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野戰軍曾在劉、鄧的指揮下參加了進軍西南的行動,為解放新南地區立下赫赫戰功。1950年2月,我軍以第二野戰軍的領導機關為基礎成立了西南軍區領導機關。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人就曾經擔任過西南軍區的副參謀長,名叫李夫克,那麼,李夫克身上都有什麼故事呢?
李夫克出生於1915年,江西省蓮花縣人,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在李夫克的青少年時期,江西是革命之鄉,這裡誕生了蓬勃發展的農民運動,李夫克耳濡目染,也開始參加農民運動,1930年,15歲的李夫克就已經擔任少先隊的大隊長了。
1931年,16歲的李夫克參加了紅軍,成為一名普通的紅軍戰士。參軍之後,李夫克表現英勇,在中央蘇區的反“圍剿”戰鬥中逐漸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基層軍官,1933年,18歲的李夫克成為一名正式黨員。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李夫克跟隨紅一方面軍參加了長征,並順利到達陝北。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李夫克先是擔任了抗大訓練部軍事教育科科長,為抗日戰爭培養了很多軍事人才。1939年,李夫克調到八路軍120師358旅,擔任了參謀長的職務,此後他跟隨120師參加了挺進晉西北的戰鬥,擔任了晉西北軍區參謀處長等職務,見證了抗日戰爭的勝利。解放戰爭時期,李夫克陸續擔任了西北野戰軍旅長、第一野戰軍副參謀長等職務,參加了蘭州戰役,打敗了馬家軍,為解放大西北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李夫克被調到西南軍區,擔任了西南軍區的副參謀長,不久後他又被任命為西南軍區的代理參謀長,為穩定建國初期西南地區的社會形勢與生產生活秩序做了大量工作,促進了西南地區的生產和部隊建設。1955年授銜時,40歲的李夫克被授予少將軍銜,成為開國少將。
離開西南軍區後,李夫克被調到了軍事科學院,擔任了學術部主任、學院副秘書長等職務,繼續投身軍事教育領域,為建國後我軍的建設與發展做了大量基礎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在軍事教育領域,李夫克還對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做了卓有成效的研究,造詣很深,成為我軍的軍事理論專家。
值得一提的是,李夫克有個女兒,名叫李曼俊,李曼俊出生於1942年,長大後考入了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進入飛行器工程系自動控制專業就讀。從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畢業後,李曼俊主要從事科研方面的工作,後來擔任了電子部第六研究所所長。
李曼俊是一位優秀的科研人才,她所承擔的很多專案都獲得了全國科學大會獎、電子部科技成果一等獎等,為國家的科技進步做了很多基礎工作。李曼俊長大後嫁給了開國大將粟裕的兒子粟戎生,成為粟裕的兒媳婦。
李曼俊的丈夫粟戎生,也就是李夫克的女婿也是一位非常優秀的人才。粟戎生出生於1942年,1961年,他從北京101中學畢業後參軍入伍,加入瞭解放軍。此後粟戎生進入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導彈控制專業學習,畢業後進入六十七軍,參加了對越自衛反擊戰。此後粟戎生擔任過24集團軍軍長以及北京軍區副司令員等職務,於1999年被授予中將軍銜。2006年,粟戎生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