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10年,唐朝景龍四年。這一年,唐中宗李顯下令,將自己的養女金城公主,遠嫁高原,前往吐蕃和親。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金城公主入藏和親’事件。
提起入藏和親,大多數人更熟悉的,還是文成公主。而對於後來的金城公主入藏和親,很多人則知之甚少。但實際上,相比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的時候,歷史其實更加複雜。而金城公主為唐朝和吐蕃之間做出的貢獻,也絲毫不遜色於文成公主。
金城公主,一樣也是一位奇女子!她的人生,同樣具有著十分傳奇的色彩。
公元698年,金城公主出生於長安。當時在位的,是一代女皇武則天。而從輩分上來算,金城公主其實是武則天的重孫女。
從出生的那天開始,金城公主的人生,就十分複雜。因為她的長輩們,實在是有著太多的恩恩怨怨。而這些糾葛,從金城公主出身那天開始,就一直影響著她。
金城公主的父親,名叫李守禮。李守禮的父親,名叫李賢,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次子。
當年李治和武則天一共有四個兒子,長子李弘,次子李賢,三子李顯,四子李旦。最開始的時候,是老大李弘做太子。但可惜的是,李弘英年早逝,二十多歲的時候就死了。李弘死後,按照順位繼承製,老二李賢成了太子。
李賢當上太子之後,也是一位十分賢明的太子。但是不久之後,宮裡突然傳出了一陣謠言,說李賢其實並不是武則天的兒子,而是當年武則天的姐姐武順,與皇帝李治偷情所生。因為這件事屬於醜聞,所以李賢出生後,便被過繼給了武則天。至於武順,後來則是被武則天給毒死了。
對於這件事的真實性,歷史上一直存在爭議,直到今天都沒有定論。但當時的李賢,顯然是深受這個傳聞的影響。所以,後來的李賢,便開始積極鞏固自己的地位,和老媽武則天爭權。以武則天的性格,面對權力,就算是親兒子也不可能放過。於是,幾年之後,武則天舉報李賢,說李賢要謀反,並且確實在李賢府上搜出了幾百具盔甲,坐實了李賢的謀反行徑。
這件事發生之後,李賢的太子之位,自然很快被廢黜。此後,老三李顯做了太子,至於李賢一家,則是被遠遠流放到了巴州。李賢一家被流放的時候,作為李賢次子的李守禮,僅僅只有九歲而已。
又過了三年之後,隨著唐高宗李治去世,武則天徹底把持了大權。老三李顯雖然順利登基,但剛剛想要和老媽爭權,便被武則天廢黜,遠遠流放到了湖北。此後,武則天又立老四李旦為傀儡皇帝,自己獨掌大權。就在這一年,遠在巴州的老二李賢,被武則天派去的酷吏丘神績逼死,年僅二十九歲。
李賢死的時候,作為次子的李守禮,只有13歲,還未成年。一年多以後,大概是武則天覺得,確實虧欠自己的二兒子,於是便下令恢復了李賢的爵位,並且將李賢的幾個子女,全部遷回京城生活。但是,回到京城之後,李賢的幾個子女,依然過著被囚禁的生活。
非但如此,在接下來的幾年當中,武則天開始大肆清除李家宗室。到了公元690年的時候,武則天干脆逼迫李旦,禪位給自己,登基做了一代女皇。而武則天登基之後,圍繞著武則天繼承人的問題,大家又鬥了好幾年。在這幾年當中,很多武家的子孫,開始不遺餘力地向僅存的李家人攻擊,又殺掉了一大批李家人。
在這幾年當中,李守禮的哥哥,被酷吏陷害致死。李守禮的弟弟,則是最終被軟禁病死。總之,經過連續十餘年的軟禁之後,李賢這一脈的所有子孫,已經近乎死絕了。
直到公元698年,隨著武則天逐漸老邁,武則天開始認真思考繼承人的問題。最終,武則天決定,還是將老三李顯召了回來,重新立為繼承人。
隨著李顯再次被立為太子,殘存的李家宗室,終於鬆了一口氣。也正是在這一年,李守禮暫時結束了被軟禁的生活,雖然依舊受到監視,但總算是有了一些自由。這一年,李守禮已經27歲了。就算按照今天的社會觀點,也算是逐漸成為了大齡青年。所以,李守禮此時最需要解決的,就是子嗣問題。
就在這一年,金城公主出生了。
金城公主出生的時候,李家宗室其實已經沒剩幾個人了。所以後來,為了保護最後的一點李家血脈,李顯便收養了金城公主。從輩分上來說,李顯是金城公主的叔爺,但是對於金城公主,李顯卻視若己出,當成自己的女兒一樣對待。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金城公主自小便在宮裡長大,同時也深得李顯的喜愛。
幾年之後,到了公元705年,隨著一場神龍政變的發生,李顯再次登基。李顯登基之後,金城公主依然被收養在宮裡。又過了兩年之後,公元707年,吐蕃方面前來求親,想要向唐朝求取一位公主。李顯本人雖然也有幾個女兒,但此時大都已經嫁人。而除了李顯這一支之外,因為之前武則天時代的瘋狂殺戮,導致皇室近支的宗室女子,已經寥寥無幾。適合前去和親的,更是極為難找。
如此一來,一直被李顯收養在宮裡的金城公主,自然也就成了最好的一個選擇。
於是,不久之後,李顯答應了吐蕃的求親,同時封金城公主為公主,享受和李顯女兒一樣的待遇。三年之後,到了公元710年的時候,雙方終於談妥了和親的一系列條件。金城公主正式遠嫁高原,承擔和親的使命。
這一年,金城公主僅僅只有13歲而已。
說到這裡,我們暫時把金城公主這條線放一下,先來說說吐蕃這邊的情況。要不然我們恐怕很難理解,後面金城公主經歷的那些事情。
早在數十年以前的唐朝貞觀年間,吐蕃剛剛自高原崛起的時候,曾經向唐朝求取過一位公主。這位公主,就是大名鼎鼎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其實也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親生女兒,而是宗室王爺李道宗的女兒。文成公主入藏之後,嫁給了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為唐朝和吐蕃之間的友好關係,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但可惜的是,僅僅十年之後,松贊干布便英年早逝,死時只有34歲。
松贊干布活著的時候,雖然和文成公主感情很好,但兩人卻一直沒有孩子。而松贊干布唯一的兒子,則是比松贊干布去世更早!所以,松贊干布去世之後,吐蕃的贊普之位,便由他的孫子芒松芒贊繼承。
不過,作為爺爺的松贊干布,去世的時候才僅僅34歲。那麼作為孫子的芒松芒贊,即位的時候多大年齡,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芒松芒贊幼年即位之後,根本無法處理政務。在這種情況下,吐蕃的大權便落入到了宰相祿東讚的手裡。
此後的十多年時間裡,祿東贊執掌吐蕃,飛速發展,逐漸在高原上徹底崛起。十幾年後,祿東贊去世,其子論欽陵繼承了祿東讚的位置,繼續把持吐蕃的大權。
論欽陵掌權之後,開始逐漸帶領吐蕃向外擴張,逐漸威脅到了唐朝的邊境安全。此後,唐朝派遣名將薛仁貴,率軍進入高原,打算教訓一下吐蕃。但遺憾的是,因為唐軍內部不和,薛仁貴最後兵敗大非川,差點全軍覆沒。
這一戰之後,吐蕃的崛起之勢,便再也無法阻擋了。
此後,論欽陵開始率領吐蕃,不斷向西域方向擴張,蠶食唐朝在西域的地盤。接下來的十多年時間裡,唐朝雖然多次擊敗吐蕃,但卻沒能重創吐蕃主力,反倒是讓吐蕃越打越強。與此同時,吐蕃的那位贊普,松贊干布的孫子芒松芒贊,也是英年早逝。芒松芒贊去世後,其子赤都松贊即位,又是少年即位。
因為連續兩位贊普,都是少年即位。而把持大權的論氏家族,又逐漸取得對外戰爭的勝利。所以到了赤都松讚的時代,論欽陵已經有了尾大不掉的趨勢。恰在此時,唐朝那邊也開始出現劇烈動盪。隨著李治身體越來越差,唐朝高層的鬥爭開始越來越激烈。而後不久,就發生了我們開頭提到的武則天舉報親兒子的事情。
更糟糕的是,就在這之後不久,已經在高原孀居多年的文成公主,徹底病逝了。文成公主去世後,唐朝和吐蕃最重要的一根紐帶,也徹底消失了。所以雙方的戰爭,再也無法阻止了。
總之,接下來的十年時間裡,唐朝這邊的高層,斗的一塌糊塗。因為高層一直在內鬥,對邊疆的注意力自然會減少。而論欽陵趁著這個機會,也開始徹底進軍西域,打下了好大一塊地盤。唐朝和吐蕃之間,也開始陷入了連續的戰爭當中。
論欽陵的勝利,對於吐蕃贊普一族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所以,到了公元697年,武則天以反間計離間吐蕃。此後,赤都松贊發動政變,成功誅殺了論欽陵,終於重掌大權。而昔日在吐蕃權勢滔天的論氏一族,餘部也全都歸降了武周。
這一年,恰好正是金城公主出生的那一年。
雖然成功除掉了論氏一族,但吐蕃也因此元氣大傷。此後的幾年裡,吐蕃對唐朝的戰爭接連失利,雙方不得不議和。但是,因為之前幾十年的恩恩怨怨,唐朝和吐蕃之間,早已不復當年松贊干布在位時的和睦。所以,就算雙方重新議和,但雙方的關係卻再也回不到貞觀年間的熱絡情況了。雙方雖然議和,但邊境的小規模衝突,一直沒有停止過。
又過了幾年之後,到了公元704年,赤都松贊也病死了。赤都松贊死後,其子尺帶珠丹登基,又是少年即位。因為吐蕃這邊之前的複雜情況,導致尺帶珠丹剛剛登基,高原上百年先後開始爆發叛亂,戰爭此起彼伏。
鑑於這種複雜的環境,尺帶珠丹登基後,為了避免大權旁落的緣故,吐蕃這邊再也不敢讓丞相手握大權,只好讓赤德祖讚的奶奶,垂簾聽政。與此同時,唐朝這邊,則是發生了神龍政變,武則天被迫退位,李顯二次登基。
到了這個時候,唐朝和吐蕃雙方,經過數十年的戰爭之後,都已經筋疲力竭了。而且,雙方都經歷了複雜的高層內鬥,都打不起大規模的對外戰爭了。這個時候的唐朝和吐蕃雙方,內部情況都很複雜,急需一場真正的和平,來緩和雙方的矛盾。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吐蕃的那位王太后,向唐朝提出了和親的請求。希望李顯能夠嫁一位公主過去,嫁給吐蕃的新贊普,尺帶珠丹。而李顯收到和親請求之後,也希望能透過和親來緩解雙方的矛盾,解決邊境戰爭的困擾。
在這樣複雜的局面下,十三歲的金城公主,肩負起巨大的使命,遠嫁高原!唐朝和吐蕃的和平,都壓在了這個十三歲的小女孩身上。
公元710年,金城公主正式入藏,嫁給了尺帶珠丹,做了吐蕃王后。
此後三十年裡,金城公主一直留在高原上。直到生命的盡頭,再也沒有回到過唐朝。
另外,就在金城公主前腳剛剛抵達高原,唐朝這邊,就再次爆發了劇變。公元710年6月,唐中宗李顯暴斃。此後,李顯的皇后韋氏,把持了大權,並且企圖成為第二位女皇帝。在此之後不久,身為李家宗室成員的李隆基,聯合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突然發動政變,入宮誅殺了韋氏,除掉了韋氏一族,而後擁立李旦為皇帝。
李旦登基之後,李隆基又和太平公主鬥了幾年。數年之後,李旦禪位給李隆基,李隆基又除掉了太平公主,這才終於結束了多年的高層內鬥,唐朝高層也由此進入了一段比較太平的時期。
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在短短三年之內發生的。
一個13歲便遠嫁高原的小女兒,剛剛離開自己的故國,自己的養父便去世了。此後故國執掌權力的那些人,都是她不熟悉的人。而她又需要在千里之外的高原上,堅持為唐朝和吐蕃雙方的友好往來,繼續努力維繫。這種壓力,對於一個13歲的小女兒來說,實在是太過殘忍。
這就是當時金城公主所經歷的一切。
不過好在,金城公主的丈夫,那位吐蕃贊普尺帶珠丹,倒是對她極好。所以金城公主嫁到高原上之後,也算是得到了愛情。這也是金城公主一生當中,最大的幸運了。
金城公主嫁到高原之後,沒過多久,唐朝就進入了唐玄宗的時代。到了唐玄宗的時代,唐朝和吐蕃雙方的關係,更為複雜。一方面,唐朝作為一個超級巨無霸,絕對不可能允許吐蕃威脅唐朝的邊境安全。另一方面,隨著吐蕃不斷壯大,吐蕃對外的擴張,又無法避免。在這種情況下,金城公主作為雙方最重要的紐帶,想要儘量平衡唐朝和吐蕃的關係,極力以自己去影響雙方,讓雙方儘可能的和平。這其中的難度,自然可想而知。
此後的28年時間裡,金城公主一直在極力促成雙方的和平。雖然雙方的邊境戰爭,一直沒有停止過。尤其是在爭奪西域控制權的時候,更是連年征戰。但金城公主卻靠著自己的努力,儘可能地將雙方的戰爭,壓制在小規模的邊境衝突當中。在這二十八年裡,唐朝和吐蕃經常打仗,卻從來沒有過傾國之戰。雙方的使節來往,更是從來都沒有中斷過。
這其中,固然有當時雙方內政的原因。但金城公主的貢獻,也是不容忽略的。
經過金城公主的不懈努力之後,開元二十二年,唐朝和吐蕃在青海日月山樹立界碑,並且在甘松嶺建立互市貿易,建立起了兩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渠道。這一切,都離不開金城公主的貢獻。
公元740年,唐朝開元二十八年,金城公主病逝於高原,終年43歲。訊息傳到長安之後,唐玄宗為其輟朝三日,舉行了盛大的哀悼儀式。
一代傳奇公主,終是無愧家國,流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