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是人體氣血生化的關鍵,如果一個人的脾胃不好,那麼,身體的氣血就會出現生成不足,身體各個部分得不到滋養,自然就會出現“枯萎",就會百病叢生。
現代人的脾胃病要比古時候的複雜得多,並不單單是一個虛症,往往是一個虛實夾雜矛盾的病症。
既有消化功能虛弱、不敢吃冷的脾胃虛症狀,也有脹滿不舒、舌苔厚膩的鬱積症狀。
所以調理脾胃時要格外小心,不僅要補虛,還要消積,只有這樣才能消補兼施,使脾胃健運,恢復運化功能。
有沒有什麼方法既能健脾又能消積呢?
在清代《醫方集解》裡面有一張方子,名為“健脾丸”,能夠完美解決這兩個問題。
健脾丸的獨特之處,就是它可以兵分兩路,一路負責健脾,一路負責消食,邊補邊消,真正做到消積不傷正,補益不呆滯。
健脾丸的組成:人參、白朮(土炒),陳皮、麥芽(炒),山楂(去核),枳實。
藥店也有中成藥,可以直接買來服用。
人參,大家都知道這是個好藥,大補元氣,不是小補,而是大補,但一味藥組成的獨參湯,就有回陽救逆之效,可見補氣功能之強盛。
人參得天地之全氣,能夠補全身各個臟器的虛損。補心氣,可治心悸怔忡;補肺氣,可治虛勞咳嗽;補脾氣,可治食少便溏;補腎氣,可治腎虛虛喘;補肝氣,能夠復脈固脫,所以人參補五臟。
人參不僅能夠補氣,還能滋陰,可謂是陰陽雙補。在很多補氣的方子中都少不了人參的身影。 如果覺得人參藥力太過猛烈,可以換成黨參。
黨參也是補氣的,補的是脾胃之氣,與人參效果差不多,只不過黨參性子比較平和,不像人參那麼峻猛。
其實最早的四君子湯用的是人參,只不過因為人參過於昂貴又過於猛烈不適合很多人,就改成了黨參。
白朮在古代被認為是吉祥物,因為它的形狀像如意一樣,像雲卷一樣,非常漂亮。而且白朮的顏色發黃,是補脾的,聞其味,也非常香,是健脾補氣的一把好手。
在這裡用的是炒白朮,它是將蜜炙麩皮撒入熱鍋內,待冒煙時加入白朮片,炒至焦黃色、逸出焦香氣,取出,篩去蜜炙麩皮而得。
白朮有一股很好聞的氣味,凡是帶有香味的藥都有醒脾的功效,白朮還有帶有一絲絲甜味,甘味入脾,白朮性溫,還有一定的燥性,脾喜溫喜燥,所以能夠燥溼健脾。
脾胃為後天之本,好比一個任勞任怨的搬運工,如果體內溼氣太多,就會困住脾,讓它無力幹活,而白朮正好能夠把溼氣給排出,所以能夠健脾,督促脾更好地幹活。
陳皮,這個藥大家都很熟悉,很多調料裡都有陳皮的成分,很多小夥伴煲湯、煮茶時非常喜歡放點陳皮,氣味芳香沁鼻,令人心曠神怡。
陳皮入肺、胃經,所以陳皮最擅長理肺胃之氣,擅長治療咳嗽、胃脹、胃痛、打嗝、噯氣等肺胃之氣不順導致的疾病。
陳皮還有健脾、燥溼化痰的作用,脾胃虛弱導致痰溼鬱積體內,而陳皮正好可以將這些痰溼化掉,可謂是奇妙無比。
麥芽就是大麥發的芽。麥芽破殼而出,漸長漸長,可拱破土壤,令土疏鬆,而在人體,脾胃屬土,所以麥芽以其生髮之性,可以疏鬆脾胃食積、起到化滯消積的功效。
同時,麥芽本身是糧食做的,糧食可以補,所以,麥芽補中兼消、消腫兼補,可以治療脾虛飽脹。
凡生芽者,皆可疏肝理氣,如生麥芽、生谷芽、稻芽等。生麥芽還有疏肝氣之功效,非常適合肝氣旺盛經常發脾氣導致脾胃不好的人。
山楂味道酸甜,酸入肝,可以促進膽汁的分泌,膽汁進入胃腸道可以消化脂肪,所以山楂可以消肉食。
清代趙翼《自幸》中說:“偶然食肉仍愁脹,熬熟山楂待飯餘,也說明山楂可以化肉除脹。”
除了可以消積化食,它還能降血脂。山楂味酸入肝,色紅入心入血,心肝兩髒共同管理全身血液,所以山楂進入兩髒,可以活血化瘀、祛瘀止痛,治療腹痛、冠心病。
中藥裡,枳實最能破氣消痞,可以開啟積氣痞結下行的通道。
你可別小看這枳實,朱丹溪講它能衝牆倒壁,它是劃竅破痰的威猛之藥,能夠消食痞破堅積,除胸腹痰癖。
脾胃虛弱運化失調,精微物質不能及時運化而堆積體內產生痰溼,此時用枳殼可以破積消滯,使痰溼降洩到大腸,化成糟粕排出體外。
健脾丸非常適合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人,具體表現就是食慾差、吃多了容易腹脹、腹瀉,平時少氣懶言,舌苔有些厚膩。
注意:胃陰虛、溼熱者不適合。