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銜時,我軍有50多名準兵團級將領,所謂準兵團級就是擔任過兵團參謀長、政治部主任或者同級職務,那麼這些準兵團級將領授的什麼軍銜呢?在授銜時,除賀炳炎是上將之外,其他準兵團級將領絕大多數都是中將,但有4個人是少將。
先來說說賀炳炎為什麼是上將。他是紅二軍團出身的高階將領,曾在紅二軍團和紅二方面軍當過師長,他在一次戰鬥中失去了左臂,是我軍有名的獨臂將軍。解放戰爭時期,賀炳炎一直在西野(一野)系統任職,當過縱隊司令員、軍長,建國初期曾任西南軍區副司令員兼四川軍區司令員。52年評級時他是準兵團級,本來不夠上將,但是考慮他是紅二軍團的代表,所以授了上將。
紅二方面軍是由紅二軍團、紅六軍團和紅32軍合編而成的,這其中紅二軍團是賀龍一手帶出來的部隊,是紅二方面軍的老底子部隊,授銜時在考慮紅二方面軍的高階將領時,通常都是優先考慮紅二軍團的,再考慮紅二方面軍的其它組成部隊。實際上紅六軍團符合上將標準的就有好幾人,但紅六軍團畢竟是中央紅軍,不能完全代表紅二方面軍。在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紅二軍團出身的賀炳炎,即便職級不夠,也還是授上將的。
萬毅、邱會作、李作鵬、聶鳳志、梁興初、張國華、陳正湘、詹才芳、鄭維山等53名準兵團級將領都是中將。那麼授少將的準兵團級將領是哪些人呢?
一、袁也烈,他資歷非常深,黃埔一期畢業生,畢業後參加過東征和北伐,此後他又參加了南昌起義和龍州起義,曾在紅7軍擔任團長,1931年2月,他在一次戰鬥中負傷,5月在上海養傷期間被捕,隨後被國民黨方面關押了四年之久,一直到出獄以後他才和組織上重新取得聯絡。這之後,袁也烈就開始走下坡路了,一直在地方部隊任職,一直到解放戰爭臨近尾聲時,才調回作戰部隊任職,擔任山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建國初期,袁也烈一直在海軍系統任職,曾任華東軍區海軍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華東軍區海軍司令員、政委等職,後來還當過海軍副參謀長,算是新中國海軍的元老級人物。55年授銜時是少將,這可能和他在紅軍時期和組織上失聯長達四年有關,而後也沒有在軍隊出任要職,軍功也不多。
二、解方,他是東北軍出身的開國將軍,長期在東北軍任職,1936年秘密入黨後仍在東北軍工作,1940年正式公開身份,到八路軍部隊任職。解方在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一直擔任的是參謀長這類的職務,這也算是他的專長。論對軍隊參謀業務的熟悉程度,我軍除了李達上將之外,就數他業務最精湛了。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他也曾擔任志願軍參謀長一職。
他參加革命非常晚,而且完全缺席了十年土地革命戰爭,再加上幾乎沒有擔任過軍事指揮官的角色,所以戰場上的軍功相對不足,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解方最終授了少將。
三、段蘇權,紅軍時期曾在紅六軍團任職,還曾擔任黔東獨立師政委,掩護紅二軍團和紅六軍團撤離,黔東獨立師被敵軍打散了以後,他就和組織上失去了聯絡,一直到抗戰爆發後,才重新取得聯絡,此時已經過去三年了。解放戰爭時期,段蘇權曾任東野八縱司令員,率部參加了遼瀋戰役,不過在此期間,他的軍事表現,讓東野負責人林彪非常不滿意。
段蘇權在遼瀋戰役中雖然功勞比較大,但是所犯的錯誤也不少,而且出現過很嚴重的失誤,遼瀋戰役後他就被邊緣化了。建國後授銜時,以段蘇權的資歷和職級,本來完全夠中將,但因為和組織上失聯三年,再加上解放戰爭中有過比較嚴重的失誤,所以授了少將,據說他在授銜前夕曾當眾扯下少將肩章不戴,去世時也沒有穿那套少將制服,而是著中山裝入殮的,這在開國將軍中是絕無僅有的。
四、陳沂,他和大多數開國少將不同的是,他長期在軍隊文化宣傳戰線上工作,並未在戰場上指揮過戰鬥,他是1937年11月參加八路軍的,在此之前他一直北京、上海等地從事文藝創作,所以他其實也缺席了十年土地革命戰爭。陳沂參加八路軍以後,擔任過宣傳幹事、報社社長、宣傳部部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他擔任過東北民聯宣傳部部長、東野政治部副主任、東野後勤部政委、四野後勤部政委等職。
建國初期,陳沂出任總政文化部部長。55年授銜時少將。他並沒有帶兵打仗的經歷,自然談不上什麼軍功了,而且缺少了紅軍時期的革命經歷,所以他即便是準兵團級,也只能是個少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