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5月27日凌晨,希特勒收到一份海軍上將盧金斯的緊急電報。上將在電報裡絕望地說:“軍艦已無法操縱,我們將戰鬥到最後一顆炮彈。”希特勒的回覆是:“將士們,全德國與你們同在。拿出勇氣,盡力而為。”
幾小時後,德國海軍上將盧金斯和2000名水兵一起,隨著他們的軍艦沉入了4700米深的海底,這艘軍艦的名字是:俾斯麥號。
僅僅在2天前,俾斯麥號剛剛經歷了自己的高光時刻:它在炮戰中擊沉了象徵英國皇家海軍榮譽的胡德號戰列艦。兩天後,就在它馬上要抵達安全海域時,遭到了英國航母的致命報復,隨後葬身海底。
德國新星
1939年2月14日,滿載排水量超過5萬噸的俾斯麥號,在漢堡舉行了隆重的下水儀式,希特勒也親自到場,和數千人一起目送俾斯麥號滑下大海。隨後俾斯麥號又進行了18個月的舾裝,於1940年8月24日正式加入德國海軍。
從俾斯麥號服役的這天起,英國人就如坐針氈,德國水面艦隊的巨大威脅,如今已經觸手可及。
經過半年的訓練和等待,1941年5月18日俾斯麥號戰列艦和歐根親王號巡洋艦組成特遣艦隊,秘密離開波羅的海,駛往挪威。他們打算潛入大西洋,實施對英國的破交作戰。
德國艦隊剛到挪威,就被英國間諜發現。不過特工傳回的訊息卻模糊不清:兩艘大型軍艦和三艘驅逐艦離港。
英國海軍部高度懷疑,“兩艘大型軍艦”之中有俾斯麥號,因此派出大量偵察機在這一海域不停搜尋。一天後,一架英國偵察機果然在挪威卑爾根港附近,拍到了正在加油的俾斯麥號。
這張清晰的照片讓英國海軍部感到一陣寒意——俾斯麥號已經出現在挪威,那麼它的下一個目標,很可能是大西洋。如果真是這樣,英國賴以生存的海上補給線將受到嚴重威脅。
整個英國海軍立刻進入高度戒備狀態。
搜尋俾斯麥
英國海軍部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調集了半數以上的軍艦,前來圍堵這支德國特遣艦隊。一切非必要的任務都被停止,皇家海軍開始密切監視所有從挪威通往大西洋的水道。
一場海上較量就這樣拉開了序幕。
1941年5月23日傍晚,一直利用惡劣天氣掩護、沿著格陵蘭島海岸秘密航行的俾斯麥號,終於在丹麥海峽被英國巡洋艦發現,英國軍艦知道自己無力攔截,只能一邊用雷達跟蹤、一邊呼叫支援。
丹麥海峽靠近北極圈,即使在五月,海面依然漂浮著大量浮冰,能夠通航的水道並不寬。所以在這裡巡邏的兩艘英國巡洋艦,很快就發現了德國艦隊。
指揮德國特遣艦隊的最高指揮官,正是海軍上將盧金斯。
他之所以敢冒險穿越狹窄的丹麥海峽,是因為德國偵察機傳回的情報顯示,英國主力艦都還待在港口裡。因此,盧金斯決定利用黑夜和大霧做掩護,快速透過丹麥海峽。
但盧金斯不知道的是,這個空中偵察的情報並不準確。皇家海軍早已傾巢出動,正在全力搜尋他的艦隊。
幾小時後,聞訊而來的皇家海軍主力艦胡德號和威爾士親王號出現在俾斯麥號左舷。
1941年5月24日凌晨5:37分,一場震驚世界的海戰正式打響,明星戰艦胡德號率先在12英里外向德國艦隊開炮。
胡德號被擊沉
雖然前來攔截的胡德號和威爾士親王號整體實力在德國艦隊之上,但胡德號從一開始就犯了一個致命錯誤:它錯把歐根親王號當成了俾斯麥號。
第一輪炮擊,胡德號把所有炮彈都射向了歐根親王號,這給了俾斯麥號從容瞄準並反擊的機會。
胡德號對俾斯麥號的錯誤識別,讓英國艦隊喪失了先發優勢。相反,俾斯麥號和歐根親王號的炮擊卻很凌厲,他們的第一輪齊射就準確命中胡德號,讓它的甲板燃起熊熊大火。
遺憾的是,直到此時胡德號仍然沒能辨明目標,依舊在向歐根親王號開火,對威脅最大的俾斯麥號卻視而不見。
直到俾斯麥號對胡德進行了四輪炮擊後,胡德號的指揮官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但已經來不及了,俾斯麥號的第五次齊射,炮彈已經出膛。
這次炮擊給了胡德號致命一擊,一發炮彈直接命中彈藥庫,引起劇烈爆炸。彈藥殉爆瞬間把強大的胡德號折成兩段。
僅僅過了三分鐘,這艘全世界最有名的軍艦,就帶著1400多名水兵沉入大洋,只有三人倖存。
胡德號沉沒後,威爾士親王號立刻遭到俾斯麥號和歐根親王號的聯合炮擊,它被命中七發炮彈,被迫施放煙幕撤出戰鬥。
這次短促的海戰,讓英國損失了一艘主力艦,而俾斯麥號則僅受輕傷。
丹麥海峽之戰,就像一記耳光狠狠打在了英國皇家海軍的臉上。惱羞成怒的英國人決定,不惜一切代價,找到並摧毀俾斯麥號。
一場海上狩獵正式開始了。
目標法國
在擊沉胡德號之後,俾斯麥號上瀰漫著勝利帶來的巨大喜悅,水兵們個個士氣高昂。但艦隊指揮官盧金斯卻很清醒:英國海軍的威脅只是暫時被遏制,他們一定會想盡辦法進行報復。
盧金斯知道,俾斯麥號眼下最迫切的任務是靠港,而不是作戰。
在幾個小時前的海戰中,一發來自威爾士親王號的炮彈命中了俾斯麥號的船首,雖然受傷並不嚴重,但卻造成了燃料洩露。
與此同時,還有一些艙室也被灌入了好幾噸海水。俾斯麥號像一頭受傷的野獸,迫切需要一個安全的港口舔舐傷口。
嚴格來說,俾斯麥號的這些損傷並不算特別嚴重,它的牙齒和利爪依然鋒利——全艦武器和推進系統毫髮無損。這意味著,它仍然令人畏懼。任何靠近它的英國軍艦都有可能遭到滅頂之災。
但是,俾斯麥號的燃油只剩不到3000噸,而且還在持續洩露。在盧金斯上將面前,有兩個選擇:要麼掉頭繞過冰島,原路返回挪威;要麼繼續向大西洋航行,前往德國佔領下的法國靠港。
這兩個選項中,返回挪威似乎更加可行,因為這條路線的距離要短得多。但盧金斯很擔心在挪威和斯卡帕灣之間會有英國主力艦出沒,他認為這條航線的風險也更大。
去法國的路程雖然更遠,但沿途都是開闊的海域。在廣闊的大洋上,盧金斯可以有更多的機會擺脫追蹤;而且,一旦俾斯麥號抵達法國,他們還能以法國為基地,隨時攻擊英國運輸船隊。
於是,盧金斯命令艦隊,全速駛向法國!
狡猾的盧金斯
向法國前進的俾斯麥號,除了燃料正在洩露之外,身後還有三艘英國軍艦在緊緊尾隨,他們是:受輕傷的威爾士親王號、重巡洋艦薩福克號和諾福克號。
三艘英國軍艦並不靠近,只是用雷達持續監視,並不斷報告俾斯麥號的方位。
雖然英軍指揮官約翰·托維能隨時掌握德國軍艦的準確動向,但他的問題是,追擊艦隊遠在350海里之外,鞭長莫及。
而尾隨監視的三艘英國軍艦,面對俾斯麥號高達28節的航速,也只能勉強不被甩掉。除非俾斯麥號被迫再次減速,否則分佈在大洋各處的英國軍艦,永遠也追不上它。
就在雙方僵持之時,讓英國人吃驚的一幕發生了。
5月24號下午,海面上暴雨傾盆。一直保持航向的俾斯麥號,突然向右急轉彎,對尾隨其後的英國艦隊發起攻擊!
俾斯麥號一邊開火一邊轉向,它的航跡在海面上劃出一個巨大的圓圈。之後它又突然停止攻擊,繼續向南揚長而去,好像只想和英國人開個玩笑。
等這一輪風騷的走位完成後,英國艦隊吃驚地發現,歐根親王號不見了!
原來,俾斯麥號的這記“回馬槍”,只是為了引開英國艦隊的注意力,迫使他們減速。它的真實目的是,掩護歐根親王號撤離。
盧金斯的目的達到了,歐根親王號在英國人的眼皮底下溜走,兩艘德國軍艦實現了“分頭脫離”的目的。
航母!航母!
歐根親王號成功撤離後,俾斯麥號繼續在三艘英國軍艦的跟蹤下駛向法國。
對盧金斯來說,眼下一切還算順利:他剛剛不但成功地戲弄了英國人,而且距離法國也越來越近。德國的岸基作戰飛機早已做好準備,一旦俾斯麥號進入戰機航程,就立即對它進行掩護。
但就在此時,新的威脅出現了。
英國航空母艦勝利號,已經接近到了足夠放飛艦載機的距離。航母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海戰的遊戲規則。
那些看起來輕飄飄,甚至有點不堪一擊的艦載機,已經成為超越大艦巨炮的致命殺手。
航母,能夠在艦炮射程無法企及的幾百海里外,對軍艦發起攻擊。此時勝利號上的劍魚式魚雷轟炸機,正直撲俾斯麥號而來。
不過,這支艦載機部隊缺乏經驗,在沒有仔細識別敵我的情況下,把皇家海軍諾福克號重巡洋艦當成了攻擊目標。
這次要感謝俾斯麥號上的高射炮,正是他們開火射擊,才讓英國飛行員明白真正的目標在哪。他們調整航向,對準俾斯麥號投下了9枚魚雷。
九枚魚雷,只有一發準確命中,但俾斯麥號憑藉堅固的裝甲帶扛住了打擊,毫髮未損。
躲過一劫的俾斯麥號,已經進入德國U艇活躍的開闊海域。為了防止被潛艇攻擊,英國軍艦被迫採用“之”字形前進,因此和俾斯麥號的距離越拉越遠,雷達已經無法有效探測。
盧金斯抓住這個機會,又一次上演了“圓圈走位”。
他命令俾斯麥號右轉舵270度,向追擊者後方悄悄迂迴,希望以此徹底擺脫英國軍艦的雷達,這一次盧金斯又成功了。憑藉優秀的戰場直覺,他把英國追擊艦隊玩弄於股掌之間。
俾斯麥號就這樣消失在茫茫大洋之中。
致命電報
除了“俾斯麥號消失”的壞訊息,英國艦隊司令約翰·托維沮喪地發現,還有一個壞訊息在等著他:好幾艘參與圍獵的艦艇已經燃料不足,無法繼續追擊。幸運的天平似乎徹底倒向了德國人。
但這一次,盧金斯卻犯了錯,他錯誤的拍發了一封“致命電報”。
他認為已經擺脫了英國艦隊,因此打破無線電靜默,向本土拍發了一封長達半個小時的電報,彙報戰況。
盧金斯發出的無線電訊號,馬上被英國人截獲並破譯。從電報內容裡,他們又一次知道了俾斯麥號的大致位置,英國人又重新燃起一線希望。
5月26日上午,英國海軍的好運終於來到。一架從北愛爾蘭基地起飛的卡特琳娜水上飛機,在海面發現一串漂浮的油漬,那正是俾斯麥號洩露的燃油。
順著海面上的浮油,卡特琳娜偵察機很快發現了俾斯麥號,並傳回精確座標。
這雖然是個好訊息,但英國海軍部也從這個座標得知:俾斯麥號只剩下不到一天的航程,就能進入德國空軍控制的安全海域。要攔住俾斯麥號,機會微乎其微。
為了圍堵俾斯麥號,皇家海軍一共出動了四十多艘軍艦,但此時他們大多距離遙遠。此前一直尾隨俾斯麥號的威爾士親王號和勝利號航母,也因燃料不足,已經返航。
英國人此時唯一的希望,是駐紮在直布羅陀的H艦隊。他們是唯一有可能在俾斯麥號到達法國前,攔住它的艦隊。
還是航母
H艦隊的作戰主力,是皇家方舟號航母和聲望號巡洋艦。在獲得俾斯麥號的精確座標後,H艦隊立即派出速度較快的輕型巡洋艦謝菲爾德號進行攔截。緊接著,皇家方舟號航母也放飛了劍魚式魚雷機,搜尋並攻擊俾斯麥號。
不過,這次英國人又差點搞出“烏龍事件”。
英國飛行員接到命令是:攻擊目標海域的任何軍艦。但他們卻沒有收到謝菲爾德號也會出現在那裡的通報。因此,當“劍魚們”發現謝菲爾德號後,就立即向它投下魚雷。
幸運的是,劍魚向自己軍艦發射的,是一種使用新式引信的魚雷。因為太新,所引信工作不可靠。還沒有擊中謝菲爾德號,魚雷就提前爆炸了。
隨後,皇家方舟號的第二支劍魚中隊也奉命起飛。這次他們吸取教訓,換回了老式的觸發式魚雷。更重要的是,劍魚中隊準確地找到了俾斯麥號。
在第一輪魚雷攻擊中,俾斯麥號就被命中兩次。
一枚魚雷打中船體的中間部分,但只造成輕微傷害;另一枚魚雷擊中船尾的方向舵,導致舵機被卡死。
雖然損管小組幾次嘗試修復,但無濟於事。俾斯麥號的舵仍被牢牢卡住,它不能直行,只能不停地轉彎。
這次俾斯麥號終於用完了它的好運氣,在徹底喪失機動能力後,等待它的將是更加猛烈的攻擊。
雖然俾斯麥號被擊傷的位置,距離安全海域已經很近,但它已經永遠無法抵達了。
來自航母艦載機的攻擊,讓俾斯麥號只能無奈地在海面上轉彎。現在他唯一可以依靠的,只剩下依然強大的火力。
落幕
5月26日當晚,6艘英國驅逐艦率先趕到交戰海域。這些驅逐艦利用夜幕,不停對俾斯麥號發起魚雷攻擊。但俾斯麥號頑強的抗過了這一夜。
5月27日清晨,三艘英國主力艦陸續抵達,開始圍毆俾斯麥號。
俾斯麥號進行了猛烈的還擊,但由於方向舵被卡住,所以它的航行極不穩定,因此火炮射擊精度也隨之下降,只有一艘英國軍艦受到輕傷。
接著,又有兩艘英國重巡洋艦加入戰鬥。在90分鐘內,俾斯麥號被英國艦炮無情轟擊,各種口徑的炮彈命中艦體數百次,軍艦遭到巨大破壞,船員也大量傷亡。
為了維護最後的尊嚴,船員們在持續不斷的炮火下打開了“通海閥”——俾斯麥號選擇了自沉。
1941年5月27日10:39分,僅僅服役九個月的俾斯麥號消失在了海面上。
包括盧金斯上將在內的大多數船員都葬身大海,全艦隻有100多人獲救。留在現場進行救援的英國軍艦,在接到U艇可能來襲的警報後,沒有救起全部倖存者就匆匆撤離現場。
最終,2156名德國水兵和俾斯麥號一起葬身海底,德國海軍遭到沉重打擊。
後記:
擊沉俾斯麥號,讓航空母艦的價值得到充分體現。如果沒有英國航母的攻擊,俾斯麥號完全可以全身而退。
在面對空襲時,看似威猛的戰列艦顯得如此不堪一擊。這一點在幾個月後爆發的中途島海戰中,被進一步印證。屬於戰列艦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屬於航空母艦。
失去俾斯麥號,也徹底改變了德國海軍的戰略戰術。
從這時起,德國海軍司令部徹底放棄了使用水面艦艇繼續作戰的想法,轉而把所有戰爭資源向潛艇傾斜,U艇扛起了德國海軍的大梁。在接下來的兩年中,“狼群戰術”對北大西洋航運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俾斯麥號這次只有8天的遠航,是他的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擊沉俾斯麥號,也成為海戰中的經典一幕。(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