:唐太宗李世民
措施:延續了隋代的多種政制,如三省六部制、府兵制、均田制、租庸調製、科舉制、常平倉制等。在長安設國子監。透過"和親"進一步發展民族關係,唐太宗被少數民族尊奉為"天可汗"。
評價:這是唐朝的第一個治世,為後來全盛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五、開元盛世
朝代:唐朝
相關人物:唐玄宗李隆基(清朝為避諱康熙帝之名玄燁,多稱其為唐明皇)
措施:採納張九齡的建議,制定官吏的遷調製度。設立節度使。抑制佛教。書院是古代教育機構,最早由唐玄宗李隆基創立。
評價:開元盛世使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封建社會達到頂峰階段。唐玄宗前期社會經濟繼續發展,出現了封建社會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但後期府兵制和租庸調製都瀕於崩潰,特別是節度使統轄的軍事力量加強而內地軍備廢馳,導致內輕外重,成為後來安史之亂的伏因。
杜甫親身經歷了開元盛世,對當時的太平景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清代史學家趙翼在《唐女禍》中寫道:“開元之治,幾於家給人足,而一楊貴妃足以敗之。”
六、鹹平之治
朝代:北宋
相關人物:宋真宗趙恆
措施:宋真宗頒佈了《文武七條》,均是廉政之舉,在宋真宗看來,“清心”“修德”就是廉政的源頭,就能實現“德治”。在全國推廣“常平倉”制度,常平倉起源戰國李悝平糴法。實行“更戍法”,使“將不知兵,兵不知將”“兵無常帥,帥無常師”。
評價:宋朝是中國封建社會工商業最發達的朝代,也是人民生活水準最高、官吏的俸祿最高的朝代,是市民階層最強大、最富裕的時期。鹹平年間成為了中國經濟規模最大的朝代,經濟總量佔世界比率最大的朝代,中國封建王朝生活水準最高、最繁榮的時代。北宋年間泉州清淨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處伊斯蘭教寺。
《東京夢華錄》描述東京:“東華門外,市井最盛,舉凡南北飲食、時新花果、魚蝦鱉蟹、鶉兔脯臘、金玉珍玩、衣著服飾,無非天下之奇。”
七、乾淳之治
朝代:南宋
相關人物:宋孝宗趙昚
措施:設立參知政事,分割削弱相權。改變以往賑災方式,就是社倉法。改革紙幣,將會子加蓋“隆興尚書戶部官印會子之印”。給岳飛平反,起用主戰派人士,發動隆興北伐。被稱為“中興四大詩人”的陸游、范成大、楊萬里、尤袤,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詞人辛棄疾,著名的思想家朱熹、陸九淵、陳亮、葉適,主要活動期都在孝宗朝。
評價:宋孝宗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史稱“乾淳之治”,史稱為“卓然為南渡諸帝之稱首”。宋孝宗是南宋名副其實的中興之主,後世認為是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南宋末年的黃震所說:“乾、淳正國家一昌明之會,諸儒彬彬輩出。”
八、洪武之治
朝代:明朝
相關人物:明太祖朱元璋
措施:廢除行中書省,設立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設立錦衣衛。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發展農業和工商業生產。確立了裡甲制。設科取士,定期會試,三年一科,以四書、五經的文句命題,解釋要以朱熹的注為依據,文章的格式規定為八股文。《大明律》維護君主集權,親自編撰的《大誥》,彙集大量懲治官民貪贓受賄、轉嫁賦役、侵吞稅糧、抗租誤役、流亡隱匿等案例和凌遲、梟首等重刑。
評價:明洪武時期,天下初定,百廢待興,天災頻發,民生多艱。但也正因為如此,明太祖朱元璋“宵旰圖治,以安生民”,終於形成一個“治世”局面。文官系統和武將系統被清洗,宰相遭罷,中央政府破壞不堪,在應對地方藩王所發起的靖難之變的能力都沒有的情況下,“洪武之治”的客觀性理當存疑。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說:“有明之無善治,自高皇帝罷丞相始也。”
九、永樂盛世
朝代:明朝
相關人物:明成祖朱棣
措施:遷都北京,建造紫禁城宮殿。廢除了丞相制度,皇帝直接領導六部。
評價:“永樂盛世”是中國封建時代最輝煌的時期之一。統治中國的永樂皇帝朱棣一直抱有恩威遍施海內的“雄才大略”,而盛世雄厚的國力為這個“大一統”信念的實現奠定了基礎。永樂盛世的出現,把中國具有數千年悠久歷史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形成為當時世界文明的一個重心。
十、康乾盛世
朝代:清朝
相關人物: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
措施:康熙平定三藩,收臺灣,親征準噶爾,驅逐沙俄。雍正帝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推行國計民生改革,設立會考府,設立軍機處。乾隆帝開創“十全武功”;編著《四庫全書》。
評價:康乾盛世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盛世,同時是中國封建社會的迴光返照。康乾盛世因為在乾隆帝時期走向頂峰,亦有人稱為乾隆盛世,還有說法是清朝的經濟和人口的增加主要歸因於美洲作物番薯,甚至稱為番薯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