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江抗”第二路
1939年5月初,葉飛率領第6團抵達武進縣戴溪橋地區,與活動在這裡的“江南抗日義勇軍”(簡稱“江抗”)會合。
“江抗”的基礎是梅光迪在江陰、武進搞起的一支人數不多的地方武裝。梅光迪,土地革命時期加入共產黨。後被捕叛變。1937年在全國抗日浪潮影響下組織抗日遊擊隊,自任大隊長,接受江蘇省地方工委領導。為了壯大抗日力量,上海黨組織派共產黨員何克希前來做了梅的工作,並動員一批工人、學生參加部隊,壯大了梅光迪的隊伍。不久前,陳毅給這支部隊授了“江南抗日義勇軍”的番號。
6團與“江抗”會6團與“江抗”會合後,仍沿用這一番號,成立了“江南抗日義勇軍總指揮部”,梅光迪任總指揮,葉飛和何克希任副總指揮。梅、何原有部隊稱“江抗”第三路,司令員由梅光迪兼;6團稱“江抗”第二路,由原6團副團長吳焜任司令員。
5月31日,“江抗”二路(第6團2營)進入江陰和無錫交界處的黃土塘鎮,在這裡打響了到東路後的第一仗。
這天午夜,“江抗”二路司令員吳焜和2支隊支隊長廖政國率部東進經過黃土塘鎮。前哨剛進街頭,就聽到街里人聲嘈雜、四下裡狗叫。吳焜站在高處一看,發現沿小街一溜火星,當即判定是日偽軍部隊在休息抽香菸。
部隊和“掃蕩”的日偽軍遭遇了。趁敵人尚未發覺,吳焜指揮1個連隊迅速搶佔了一線房屋,把機槍架上房頂,突然開火,掩護部隊向敵人發起攻擊。
當日偽軍發覺遇上抗日部隊時已遭重創,遂調集火力向“江抗”二路部隊猛烈反撲。敵我反覆衝殺,激戰至次日中午,日偽軍死傷累累。
正當隨後趕來的葉飛打算指揮部隊聚殲殘敵時,國民黨軍統特務武裝“忠義救國軍”一部從側後橫插過來,向“江抗”部隊發起攻擊。本無路可走的日偽軍,乘隙奪路逃竄。
事後查明,這次交手的確是下鄉“掃蕩”的600多名日偽軍。此次戰鬥,“江抗”部隊傷亡不大,而消滅日偽軍粗計也有一二百人。透過這次戰鬥,葉飛了解了東路情況的複雜,也認識了國民黨的“忠義救國軍”。
“戰鬥勝利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樞紐。”葉飛牢牢記住了臨行前陳毅的教誨。為擴大影響,振奮群眾的抗日熱情和信心,時過不久,他又指揮部隊襲擊了滸墅關火車站。
滸墅關,地處京滬鐵路中段,是蘇州和無錫兩城之間的一個小鎮。國民黨軍潰退西撤,日寇進佔東路地區後,連接出海口和內陸的滬寧鐵路成為日寇的生命線。因為京杭大運河與京滬鐵路在這裡交會,滸墅關車站顯得尤為重要。日軍雖然在滸墅關火車站駐兵不多,但周圍的黃埭、望亭、楓橋等地都設有據點。槍聲一響,哪個方向都可以來增援。所以,攻打滸墅關火車站固然影響大,但難度也大。葉飛務求戰則必勝,所以考慮得十分周密。
他首先選派作戰參謀周達明和戰地服務團的女團員李關玉,到滸墅關進行了實地偵察。周達明是東北義勇軍的老戰士,經驗豐富。李關玉是本地人,在滸墅關有親屬關係。他們化裝成兄妹,從無錫洪聲裡乘小船到距滸墅關只1公里的東橋鎮,而後步行到滸墅關,住進火車站旁的一個親屬家裡。
按照葉飛的要求,他們搞清了車站日偽駐軍人數、火車進出站時間和人員活動規律,並畫了一張詳細的地形地物草圖。據此,葉飛與“江抗”二路支隊長王萱春等,對襲擊滸墅關車站的時機和兵力作了周密的研究部署。
6月24日黃昏,天下著綿綿細雨,“江抗”二路1支隊官兵踏著泥濘的小路,悄悄出發了。此前,偵察排在雨幕的掩護下,神不知鬼不覺地摸掉了東橋的偽軍崗哨和警察所,抓獲了偽鎮長。葉飛就把指揮所設在東橋鎮上。
深夜12點,江抗二路部隊到達距滸墅關半里路的地方。按照計劃,突擊隊分成小股率先行動,混進火車站,把手榴彈分頭投向毫無戒備的日偽軍營房。
日軍在睡夢中受到突襲,亂作一團。睡眼惺忪的日軍守備隊長急欲指揮部隊反抗,“江抗”二路攻擊部隊已奮勇衝上來將他拿下。
霎時,槍彈齊發,營房起火,日偽軍還手不及,死的死、傷的傷,狂呼亂叫。與此同時,“江抗”三路部隊也擊潰了鄰近據點的偽軍,炸燬了鐵路橋。頓時,槍彈轟鳴,爆炸聲聲,熊熊的火焰燒紅了半邊天。
夜裡2點鐘大部隊發起突襲,3點剛過戰鬥就宣告結束。
25日凌晨,蘇州城日軍出動200多人,乘坐著裝甲車到滸墅關增援時,“江抗”部隊已安然撤離,不知所向。
這一場戰鬥,全殲了滸墅關車站日軍守備隊長以下官兵55名,消滅了偽軍1箇中隊,迫使京滬(今滬寧)鐵路停車3天。戰後,上海、香港等地的中外報紙,都在顯著位置發了訊息。從此“江抗”名聲大震。
葉飛乘勝率部繼續向東發展。7月初,“江抗”二路逼近上海市,2支隊支隊長廖政國率部在上海西郊突襲了外出“掃蕩”的數百名日軍。繼而率少數官兵摸進上海虹橋機場,一把大火使停機坪上的4架日軍飛機化為灰燼。第二天,上海租界各家報紙均在頭版頭條繪聲繪色地報道了這—事件,稱:“萬名‘江抗’夜襲虹橋機場”。一時間,上海茶樓、酒家、大街小巷,紛紛傳說“江抗”的神武。
接連的勝利,使“江抗”在東路地區聲名遠播。日偽軍聞風喪膽,各界群眾歡欣鼓舞,許多進步青年紛紛趕來,要求參加“江抗”部隊。一些地方小股部隊也主動要求“江抗”首長“加委”,願意與“江抗”協同作戰。
在尋機打擊日軍、偽軍的同時,葉飛主動與駐地黨組織及其所領導的“民抗”等抗日遊擊隊取得聯絡,逐步建立起了以陽澄湖上的集散地東塘寺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
此後,“江抗”部隊就在蘇(州)常(熟)太(倉)地區活動。他們憑藉著陽澄湖港汊羅列、蘆葦蕩地形複雜和群眾的掩護支援,神出鬼沒,縱橫馳騁,襲據點、反“掃蕩”,打得日軍和漢奸部隊魂飛膽喪,留下了若干軍民團結抗日反頑的傳奇佳話。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上演的現代京劇《沙家浜》,就是以此為背景、以“江抗”傷病員夏光、劉飛等為原型創作的。
一次次戰鬥,不僅消滅了敵人,而且繳獲大批武器。葉飛率部進軍東路短短3個多月的時間,部隊便都換上了一色的“三八式”、“捷克式”,每個連都裝備了輕、重機槍,同時還向茅山根據地輸送了大量武器和經費。兵員數量也大大增加。到9月底,“江抗”部隊已發展到6000多人。由於1個營留在皖南軍部,6團東進時不足700人,此時已發展到2000多人。於是,“江抗”適時地整編為4路:原6團仍為2路,梅光迪原部隊為3路,無錫地方部隊為4路,常熟的“民抗”列編為5路。這時的“江抗”,武器精良、士氣高昂,在東路地區群眾中有著難以企及的影響和威望。群眾漸漸地也明白:“江抗”就是新四軍。
1939年10月中旬,葉飛率部隊抵達長江中的揚中島,與駐地管文蔚領導的“江南抗日義勇軍挺進縱隊”(此前該部已與地下黨組織取得聯絡,內屬新四軍1支隊編制)會合。按照陳毅的指示,雙方部隊經過整編,統稱新四軍挺進縱隊(簡稱“挺縱”)。管文蔚任司令員,葉飛改名聶揚,任副司令員,下轄4個團。挺進縱隊成立軍政委員會,葉飛擔任軍政委員會書記。同年12月,挺進縱隊北渡長江進入江都吳家橋地區,進行整編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