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兵吃糧,歷史上任何一個軍事組織要發愁的事,哪怕你是佔山為王的土匪還是縱橫波濤的海盜,靠打架為生的非盈利團體,首先要保證口糧問題。
波士頓傾茶事件
且不說天天見葷腥吧,最起碼不會讓他們飢寒交迫,食不果腹。軍服,棉衣,武器裝備的暫時缺乏到無關緊要。女人、音樂等精神慰問在雞腿麵包面前皆是浮雲,只要不上場幹架,士兵們才懶得跟長官理會這些個鳥事,但如果沒有吃喝,那就要搜腸刮肚絞盡腦汁的搞點事了。兵荒馬亂的無情歲月,整團整團計程車兵為了一口熱乎的稀粥譁變散夥,也不是稀奇!
美國獨立戰爭
建軍伊始,美國就在口糧配給這方面煞費苦心,在講南北戰爭之前,我先把獨立戰爭時期的口糧做個簡單清單交代吧。
第二屆大陸會議〔當時負責領導獨立運動的權力機構〕於1775年11月規定了大陸軍每日口糧標準如下:
1.一磅牛肉或3/4磅豬肉。〔一磅合0.454千克〕或一磅鹹魚〔通常是歷史悠久又物美價廉的醃鱈魚〕。
2.一磅麵包或麵粉。
3.一品脫牛奶〔1美製溼量品脫約0.43升〕
4.一品脫雲衫啤酒或者蘋果酒。
5每個士兵每週還有三品脫碗豆或者蠶豆。〔1美製乾量品脫約0.55升〕或者提供等量的其他蔬菜!
6.每人每週半品脫大米或1品脫玉米麵。
玉米麵,在我國的北方農村也就做棒子麵
玉米餅
7.沒有啤酒飲料時的上百人連隊,每週可以得到九加侖〔約3.785升〕的糖漿。
8.每一百人的團伙每週還有3磅蠟燭️。24磅的軟肥皂或者8磅硬肥皂的供應。
再強調一遍,在那個年月,荒郊野外的打個架,苟且活著回來後能吃上這一套軍糧供應,這標配也算是相當慷慨了。沒得挑!
其實,在這片素有"上帝應許之地"的富饒大陸,想混個肚圓根本不在話下,稍微和鄉親們花點力氣墾個荒就有玉米餅吃,要知道,美洲早期的移民,就是靠這玩意兒來勁的。想吃肉的話也很好解決,北美的草原林地裡有數不盡的飛禽走獸,野牛、野火雞成群結隊,野鵝、野鴨和北美旅鴿飛起來都是遮天蔽日,如果你富有愛心懶得打獵,也可以到集市上購買,價錢實惠,如果從印第安人手裡購買,價格更是便宜的離譜。
也就是說,這些漂洋過海的移民到了北美成了"北漂"後,仰仗著天然物資豐厚的新大陸,能獲得的食品供應數量和品質已經比歐洲強了許多。特別是大西洋沿岸的居民,日常飲食相當的豐富,酒肉不斷,滋潤無比,對於獨立運動的領導人來說,忽悠這幫吃喝不愁的享福派來軍隊吃糠咽菜顯然是一種生理挑釁,早知道,對面的英倫紅衣兵伙食可不差,大陸獨立軍可不敢在餐飲上懈怠,怕英軍笑話倒是其次,關鍵是餐桌上這點事直接關係到自己士兵與上級的心靈共鳴和對戰爭看法的一致性!
美國獨立戰爭
但是,獨立運動的政府糟糕的財政狀況和拙劣的後勤充分的打擊了大陸軍對獨立事業的激情,口糧標準就不提了,那都是淚和夢,咱就說連糧食基本給養都是捉襟見肘,四顧茫然了,因為飢寒交迫、待遇微薄,獨立大陸軍因為點吃的走投無路拖槍逃亡的場面此起彼伏,要不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慷慨解囊,大陸軍就別想體面的扛著槍佇立在北美戰場的刺骨的硝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