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3.2月波蘭-薩克森選帝侯奧古斯都二世病故,9月法王路易十五的岳父列琴斯基當選波蘭國王,10月俄軍佔領華沙扶奧古斯都二世之子奧古斯都三世為波蘭國王,列琴斯基逃法國。這都很正常,接下來法國、西班牙結盟分別在萊茵河、義大利進攻奧地利,就有點看不懂了,這完全與波蘭王位沒有什麼關係呀。
其實這就是西方為利益而戰的真實寫照,他們才不會為了與自己相隔甚遠的波蘭王位去血拚,只不過以此為藉口來實現自己的利益。誰讓你奧地利是俄國的盟友,還佔據著自己虎視已久的肥肉,不打你打誰?至於波蘭王位隨時可以做為條件用來交換。
奧地利公主瑪麗婭·特蕾西婭與洛林公爵弗朗茨·史蒂芬定了婚,這還了得,奧地利的勢力不就直接延伸到法國邊界了嗎?所以法國出兵直接佔領了洛林公國。來自帕爾馬的西班牙皇后為了兒子在義大利的利益,攻佔了那不勒斯、西西里。打不下去的奧地利求和,迫於俄國整合好波蘭隨時參戰的壓力,法、西兩國見好就收,於是雙方簽訂《維也納和約》。這合約真有意思。
有利於奧地利一方的:1、承認奧古斯特三世為波蘭國王(交換條件);2、法國及其盟友認同查理六世的女兒瑪麗婭·特蕾西婭為繼承人(後來全反悔了);3、原西班牙的帕爾馬公國由奧地利統治。有利於法、西一方的:1、列琴斯基為洛林公國(安撫失意意的人,符合法國利益,1766年死後,法國直接統治洛林);2、洛林公爵弗朗茨·史蒂芬成為托斯卡納大公國的繼承人;3、西班牙得到那不勒斯和西西里。因為托斯卡納大公吉安·加斯東·德·美第奇還在,所以法國的利益至到1537年他死後才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