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到今時今日依然熱度不減的《鬼吹燈》中,胡八一、王胖子還有雪莉楊人手一把工兵鏟,上砍下掄,不管開路倒鬥戰粽子,都能稱得上是無往不利的多功能神器,實戰效果彷彿比衝鋒槍都好使。其實在現實中的歷代戰爭,尤其是一戰二戰兩次世界大戰裡,工兵鏟真真切切的發揮了超乎想象的作用。而要論起各國曆代工兵鏟的優劣高低來,無數軍迷最先想到的,絕對少不了二戰德軍K38式工兵鏟。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戰壕作戰的原因,德軍士兵就已經裝備了短柄兵工鏟,最初的鏟體形式為方頭方腦,弧度也沒多大,鏟體平直而厚重,鍬體前端和兩側均開有刃口,以便減少在土方作業時的阻力,同時為了防止刃體傷到自己和同伴,還配有專門的皮質鏟套,裝入工兵鏟穿在腰帶上。
作為二戰歷史上最為突出的單兵裝具之一,具備摺疊功能的單折鏟K38式(Klappspaten-1938),在1938年11月的時候被德軍列為制式裝備,摺疊後僅僅50公分左右的長度,讓這種裝備非常容易攜帶,甚至可以和水壺、手槍套、彈藥包一起穿在皮帶上,無論行軍還是戰鬥都沒有什麼累贅的感覺,而且隨用隨取,開路砍人挖戰壕甚至用來熱罐頭、煎雞蛋都異常好使,在一線官兵階層中贏得了無數好評。
按照規格引數,這種工兵鏟展開之後總長度為69.4公分,摺疊了也就50.5公分,總重僅僅985克,在工兵鏟這一領域裡,這重量已經算極輕的了。K38式的鏟身採用熱鍛壓錳鋼板製造而成,全幅寬鉚釘固定式頰板、直頂式固定螺母,前置一體式鋼製頂環。錳鋼製鍬頭韌性十足,作業時頂在石頭或者別到石縫中,就算彎曲50度左右,只要一鬆勁該部位就會立刻回彈,再看鏟子居然還不會出現變形或者豁口。
在近身白刃作戰中,這種工兵鏟殺傷力最大的地方就是鍬頭兩側開刃的部位,據說可以直接將8mm鋼筋砍出豁口,而自身無傷。這種工兵鏟的木柄頂端採用了球頭形設計。這種設計既能防止大力劈砍的時脫手飛出誤傷隊友,又能防止在砍樹或者土木作業的時候磨破手掌面板,總之,就是設計的時候把各種狀況都考慮進去了。
作為史上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摺疊兵工鏟,K38式工兵剷出現之後,對當時其他國家的同類裝備具有了巨大的啟迪作用,不少國家的摺疊工兵鏟設計就是來自於這貨。就比如說美軍的M1943摺疊兵工鏟,在大部分設計上就採用了K38的樣式,只不過連線螺母換成了重量更輕的鋁合金質,固定方式也改成了分體式前置墊片,同時鏟柄也更具流線外形。據說瑞士的S57式摺疊兵工鏟就是K38式工兵鏟的最高質量仿製版本,不但質量過人,連鏟套都採用了優質牛皮精緻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