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剛剛慶祝獨立30週年的哈薩克,這幾天突然被一場迅速蔓延的騷亂席捲。當地時間6日,儘管政府滿足民眾多項訴求,這場由天然氣漲價引發的抗議示威乃至騷亂仍未停歇。面對嚴峻局勢,哈政府開始求助“外援”——集體安全條約組織已應哈方要求,決定在哈短期部署維和部隊。
分析人士認為,氣價上漲是引爆事態的直接原因,但疫情之下的經濟和民生狀況、國家轉型發展問題、年輕一代價值觀變化等因素,同樣在背後起作用。事態的發展也不排除域外勢力推波助瀾,並可能借機生事。
分析人士還指出,一方面,應充分預估事件的嚴重性以及對歐亞地區安全的影響。另一方面,也不必過於擔憂。當前哈薩克權力中心內部保持高度協調,人心思定仍是主流,地區促和力量也欲跟進,總體上局勢依然可控,不至於產生顛覆性影響。
“黑天鵝飛了出來”
獨立30年以來,哈薩克一貫被視為後蘇聯空間中政局穩定的典範。一夜之間抗議者人潮湧起,確實令人始料不及。
抗議活動最早從哈薩克西南部“能源大州”曼吉斯套發起,起因是當地民眾不滿液化天然氣價上調。
哈政府先前規定,自1月1日起,曼吉斯套境內汽車加氣站將液化氣價由每升60堅戈(約合人民幣0.88元)提高至120堅戈。政府的本意是希望市場在調控氣價方面扮演更重要角色,一來使氣價更符合供需的實際情況,二來有利於吸引投資提高產能。
然而,對於政府的想法,長年來習慣於享受能源優惠的民眾無法接受。“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等俄媒指出,大多數哈薩克居民使用液化天然氣作為汽車燃料,而非汽油。新政無疑讓老百姓錢包縮水,加上對政府的其他不滿,民眾情緒一下子被點燃,於是“黑天鵝飛了出來”。
在接下來的幾天,曼吉斯套州的抗議蔓延至多地,該州首府阿克套、最大城市阿拉木圖,乃至首都努爾蘇丹,都出現抗議浪潮。抗議的性質也從和平示威演變為街頭暴力,示威者焚燬警車和消防車,打砸商鋪和飯店,警察則用催淚瓦斯和橡皮子彈回應。
眼看事態升級,哈政府4日承諾將液化氣價降至低於先前定價的每升50堅戈,但仍未阻擋示威者腳步。他們的口號也從一開始的經濟訴求,轉向了要求懲治涉腐官員等政治訴求。
面對空前嚴峻的形勢,哈總統託卡耶夫5日接連發表幾場講話,採取一系列穩定社會的舉措,誓言將與民眾一起走出“黑暗時期”。歸納起來有幾大要點:
一是將覆蓋3地的緊急狀態擴大到全國範圍,直至19日。二是簽署總統令,接受政府辭職,並主持召開社會經濟形勢會議,透過多項穩定物價的措施。三是自5日起,託卡耶夫本人取代前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擔任哈國家安全會議主席,將對非法集會活動採取強硬措施。四是表示將盡快提出國家政治轉型的新建議,並將秉持對改革的一貫立場。
在當地時間6日凌晨舉行的安全會議上,託卡耶夫又進一步指出,騷亂參加者在境外接受過嚴格訓練,哈政府已向集安組織尋求幫助。集安組織6日回應,決定在哈短期部署維和部隊。
呈現幾大特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兼中亞研究室主任許濤表示,哈薩克氣價上漲引發騷亂不是頭一回。
2011年,同樣在曼吉斯套州,能源重鎮扎瑙津曾發生過規模不小的騷亂。但隨著哈內務部武裝人員進駐,與示威者溝通利益訴求,事態較快得以平息。而10多年後這場新的騷亂,情況則要嚴重得多,有幾方面特點:
首先,騷亂迅速擴大到全國多地,示威者直接衝擊阿拉木圖市政府大樓、哈執政黨地方辦公室等要地,這在過去是非常罕見的。據哈內務部訊息,截至5日夜間,騷亂已導致8名執法人員喪生、317名警察和國民近衛軍官兵受傷。
其次,過去哈政府透過一些政策手段,往往能化解民怨,但此次託卡耶夫政府已做出三大讓步,包括降低氣價、政府辭職、老一代領導人也退出了權力中心,卻仍未澆滅示威者怒火,可見他們或許瞄準的是國家權力。
最後,示威者表現出嚴密的組織性,不少舉措顯示出早有預謀。按照託卡耶夫的說法,那些“恐怖分子匪幫”有國際背景,在國外受過嚴格訓練。他們不但衝擊政府機構,還搶佔基礎設施、劫走飛機、試圖奪取軍火庫。阿拉木圖機場也被佔領,接下來可能不利於國際組織開展維和任務。
多重因素交織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中亞研究室副主任楊進認為,此次騷亂的直接原因是氣價上漲,但背後其他潛在因素同樣不可忽視。
第一,延宕的新冠疫情,使哈薩克本就積累的經濟和社會問題有所凸顯。
經濟方面,雖然去年1—11月哈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達到3.8%,但如果把這個數字與2020年2.5%的經濟負增長放在一起,就能看出其復甦仍然比較艱難,況且增長率還得益於去年能源價格大漲。對於老百姓而言,最有感觸的是生活成本上升——較高的通脹率,使得汽油、柴油、電力和生活必需品“價格不友好”。
社會和意識形態方面,過去幾年諸如軍用倉庫爆炸、槍擊案等社會事件,挫傷了民眾對政府的信任。而年輕一代沒有經歷過蘇聯解體動盪歲月,更容易受到西方價值觀影響。他們訴求得不到滿足時,往往訴諸街頭政治,而不是在法律框架內解決問題。
第二,示威活動中出現了對政治變革的籲求。
俄媒分析指出,哈薩克前任總統與繼任者完成權力交接,實現精英管理,最初被認為是平穩而高效的。新事態反映出,該國解決社會分化等一系列問題仍任重道遠。哈通社稱,哈方已研究制定了《2030年前國家治理願景》,未來如何提高公共服務能效、提高公眾對國家治理體制的信任水平,是一大課題。
第三,不排除域外國家推波助瀾,並藉機生事。
許濤和楊進認為,外界對西方在歐亞板塊策動“顏色革命”記憶猶新,它們在這一地區推行價值觀外交多年。哈薩克等中亞國家存在大量非政府組織(NGO),一些NGO的資金來源於境外。雖然沒有直接證據證明騷亂受到境外力量遙控指揮,但NGO在此次騷亂中扮演的角色值得警惕。
《莫斯科共青團員報》等媒體指出,哈薩克作為中亞大國,其政局穩定事關歐亞地區整體安全。對俄羅斯而言,它是俄維護周邊安全、促進後蘇聯空間和平發展的關鍵。對於哈方動盪,俄不會“沉默”。對中國而言,哈薩克作為“一帶一路”的中亞支點,同樣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很明顯,眼下哈薩克的局勢,可能被各種域外勢力加以利用。”該報援引俄軍事分析人士尤里·拉明的話指出,“美國會不會先下手為強?值得觀察。”
局勢走向如何?
許濤認為,雖然美國矢口否認自己是抗議活動的幕後黑手,但一些親西方的哈薩克反對派顯然已受到鼓舞,包括哈薩克民主選擇黨在內的反政府力量正利用抗議,來推動自己的政治議程,可能提出進一步要價,加劇博弈複雜性。另一方面,此次事件正值俄羅斯與西方圍繞烏克蘭問題“鬥法”之際,在下週幾場談判前夕,也不排除美國在中亞腹地做文章,以牽制俄羅斯。因此對於局勢走向應有充分預估,不應過於樂觀。
楊進認為,哈薩克局勢總體上依然可控。有三方面原因:第一,哈薩克權力中心內部保持高度協調,這是走出危機的關鍵因素。第二,哈經濟形勢仍是中亞國家中較好的,從哈薩克國內大部分民意來說,雖對政府有不滿,但沒到必須更替政府或最高執政者的程度。第三,國際上的促和力量正欲發揮作用。俄羅斯等集安組織成員已表明態度,它們對哈政府的支援至關重要,也是向西方釋放訊號:切勿挑事,否則將與維和軍事行動相沖撞。而上合組織可能也會有所行動,例如可透過宣告等方式支援哈方保持穩定。
因此,楊進預計,哈薩克恢復秩序只是時間問題,中間過程雖有波折,但不至於產生顛覆性破壞。
中國外交部6日表示,中方認為哈當前發生的事情是內政,相信當局能夠妥善解決問題,希望哈局勢能夠儘快穩定下來,社會秩序迴歸正常。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楊立群 題圖來源:IC PHOTO 圖片編輯:徐佳敏
來源:作者:張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