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是1種精神鍛鍊方法,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不過,由於冥想披著神秘主義的外衣,這種源於東方的古老修行方法,上世紀70年代,才在西方普及。目前,透過冥想改善睡眠、減輕壓力、提升專注力,已經成為許多人的日常生活實踐。那麼,冥想,真的能夠對身心健康帶來有益的影響嗎?是否具有科學依據呢?最近,哈佛醫學院的研究團隊證實,冥想練習可以增強免疫功能。咱們現在就來介紹科學們對冥想的相關見解。
哈佛醫學院的學者,在最新1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了1篇論文,介紹了有關冥想研究的成果。此次研究,招募了104名參與者,平均年齡約40歲,並且安排了為期8天的高階冥想靜修。在參加冥想靜修前的第8周及第5周、冥想開始前1天、冥想結束後3個月,多次採集志願者的血樣。靜修期間,吃純素食,每天冥想持續10個小時。
冥想靜修結束後3個月,研究人員發現,參與者對氧化應激的反應、解毒和細胞週期調節途徑出現下調,中性粒細胞相對比例升高,干擾素途徑活性升高。透過基因表達網路分析,結果發現,與免疫反應直接相關的220個基因,包括68個與干擾素訊號相關的基因被上調。鑑於干擾素訊號是免疫系統的觸發者,因此,研究者認為,冥想相關的訊號傳導,可以對改善健康狀況、防禦疾病,發揮積極作用。
說到有關冥想的科學研究,咱們必須介紹1位關鍵的學者,她叫布萊克本。這位科學家,曾在耶魯大學進行分子生物學研究,在上世紀70年代發現了染色體末端的成分順序,稱為端粒。後來,其他科學家發現人類染色體中也有端粒,而且,會隨著DNA分裂而磨損。80年代時,布萊克本在加州大學和她的研究生一起發現了能夠保護和修復端粒的酶,並且確認端粒酶是引發衰老的關鍵因素,憑藉此項研究她於2009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布萊克本在2000年時,在偶然因素的促使下,開始關注女性面對的壓力問題。經過分析58位女性的血液樣本,發現壓力較大的女性,端粒較短,而且端粒酶的活性也較低。後續的研究則發現,壓力激素皮質醇會降低端粒酶的活性,而氧化應激和炎症,則會直接造成端粒損傷。與年齡相關的疾病,比如,關節炎、糖尿病、肥胖、心臟病、老年痴呆、中風等,都與端粒過短有關。另1項研究,對2000多名健康的印第安人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端粒較短的人,在未來5年內患糖尿病的風險,是其他人的2倍。2003年時,布萊克本經過研究發現,8周時間內,每天進行12分鐘的古老唱誦式冥想,參與者的端粒酶活性明顯提高。
布萊克本的論文和影響力,直接推動了有關冥想的相關研究。2011年時,美國學者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術發現,冥想能夠關閉與焦慮、精神分裂症等疾病關聯的大腦區域,這個區域叫預設模式網路,該網路的活動與焦慮症、注意力缺陷、多動症等精神疾病有關。
冥想、瑜伽、太極等鍛鍊方法,在現代醫學體系中,被統稱為身心干預方法。2017年時,英國與荷蘭的學者,共同進行了1項研究,回顧了10年間的18個專案的資料。研究發現,當人們面對壓力時,交感神經系統會被啟用,從而產生1種調控基因表達的核心因子。核因子會啟用促炎基因,產生細胞因子,引起炎症反應。如果炎症的持續時間較長,就會增加衰老、癌症、精神疾病的風險。薈萃分析表明,進行身心干預鍛鍊的人,核因子和細胞因子的產生更少,從而逆轉了促炎基因的表達程序,降低炎症相關疾病的風險。因此,冥想有益於身心健康,具有科學依據,靠譜。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快報、細節、提醒、釋疑、觀察、觀點、史話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