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文字,我想和大家聊聊,中醫對頑固高血壓的應對之道。
過多的道理,我就不說了。咱們先來看一則真實的醫案故事。
故事裡的主人公,叫做周仲瑛。這是我國首屆國醫大師稱號獲得者。感興趣的朋友,您就自己搜尋瀏覽一下他老人家的生平事蹟吧。
話說1997年1月2日的這一天,周師接待一個患者。
此人,51歲,女性。
你別看她歲數不大,但是人家有26年的高血壓病史。
最初,她是在產後出現了高血壓。
本以為透過調整,能慢慢好轉。
可誰知道,這一病,就病了整整26年。尤其是到了每年的冬天,症狀尤為明顯。無論她怎麼用藥,都成效不大。
最近這一年來,此人的血壓更不理想。低壓,總是在100左右。高壓呢,有時候能竄到200以上。
眼看情況越來越差,被折磨20多年的她終於忍無可忍,慕名求治於周仲瑛老前輩。
問診期間,見患者低壓105,高壓195,整個人頭痛、胸悶,時而胸痛,臉色潮紅,看上去像抹了紅粉底。心裡頭煩躁,口中幹,動不動還手麻。
看舌脈,發現脈象細滑,舌苔薄黃而膩。
瞭解到這些情況以後,周師就給開了一張方子。
夏枯草12克,黃芩(炒)10克,半夏(竹瀝制)10克,膽南星6克,澤瀉15克,海藻12克,殭蠶(炙)10克,漢防己12克,天仙藤12克,生龍骨(先煎)12克,生牡蠣(先煎)25克,知母10克,梔子(炒黑)10克,每日一劑。
結果如何?患者用藥以後,頭痛消失,頭昏減輕,高壓從195降低到148,低壓降到96。但口乾、手麻等感覺還是存在。
這時候,原方基本保持不變,加入玄參12克,雞血藤10克。每日一劑。
一個月以後,患者複診,表示諸症大大緩解,僅僅是偶爾面色潮紅。血壓穩定,高壓140,低壓86,整個人感覺舒服多了。
這時候,原方中梔子去掉,繼續投用善後。
這就是醫案的基本經過。它曾經在2004年的《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上刊發過。
這裡頭的道理,我想跟你仔細探討一下。
開門見山地說吧,這個人的問題,在於痰火內盛。
什麼是痰火內盛啊?簡單理解,就是患者體內,既有火熱之邪,又有痰邪。
你看,此人舌苔黃,臉紅,心煩口乾,這算不算有火熱之邪?
再看,此人脈滑苔膩,時時胸悶,這算不算有痰?
兩者疊加在一起,就是痰火之邪了。痰火相扇,引動內風,於是患者的血壓就會升高,伴隨手麻、頭痛、眩暈之感。
所以說,單純從症候辨識的角度來說,這個患者還是很典型的,一點都不難。
但問題是,我們必須搞明白,痰火所致的高血壓,為什麼會這麼頑固,以至於讓患者備受26年的折磨。
這裡頭,關鍵在於一個痰字。
任何一種邪氣,只要和痰掛上鉤,都會變得不好對付。火熱之邪也罷,風邪也罷,寒邪也罷,都是如此。
為什麼這麼說啊?這痰溼之邪,有黏滯之性。所謂黏滯,表現之一,就是病情纏綿,反覆。因為痰這東西,它粘粘糊糊的,不好清理。痰溼入體,就如油入面,很難把它清出來。同樣道理,人體內有了痰,也很難“摳出來”。所以說,痰火之邪,在這患者體內藏伏了很久,足足為禍26年。
這個時候怎麼辦?當然要清火化痰。我們看看當時周師是怎麼用藥的——
夏枯草12克,黃芩(炒)10克,半夏(竹瀝制)10克,膽南星6克,澤瀉15克,海藻12克,殭蠶(炙)10克,漢防己12克,天仙藤12克,生龍骨(先煎)12克,生牡蠣(先煎)25克,知母10克,梔子(炒黑)10克。
這裡頭,夏枯草、梔子、黃芩去火。
半夏、膽南星清痰熱。
澤瀉利水清熱,海藻利水而消痰,殭蠶熄風而化痰。防己利水,通利肢體關節。
痰火內積,必傷陰液,所以用知母清熱而滋陰。後來加入的玄參,也起到這個作用
生牡蠣和生龍骨,善於重鎮潛陽,平抑上亢之肝陽肝風。
天仙藤,用於舒筋活絡,緩解手麻的問題。但是我個人認為,天仙藤有腎毒性,所以為了安全起見,最好不用,代之以雞血藤。不過周師用天仙藤,一定是有他多年的經驗作為依據,故而我們還是要尊重這樣的用藥習慣。
總之,透過這樣的用藥,患者體內的痰火之邪得到解決,高血壓諸證自然也就有所改善了。
其實,這些道理說起來,還是蠻簡單的。只不過,這裡的選藥用藥,很有學問。周師的這些用藥,我們中醫人應該好好揣摩和借鑑。我個人認為,它還是相當精當的。
總而言之吧,你記住,對於頑固高血壓來說,痰火內盛,算是比較多見的一個病因。它和傳統意義上的肝陽上亢等,完全不同。這意味著,面對疾病,我們不能墨守成規,而是要實事求是、靈活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