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蛛網膜囊腫(intracranial arachnoid cysts,IAC)是一種常見的良性囊性佔位病變,約佔全部顱內佔位病變的1%。根據發病原因,可將其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IAC多見於兒童和青少年,可造成患者顱內壓增高,還常合併腦積水、癲癇等嚴重疾病,嚴重影響患兒腦發育。
近日,北京世紀壇醫院神外團隊就收治了一位19歲的大學生患者。該患者一年前從海南不遠千里來到北京求學,目前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一名大二學生。公安大學作為我國高階警官的搖籃,學生們肩負著鑽研學業和身體訓練的雙重任務。在一次高強度的訓練課後,該患者開始感到經常頭疼,儘管頭部並沒有受傷。
暑假回海南老家,頭疼還是經常發作,在海南做頭部CT檢查後,診斷是“先天性囊腫”和“積液”,定期複查即可。但回到北京上學後,頭疼愈演愈烈,有時還伴有噁心嘔吐,於是來到北京世紀壇醫院神經外科就診。胡志強主任安排了頭部CT檢查,結果居然發現了“硬膜下血腫”,且血腫量還不少,需要手術治療。若腦子出了問題,就算勉強能唸書,體能訓練恐怕也完成不了,患者的警官夢是否要從此化為泡影?
硬膜下血腫通常因顱腦外傷造成橋靜脈撕裂,血液緩慢溢入硬膜下腔而行成。慢性硬膜下血腫約佔全部硬膜下血腫的25%,是老年顱內血腫中最常見的一種。當病程長,頭顱外傷史不明確時,常被誤診為腦瘤、腦血管病、帕金森綜合徵等。
那麼,這位年輕的大學生為何會同時發生蛛網膜囊腫和硬膜下血腫?蛛網膜囊腫和慢性硬膜下血腫這兩種看似毫不相干的疾病,其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位於皮層的蛛網膜囊腫可自發或在頭部輕微外傷等誘因下破裂,繼發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腫、硬膜下積液、囊內出血等併發症。一般認為,頭部外傷是蛛網膜囊腫繼發硬膜下血腫的重要誘因。
自發病以來,該患者精神狀態差,飲食差,入院時患者頭疼明顯加重,伴噁心嘔吐,頭CT提示“硬膜下及蛛網膜囊腫內較多高密度影,中線移位,考慮亞急性硬膜下血腫”,具備手術指徵。
關於IAC的手術指證,業界普遍認為,如囊腫佔位效應明顯且有增大趨勢;有明確為其所致的局灶性神經功能缺失,如偏癱、言語障礙等;囊腫合併明顯顱內壓增高、腦積水、出血或反覆發作的藥物難以控制的癲癇等嚴重疾病時均應採取手術治療。目前,常用的手術方式有囊腫-腹腔分流術、開顱顯微外科手術和神經內鏡微創手術三大類。神經內鏡技術的飛速發展,為IAC的提供了一種更加微創而有效的手術方式。
經過精心的手術方案討論設計,手術順利完成,內鏡微創手術解決了“蛛網膜囊腫+硬膜下血腫”雙重病痛,且沒有留下任何神經系統症狀。術後1周患者頭部CT提示,引流管位於囊腫內,囊腫體積較術前縮小,其內血腫已完全清除,硬膜下血腫明顯減少。僅僅術後2周,患者已經開始了文化課的學習,術後1月患者已經開始接受了基礎的訓練課程。
神經內鏡作為微侵襲神經外科技術的代表技術之一,僅透過一個“一元硬幣”大小的骨窗,就可以解決“蛛網膜囊腫合併硬膜下血腫”的雙重問題,為廣大患者送去了福音。
(神經外科 胡志強 關峰 朱廣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